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灵惠庙(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辋川灵惠庙)

灵惠庙(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辋川灵惠庙)

灵惠庙(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辋川灵惠庙)

灵惠庙位于古辋川城外东北海面四公里处的鲤鱼岛上。鲤鱼岛俗称“竿屿”,因岛形酷似在海上游弋的鲤鱼而得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灵惠庙
  • 地理位置:鲤鱼岛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开放时间:全天
  • 景点级别:2001年公布的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着名景点:义冢

地理位置

灵惠庙位于古辋川城外东北海面四公里处的鲤鱼岛上。鲤鱼岛俗称“竿屿”,因岛形酷似在海上游弋的鲤鱼而得名,是湄洲湾南岸辋川港的海上屏障。鲤鱼岛面积虽小而风光旖旎,因潮汐晴阴、四季晨昏景鱼变幻万千,岛上奇花异草四季青翠,环岛临海处怪石嶙峋,有海上蓬莱之称。岛前有一白色沙滩是弄潮拾贝的好地方。岛四周山野及庙宇前后有相思树马尾松数千枝。庙中有一楹联正是这独特天然景色的写照: “白沙铺路千丛翠柏拥古寺,海水围城万顷碧波慰英灵”。
庙建在鲤鱼眼部的石壁崖下,面海背崖,崖高十余丈,陡峭如削,甚是峻险。庙中另一楹联: “山石作屏圣蓼香菸飘千里,松涛为歌灵惠恩魂佑万家”,正应此景。岛尾有一待开发的天然温泉,全岛及四周海域还有:总督操兵、洞宾佩剑、仙人照镜,白虎下山……等诸多景色。因自然风光的绚丽与民间信仰的神奇交融在一起,更增添了鲤鱼岛的神秘感。

传说

建庙时间有诸多传说。脍炙人口的是“未有惠安,先有青竿”之说。 “青竿”,青者即青山,竿者即竿屿。据传辋川竿屿的灵惠庙比螺阳的青山祖庙还早。五代后唐初竿屿就有小庙祀灵惠王张悃。但此为未考之传。现可靠的是庙建于明万曆十一年(癸未l 5 8 3年),清同治十二年(癸酉1 8 7 3年)重修,1988年旅新旅台乡亲捐资及县文化部门拨款修整庙埕、石径和栏桿,面貌一新。
庙中所祀,中殿为灵惠侯张悃,陪以王妈。东西小龛有文英公、武安王、舍人公等。
因附近村民信仰王妈比王公虔诚,留下一段离奇的故事。每年农曆九月廿五为王妈生日。某年某日,辋川后任村有十八艘渔船阻于竿屿外深海处不能入港.在万般危难之际,突然竿屿山头灵光照耀,渔船得光安全入港。尔后,善男信女都传是竿屿妈慈心大发所为。从此每年九月廿五王妈生日,后任村渔民都要往竿屿迎王妈进村朝拜数日。从此传为习俗。
还有一段更离奇的民间传说:张悃R A 妈是一位精通医术,擅长本草,妙手回春,又以慈悲为怀,关心民间疾苦,附近老百姓大小疾病都向王妈讨签求药,药到病除,十分灵验。据传某个朝代有一王妃患乳癌(当时叫“奶猫”为不治之症),皇帝张榜天下招医,王妈以民间女身份入宫为王妃治病。真是药到病除,龙颜大悦,要以金宝赏赐,王妈婉拒。帝问医家何方人士,王妈答日: “夫君居闽海一寺,其山如鲤,白沙铺路,海水围城。”言毕飘然而去。

建筑风格

庙坐西北朝东南(甲庚寅申)为单进建筑,由山门和主殿组成。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歇山式屋顶。建筑面积1 40平方米。
庙东侧山坡有一公墓,墓碑镌“义冢”两字。传为灵惠王张悃生前在闽海御寇时牺牲的忠勇义士遗骸飘尸流于此,村民收葬于祀,是为抗倭义冢。每年祭悼与庙祭同日。 庙的山脚有一井,水甘如饴。
辋川社坑海头(古称屿尽头)尚存石墩一段,传为明万曆问侍御刘望海之母经常上岛行香求嗣祈愿,后果得望海成大器,拟造桥连岛便于行香出入。但渡海毕竟艰难,又选址在古社坑村的开阔山坡大水坑旁建一庙,庙四周遍植榕树。此庙至 今仍在,且修缮一新,庙殿楹联: “数树榕枝兴古蹟,一泓莲水慰英灵”,正是地理环境的写照。
灵惠庙是2001年公布的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图信息

地址:泉州市惠安县

地图信息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

反馈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灵惠庙(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辋川灵惠庙)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