水疝汤
水疝是睪丸或精索鞘膜积液引起阴囊或精索部囊形肿物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阴囊无痛无热、皮色正常、内有囊性感的卵圆形肿物。
基本介绍
- 中医病名:水疝
- 就诊科室:生殖
- 多发群体:婴儿及青年男子
- 常见发病部位:睪丸或精索鞘膜
- 常见症状:囊性感的卵圆形肿物
- 传染性:无
- 传播途径:无
诠释
水疝是睪丸或精索鞘膜积液引起阴囊或精索部囊形肿物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阴囊无痛无热、皮色正常、内有囊性感的卵圆形肿物。《外科正宗》云:“又有一种水疝,皮色光亮,无红无热,肿痛有时,内有聚水,宜用针从便处引去水气则安。”水疝可分为先天性水疝与继发性水疝两种,前者多见于婴儿,也称偏坠;后者多见于成人。相当于西医的皋丸鞘膜积液或精索鞘膜积液。
水疝一病由来已久,多发生在婴儿及青年那男子身上,其中以《医碥》典籍最为详述,清朝年间为清代医家何梦瑶具有代表性的医学着作。全书共7卷,前4卷除卷一开头有部分基础理论内容外,主要阐述内科杂症的病因病机、辨证诊断及治疗方法,卷五论述四诊,最后两卷是方药。此为水疝汤之渊源。
常见的几种水疝汤:
1.白茯苓2钱,萆薢2钱,泽泻2钱,石斛2钱,车前2钱。
2.黄芪、桂枝、茯苓、甘草、野连
处方来源
《医碥》卷六—利水消疝方
方剂主治
水疝。阴囊肿痛,阴汗时出,或囊肿如水晶,或囊痒搔出黄水;或小腹按之作水声;或丸渐大,或一丸渐小,竟消尽成独丸,牵引小腹作痛者。
因水疝又名鞘膜积液,以临床学名鞘膜积液分类:
1.睪丸鞘膜积液 睪丸固有鞘膜内有积液形成,此为最为常见的一种。
2.精索鞘膜积液鞘膜的两端闭合,而中间的部分未闭合且有积液,囊内积液与腹腔和睪丸鞘膜腔都不相通,又称精索囊肿,发生在女孩的囊肿称之为Nuck囊肿或圆韧带囊肿。
3.睪丸、精索鞘膜积液(婴儿型) 鞘突仅在内环处闭合,精索部未闭合,积液与睪丸鞘膜腔相通。
4.交通性鞘膜积液 由于鞘突末闭合、睪丸鞘膜腔的积液可经一小管道与腹腔相通,又称先天性鞘膜积液。如鞘突与腹腔间的通道较大,肠管和网膜亦可进入鞘膜腔,即为先天性腹股沟疝。 除上述先天性因素以外,另在某些巨大腹股沟疝或疝修补术后腹股沟管纤维化,可使精索静脉和局部淋巴系统回流受阻、亦可形成鞘膜积液。
用法用量
1.临卧及五更各1服。外用带须葱1大把,煎汤洗睪丸,频添热汤,以手挪之。若囊破水流,用灶心土掺之。
2.利水消疝方—饮片煎煮内服:将饮片置于砂锅内,加水1000~2000毫升,浸泡5分钟后,直接用大火煎至水沸,再以小火将药煎至500~600毫升即可服用。每日1付,分3次服用,每次100-200毫升;
药粉煎煮外洗:药粉加水1000毫升,小火煎煮,温冼患处,一日一剂,每日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