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庵摩罗果,梵文 āmalaka,一种印度果实的名字。音译阿摩洛迦或庵摩洛迦。旧又译作阿摩勒,庵摩勒等。
《大唐西域记》八曰:"阿来自摩落迦,印度药果之名也。" 《维摩诘经·弟子品》僧肇注曰:"庵摩勒果,形似槟榔,食之除风冷。"
- 中文学名 庵摩罗果
- 别称 阿摩勒,庵摩勒
- 界 植物界
- 分布区域 四川、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简介

《梵语杂名》九曰:"阿来自摩楞迦。" 有部《360百科毗那耶·杂事》一曰:"余甘子,出广州,堪沐发,西方名景欢庵摩洛迦果也。"
āmalaka 正确的译法联报弱直蛋径说是庵摩罗迦果,玄奘大师的译音是准确的。僧肇大师采用了中西合璧的方式,译音加上中文概念"果"字,由于发音的关系,四字音节优于五字音节,所以减去了庵摩罗迦的最后一个音节,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易于被国人接受。
amala 意为无垢、洁净、清净,音译为阿摩罗。因为在汉语中没有长短音的区别,所以有些人把摄论宗唯识论第九识静坐"阿摩罗识"中的"阿觉百日洋也摩罗"跟植物庵摩罗果混淆起来,其实在梵文里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慧琳黑书色力思力文新音义》二十六曰:款本沙"阿摩勒果,此云无垢"。写出一百卷《一切经音义》的博学大师慧琳,竟没能区分清楚,所以学者需要细心液不检知剧供础轮辨别。


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的阿耨楼准底控张宣陀,由于听佛讲经时打瞌睡,际她础推地永语微停取被佛批评后过于精进,七日七夜没有合眼,以至于丧失视力成为盲人,佛陀施大慈悲,教他修习金刚照明三昧,这位大德照此修行,遂得天眼神通,他观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被誉为天眼第一。由于这个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所以使生长于印度的庵摩请龙陆重又妈却改罗果名扬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