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通胀挂鈎债券

通胀挂鈎债券

香港政府通胀挂鈎债券(英语:iBond)是一种三年期港元政府债券,每手面值一万港元,每半年派息一次,其息率分浮息及定息,浮息与香港最近六个月的通胀率(以综合消费物价指数为準)挂鈎,定息为一厘,最终派息率以高者为準,曾于2011年7月、2012年6月及2013年6月发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通胀挂鈎债券
  • 外文名:iBond
  • 定义:三年期港元政府债券
  • 派息频率:每半年派息一次

背景

发行计画由香港第四任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于2011年至2012年度香港政府财政预算案中提出,香港政府将发行100亿港元的债券。目的为促进本地零售债券市场发展,及为本地市民提供多一个应对通胀的投资选择。由于香港低利率、通货膨胀不断加剧,政府认为这会削弱本地家庭储蓄的购买力,故此希望通胀挂鈎债券能减轻通胀对市民的影响。香港政府期望能做到“一人一手”。香港立法会于4月14日通过财政预算案。

各批债券

首批

首批债券上市名称为政府债券一四零七(港交所:04208)终在2011年7月28日上市,上市名称中1407是指债券的赎回时间,即是2014年7月。
债券自7月11日起接受香港市民认购,最终有155,835人认购,认购总额为131.58亿港元,轻微超购0.32倍,认购44手或以下的投资者均获全数分配。债券于7月28日起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首日收市报106.7,升幅为6.7%。

第二批

有鑒于首批债券的市场反应甚佳,尤其是债券上市的时间正值通胀高企,投资者的回报甚高,而社会也有意见要求政府再度发行此类债券。2012年2月29日,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于2012年至2013年度香港政府财政预算案中提出再次发行100亿港元债券,但表明新债券旨在刺激香港的债券市场,促进金融业发展,并强调市场应该最终应该推出定息债券,而不应由政府全面担当债券发行人的角色。第二批债券将于2012年6月5日上午9时至6月13日下午2时进行认购,并在6月22日发行及于6月25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上市。
第二批债券的正式上市交易名称为政府债券一五零六(港交所:04214),一如首批债券的命名方式,1506是指债券的赎回时间,即是2015年6月。
此批债券最终有332,467人认购,认购总额为498.36亿港元,超额认购近4倍,认购3手或以下的投资者均获全数分配。

第三批

于2013年6月25日上市

评价

有学者认为,这种债券对稳健投资者较吸引,由于此债券每手之价钱定为港币一万元,是香港中产阶级以上人士购买的。此外,亦有香港市民认为人民币债券比此债券在市场上更自由及流通。
这种债券的风险较低,适合一般公众投资者,令市民更多认识香港债市。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通胀挂鈎债券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