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族曾孙

族曾孙

族曾孙

1.族曾孙本义,指的是自己的亲兄弟的曾孙,是儿子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即自己的侄子(即兄子/弟子)的孙子,即儿子的堂侄孙(即族孙),是孙子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即自己的侄孙(即从孙)的儿子,即孙子的从侄(即族子),是曾孙的族兄弟。

2.族曾孙裹义,指的是比“本义族曾孙”血缘关係更远的曾孙辈男子。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族曾孙
  • 外文名:brother's son's grandson
  • 拼音:zú zēnɡ sūn
  • 注音:ㄗㄨˊ ㄗㄥ ㄙㄨㄣ
  • 简称:族曾孙
  • 现今称谓:侄曾孙
  • 上古称谓:兄(之)曾孙、弟(之)曾孙
  • 上古称谓:族曾孙
  • 中古称谓:从曾孙、侄曾孙
  • 相关称谓:族曾孙妇
  • 同类称谓:外族曾孙
  • 对称称谓:族曾祖父、族曾祖母

族曾孙本义含义

族曾孙本义,指的是自己的亲兄弟的曾孙,是儿子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即自己的侄子(即兄子/弟子)的孙子,即儿子的堂侄孙(即族孙),是孙子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即自己的侄孙(即从孙)的儿子,即孙子的从侄(即族子),是曾孙的族兄弟。
自己的亲兄弟的曾孙,上古汉语称为兄(之)曾孙/弟(之)曾孙、族曾孙(“族”+“曾孙”的意思);
自己的亲兄弟的曾孙,晋代称为从曾孙(“从”+“曾孙”的意思);
自己的亲兄弟的曾孙,晋代称为侄曾孙;
自己的亲兄弟的曾孙,现在称为侄曾孙。
曾孙的曾祖父(即自己)和本义族曾孙的曾祖父(即自己的亲兄弟)是同父亲的兄弟关係(即亲兄弟),曾孙和本义族曾孙的高祖父都是父亲。
亲属关係在五服之内,本义族曾孙死后的丧服为缌麻。

族曾孙裹义含义

族曾孙裹义,指的是比“本义族曾孙”血缘关係更远的曾孙辈男子。
亲属关係在五服之外,裹义族曾孙死后无服。

族曾孙裹义示例

唐·李延寿《北史·列传第十二·封懿传[族曾孙(族曾孙裹义)回、回子隆之、回弟(有误,应为弟子)肃、回族弟(族弟裹义)述]》:“琳【封琳】弟子肃【封肃】。”
渤海郡封氏世系表
封悛
封奕
封蕲
不详
封鑒
封琳
封元称
封回⊕
封滑
封肃
封劝
封恺
封伯达
封休杰
不详
封放
封懿
封玄之
不详
无子
封虔之
封磨奴
封回⊕
封隆之
封攸
不详
封轨
封述
封淑
附:
1.封奕,又名封弈。
2.封虔之,又名封勖(xù)。
3.封回,生父是封鑒,嗣父是封磨奴。
4.北宋·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宋敏求、梅尧臣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封放为封奕亲弟,北宋·司马光等《资治通鉴》说封放为封奕从弟,暂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说法。
北宋·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后晋纪二》:“涛【李涛】,回【李回】之族曾孙(族曾孙裹义)也。

