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票证时代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按人口定量发行了粮票、布票等专面送印对用购买凭证来购买东西的时代。
- 中文名 票证时代
- 时期 计划经济时代
- 种类 粮票、布票、油票、棉花票
- 结束时间 1993年
概述
我国计划修威经济时期,在商品供应极为匮乏的年代,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既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了粮票、布票等专用购买凭证来自,这些凭证通称为"票证"。
票证种类繁多,有粮票、布票、油票、棉花票、鱼票、肉票……在当年,没有票证,有钱也寸步难行,生活中如果缺少票证,日子都没法过。那时的人们可谓视票证为"命根子"。那时可以称之为"票证时代"。

历史
上世纪50-70年代末:曾经,一票难求
解放初期,市场商品供应严重不足,为保360百科证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国家决定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即发放各种商品票证,有计划地分配商品。从1955年第一非先往娘官打多哥宗林江张粮票发行开始,中国老百姓进入了漫长的 "票证时代",逐粮票、油票、布票、肉票、糖票、豆制品票、军州景略读精工业券……各式各样的票,成了百姓过日子的基本保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供应有了根本性好转。至1985年前后,凭证凭票供应的国实力镇传除粮、油及电视机、自行车、洗衣机等大宗商品外,其他各类商品基本上敞开供应。直到1993年,粮票正式谢幕,这段凭票供应的历史--"票证年代"宣告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