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民伟
黎民伟(1893年9月25日—1953年10月26日),出生于日本,中国内地编剧、导演 、摄影师、製作人。
1913年,主演并担任剧情电影《庄子试妻》的编剧。1921年,与黎北海、黎海山合作创办新世界戏院,而该戏院也是香港历史上的首家全华资戏院。1924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胭脂》。1926年,担任剧情电影《虞姬舞剑》的摄影师。1928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祖国山河泪》上映。1937年,执导纪录片《淞沪抗战纪实》。1947年,担任纪录片《勋业千秋》的摄影师。
1953年10月26日,黎民伟病逝香港,享年60岁。1994年,黎民伟获得第13届香港金像奖最高荣誉奖。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黎民伟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日本
- 出生日期:1893年9月25日
- 逝世日期:1953年10月26日
- 职业:编剧、导演、摄影师、製作人
- 主要成就:第13届香港金像奖最高荣誉奖
- 代表作品:庄子试妻、胭脂、淞沪抗战纪实
- 原籍:广东新会县环城区都会村
人物经历
黎民伟幼年便跟随父亲前往香港定居。1893年,被在日本经商的父亲送去香港圣保罗书院读书。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11月,在皇仁书院读书。1911年,发起组织香港第一个文明戏团体——清平乐白话剧社;同年,出演革命电影《爱河潮》。
1913年,在香港组建了一家名叫“华美”的电影公司;同年,编剧并主演了剧情电影《庄子试妻》。1921年,与黎北海、黎海山合作创办新世界戏院,而该戏院也是香港历史上的首家全华资戏院;同年,他开始扛着摄影机追随孙中山,纪录孙中山和革命军的重要活动。
1922年,在香港银幕街创建民新製造影画公司担任厂长;同年,担任香港南华体育会副主席。1923年4月10日,赴日本拍摄纪录片《中国竞技员赴日本第六届远东运动会》;5月14日,在香港铜锣湾威菲路创办民新影片公司,出任副经理兼摄影师。
1924年6月,广州“沙基惨案”,香港当局派人半夜闯入黎家搜查,黎民伟便将“民新”转到上海继续他的电影事业;同年,与黎北海联合执导爱情电影《胭脂》;冬天,黎民伟把摄影棚设在广州西关多宝坊,沖洗底片和拍摄外景则在香港。
1925年,国共两党合作期间,黎民伟回到内地开始拍摄关于广东革命政府的军事活动纪录片。1926年,黎民伟将民新公司迁往上海,与李应生合股,聘欧阳予倩、卜万苍、侯曜等;同年,“民新”迁至上海,后成立上海民新公司,并与罗明佑合办了联华影片公司;此外,还担任了剧情电影《虞姬舞剑》的摄影师。
1927年,担任新闻纪录片《国民革命军海陆空大战记》的摄影师和製片人;同年,担任喜剧电影《月老离婚》的编剧;此外, 还与侯曜联合执导了剧情电影《复活的玫瑰》。
1928年,执导剧情电影《蔡公时》;同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祖国山河泪》上映;此外,还开办了民新影戏专门学校。1929年,由孙瑜执导,阮玲玉主演的剧情电影《野花闲草》上映,他在该片中担任摄影师;同年,因合作人的脱离,他将“民新”併入罗明佑联华影业公司,并担任了第一厂主任。
1930年,创建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同年,与上海印刷商黄漪磋合作组建联华影业製片印刷有限公司。 1933年2月,在中共电影小组的领导下,成立了中国电影文化协会,黎被选为执行委员。1936年,罗明佑在“联华”失势,黎民伟随之一起退出,恢复了民新公司,但“七七事变”后便宣告结束。
1937年,执导纪录片《淞沪抗战纪实》。1945年,抗战胜利后, 回香港恢复民新影片公司和经营仙乐电影院。1947年,担任纪录片《勋业千秋》的摄影师。1952年,将民新製片厂迁往上海营业。1994年,黎民伟获得第13届香港金像奖最高荣誉奖。
个人生活
家庭
1914年1月7日,黎民伟与演员严珊珊结婚。1919年,严珊珊与林楚楚(原名林美意)相遇,后来主动为黎民伟与林楚楚撮合,并于她无大小之分,彼此平等相待。从此,他们三人在一起。1928年,林楚楚生下儿子黎铿。1952年,严珊珊病逝于香港。1931年,林楚楚生下女儿黎萱。
逝世
1953年10月26日,黎民伟病逝香港,享年60岁,从此林楚楚退出影坛。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1937年 | 《淞沪抗战纪实》 | 纪录片 |
1928年 | 《祖国山河泪》 | 电影 |
1928年 | 《蔡公时》 | 电影 |
1928年 | 《战地情天》 | 电影 |
1927年 | 《西厢记》 | 电影 |
1927年 | 《复活的玫瑰》 | 电影 |
1925年 | 《胭脂》 | 电影 |
1923年 | 《中国竞技员赴日本第六届远东运动会》 | 纪录片 |
编剧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1927年 | 《月老离婚》 | 电影 |
1913年 | 《庄子试妻》 | 电影 |
摄影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1947年 | 《勋业千秋》 | 电影 |
1927年 | 《国民革命军海陆空大战》 | 电影 |
1926年 | 《虞姬舞剑》 | 电影 |
1926年 | 《天女散花》 | 电影 |
参演电影
- 1927复活的玫瑰
- 1925胭脂
- 1913庄子试妻
- 1911爱河潮
製作电影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1953年 | 《神犬喋血记》 | 电影 |
1934年 | 《神女》 | 电影 |
1933年 | 《母性之光》 | 电影 |
1931年 | 《桃花泣血记》 | 电影 |
1931年 | 《恋爱与义务》 | 电影 |
1927年 | 《海角诗人》 | 电影 |
1927年 | 《国民革命军海陆空大战记》 | 纪录片 |
1927年 | 《复活的玫瑰》 | 电影 |
1927年 | 《天涯歌女》 | 电影 |
1926年 | 《三年以后》 | 电影 |
1926年 | 《和平之神》 | 电影 |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备注 |
---|---|---|---|
1994 | 第13届 | 金像奖-特别致敬影人 | 获奖 |
人物评价
黎民伟热心于文学电影的拍摄,他不仅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革命志士, 更是早期中国电影拓荒者中的重要人物。他始终恪守自己的人生準则和生活信念,为国爱民,表现出一个正直的、进步的、爱国的电影事业家与艺术家可贵的思想品格和人格魅力。他在电影创作中一贯坚持的重要原则就是真实感(《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评)。他多才多艺,会编会导会演会摄,懂得和熟悉电影技术,坚持宗旨纯正、艺术优美的创作思想和製片原则,给当时中国影坛带来一股比较健康和清新的气息。他的电影生涯,一直伴随着中国电影前半个世纪的历史足迹。他的身上,既体现了电影先驱们开拓进取的共同品格,又显示出其正直坚定的独特个性(当代电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