两义区别

“本义族曾孙”和自己的曾孙是共高祖父的兄弟关係,而“裹义族曾孙”和自己的曾孙是共天祖父以上(含共天祖父)的兄弟关係。

族曾孙含义演变过程1

表1-1:上古汉语亲属称谓表
族高王父
亲同姓
高祖王父
族曾王父
族祖王父
族祖父
族昆弟
族兄子/
族弟子
族兄孙/
族弟孙
族兄曾孙/
族弟曾孙
曾祖王父
从祖王父
从祖父
从祖昆弟
从祖兄子/
从祖弟子
从祖兄孙/
从祖弟孙
从祖兄曾孙/
从祖弟曾孙
王父
世父/叔父
从父昆弟
从父兄子/
从父弟子
从父兄孙/
从父弟孙
从父兄曾孙/
从父弟曾孙
昆弟
兄子/弟子
兄孙/弟孙
兄曾孙/
弟曾孙
兄玄孙/
弟玄孙
曾孙
玄孙
表1-2:上古汉语亲属称谓表
族高祖父
亲同姓
高祖父
族曾祖父
族祖父
族父
族兄弟
曾祖父
从祖祖父
从祖父
从祖兄弟
族子
祖父
伯父/叔父
从父兄弟
从子
族孙
兄弟
兄子/弟子
从孙
族曾孙
曾孙
玄孙
注:
1.以上两表是上古汉语较为原始的亲属称谓,中古汉语对亲属的称谓变得多元化、複杂化了,因此,表中的族曾祖父、族祖父、从祖父、族父、族兄弟、从子、从孙、族子、族孙、族曾孙,都是本义而不是裹义或新义。
2.据表可知,在上古汉语亲属称谓中,自己的从孙的父亲是自己的兄子/弟子,自己的族孙的父亲是自己的从子,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是自己的族孙的父亲是自己的族子。
亲属称谓表2-1:晋代以后亲属称谓表
族高祖父
亲同姓
高祖父
族曾祖父
族祖父
族父
族兄弟
曾祖父
从祖父
从父
从祖兄弟
族子
祖父
伯父/叔父
从父兄弟
从子
族孙
兄弟
兄子/弟子
从孙
族曾孙
曾孙
玄孙
亲属称谓表2-2:晋代以后亲属称谓表
从高祖父
再从曾祖父
族祖父
族父
亲同姓
高祖父
从曾祖父
再从祖父
再从父
族兄弟
族子
曾祖父
从祖父
从父
再从兄弟
再从子
族孙
族曾孙
族玄孙
祖父
伯父/叔父
从兄弟
从子
再从孙
再从曾孙
再从玄孙
兄弟
兄子/弟子
从孙
从曾孙
从玄孙
曾孙
玄孙
亲属称谓表3-1:唐代以后亲属称谓表
从高祖父
再从曽祖父
三从祖父
三从父
四从兄弟
四从子
高祖父
从曾祖父
再从祖父
再从父
三从兄弟
三从子
四从孙
四从曾孙
四从玄孙
曾祖父
从祖父
从父
再从兄弟
再从子
三从孙
三从曾孙
三从玄孙
祖父
伯父/叔父
从兄弟
从子
再从孙
再从曾孙
再从玄孙
兄弟
兄子/弟子
从孙
从曾孙
从玄孙
曾孙
玄孙
亲属称谓表4-1:五代以后亲属称谓表
从高祖父
再从曽祖父
族祖父
族父
亲同姓
高祖父
从曾祖父
再从祖父
再从父
族兄弟
曾祖父
从祖父
从父
再从兄弟
族子
族孙
族曾孙
族玄孙
祖父
伯父/叔父
从兄弟
再从子
再从孙
再从曾孙
再从玄孙
兄弟
从子
从孙
从曾孙
从玄孙
曾孙
玄孙
亲属称谓表4-2:五代以后亲属称谓表
从高祖父
再从曽祖父
三从祖父
三从父
四从兄弟
高祖父
从曾祖父
再从祖父
再从父
三从兄弟
四从子
四从孙
四从曾孙
四从玄孙
曾祖父
从祖父
从父
再从兄弟
三从子
三从孙
三从曾孙
三从玄孙
祖父
伯父/叔父
从兄弟
再从子
再从孙
再从曾孙
再从玄孙
兄弟
从子
从孙
从曾孙
从玄孙
曾孙
玄孙

族曾孙含义演变过程2

表1-3:上古汉语亲属称谓表
族高祖父
亲同姓
高祖父
族曾祖父
族伯叔祖父
族伯叔父
族兄弟
曾祖父
从祖祖父
从祖伯叔父
从祖兄弟
族子
祖父
伯叔父
从父兄弟
从子
族孙
兄弟
兄子/
弟子
从孙
族曾孙
曾孙
玄孙
注:
1.上表是上古汉语较为原始的亲属称谓,中古汉语对亲属的称谓变得多元化、複杂化了,因此,表中的族曾祖父、族祖父、从祖父、族父、族兄弟、从子、从孙、族子、族孙、族曾孙,都是本义而不是裹义或新义。
2.据表可知,在上古汉语亲属称谓中,自己的从孙的父亲是自己的兄子/弟子,自己的族孙的父亲是自己的从子,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是自己的族孙的父亲是自己的族子。
亲属称谓表2-3:晋代以后亲属称谓表
伯叔高祖父
从伯叔
曽祖父
再从伯
叔祖父
族伯叔父
亲同姓
高祖父
伯叔曽祖父
从伯叔祖父
再从伯叔父
族兄弟
族侄
族侄孙
族侄曾孙
族侄玄孙
曾祖父
伯叔祖父
从伯叔父
再从兄弟
再从侄
再从侄孙
再从侄曾孙
再从侄玄孙
祖父
伯叔父
从兄弟
从侄
从侄孙
从侄曾孙
从侄玄孙
兄弟
侄孙
侄曾孙
侄玄孙
曾孙
玄孙
亲属称谓表2-4:晋代以后亲属称谓表
伯叔高祖父
同堂伯
叔曽祖父
再从伯
叔祖父
族伯叔父
亲同姓
高祖父
伯叔曽祖父
同堂伯
叔祖父
再从伯叔父
族兄弟
族侄
族侄孙
族侄曾孙
族侄玄孙
曾祖父
伯叔祖父
同堂伯叔父
再从兄弟
再从侄
再从侄孙
再从侄曾孙
再从侄玄孙
祖父
伯叔父
同堂兄弟
同堂侄
同堂侄孙
同堂侄曾孙
同堂侄玄孙
兄弟
侄孙
侄曾孙
侄玄孙
曾孙
玄孙
亲属称谓表3-2:唐代以后亲属称谓表
伯叔高祖父
从伯叔
曽祖父
再从伯
叔祖父
三从伯叔父
四从兄弟
四从侄
四从侄孙
四从侄曾孙
四从侄玄孙
高祖父
伯叔曽祖父
从伯叔祖父
再从伯叔父
三从兄弟
三从侄
三从侄孙
三从侄曾孙
三从侄玄孙
曾祖父
伯叔祖父
从伯叔父
再从兄弟
再从侄
再从侄孙
再从侄曾孙
再从侄玄孙
祖父
伯叔父
从兄弟
从侄
从侄孙
从侄曾孙
从侄玄孙
兄弟
侄孙
侄曾孙
侄玄孙
曾孙
玄孙
亲属称谓表3-3:唐代以后亲属称谓表
伯叔高祖父
堂伯叔
曽祖父
从堂伯
叔祖父
族伯叔父
亲同姓
高祖父
伯叔曽祖父
堂伯叔祖父
从堂伯叔父
族兄弟
族侄
族侄孙
族侄曾孙
族侄玄孙
曾祖父
伯叔祖父
堂伯叔父
从堂兄弟
从堂侄
从堂侄孙
从堂侄曾孙
从堂侄玄孙
祖父
伯叔父
堂兄弟
堂侄
堂侄孙
堂侄曾孙
堂侄玄孙
兄弟
侄孙
侄曾孙
侄玄孙
曾孙
玄孙
亲属称谓表5-1:近代、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表
伯叔高祖父
堂伯叔
曽祖父
从伯叔祖父
族伯叔父
高祖父
伯叔曽祖父
堂伯叔祖父
从伯叔父
族兄弟
族侄
族侄孙
族侄曾孙
族侄玄孙
曾祖父
伯叔祖父
堂伯叔父
从兄弟
从侄
从侄孙
从侄曾孙
从侄玄孙
祖父
伯叔父
堂兄弟
堂侄
堂侄孙
堂侄曾孙
堂侄玄孙
兄弟
侄孙
侄曾孙
侄玄孙
曾孙
玄孙

争议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三十二·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準【樊準】,字幼陵,宏【樊宏】之族曾孙也。父瑞【樊瑞】,好黄老言,清静少欲。”
五代·后晋·刘昫、赵莹等《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狄仁杰传(族曾孙兼谟)》:“仁杰【狄仁杰】族曾孙兼谟【狄兼谟】。”
中华民国·赵尔巽、柯劭忞、缪荃孙、樊增祥、吴廷燮、郭曾炘、沈曾植、爱新觉罗·宝熙等《清史稿·列传二百九十一·艺术三》:“(恽格)族曾孙钟荫【恽钟荫】之女曰冰【恽冰】,尤有名,详列女传。”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族曾孙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