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竹荪(中药)

竹荪(中药)

竹荪(中药)

竹荪,中药名。为鬼笔科竹荪属真菌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Vent.exPers.)Fisch.、短裙竹荪D. duplicata (Bosch) Fisch的子实体。竹荪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等地;短裙竹荪分布于西南及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具有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之功效。用于肺虚热咳,喉炎,痢疾,白带,高血压病,高血脂症。也用于抗肿瘤的辅助治疗,一般作营养食品。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竹荪
  • 别称:竹蓐、竹肉、竹菰、竹蕈
  • :真菌界
  • :真菌门
  • :腹菌纲
  • :鬼笔目
  • :鬼笔科
  • :竹荪属
  • :竹荪、短裙竹荪
  • 用量:内服:煎汤,10-30g
  • 贮藏:置乾燥处

入药部位

子实体。

性味

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

归肺、肝经。

功效

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

主治

用于肺虚热咳,喉炎,痢疾,白带,高血压病,高血脂症。也用于抗肿瘤的辅助治疗,一般作营养食品。

相关配伍

治高血压:竹荪15g,将其按照製剂规範製成沖剂。每日10g,每日3次,沖服。7天为1个疗程。(《高血压良方妙法》)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炮製

一、採集加工

丛接种到出现子实体,需1年时间才能收穫。当竹荪开伞,待菌裙下延伸至菌托,孢子胶质将开始自溶时(子实体已成熟),即可採收。用手指握住菌托,将子实体轻轻扭动拔起,小心地放进篮子,切勿损坏菌裙,影响质量。竹荪子实体採得后,随即除去菌盖和菌托,不适黑褐色的孢子胶汁污染柄、裙。然后将子实体插到晒架的竹籤上进行日晒或烘烤。

二、炮製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形态特徵

1、竹荪又名:长裙竹荪,网纱菌、竹姑娘、臭角菌、竹笙。菌蕾球形至倒卵形,污白色,具包被,成熟时包被开裂,柄伸长外露,包被遗留柄基部形成菌托。成熟的子实体高12-20cm。菌托白色,直径3-5.5cm。菌柄白色,中空,基部粗2-3cm,向上渐细,壁海绵状。菌盖钟形,高宽各3-5cm,有明显格线,顶端平,具穿孔,上有暗绿色、微臭的黏性孢体。菌裙白色,从菌盖下垂达10cm以上,具多角形网眼,直径0.5-lcm。孢子光滑,椭圆形,(2.8~3.5)μm×(1.5~2.3)μm。
2、短裙竹荪,菌蕾卵圆形,污白色,内含白色胶质。菌柄圆柱形,长8-13cm,径2-3cm,白色,海绵质,中空。菌盖钟形,顶端有穿孔,四周具网路。橄榄色,有臭味,(3.5~5)cm×(3.4~4)cm。柄上的网状菌裙较短,下垂仅达柄的中上部,网眼呈不规则多角形。孢子椭圆形,(3.8~4.5)μm×(1.5~2)μm。

生长环境

1、竹荪生于竹林或阔叶林下,枯枝落叶多、腐殖质多的厚层土中,也兼生于腐木上。夏、秋季单生或群生。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2、短裙竹荪生于竹林下及混交林下。多在7-9月单生或群生。分布于西南及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药材性状

1、竹荪,子实体压扁长条形,海绵状,长10-20m,表面白色至黄白色。菌盖钟形,白色,有明显多角形格线,顶端平,具穿孔。菌裙从菌盖下垂达10m以上,黄白色具多角形网眼,网眼直径0.5-1m。菌柄压扁圆柱状,基部直径2-3m,向上渐细,白色。菌托白色。体轻,质泡松,柔韧不易折断,断面中空,壁海绵状。气香,味淡。
2、短裙竹荪,子实体长条形,表面白色至黄白色。菌盖钟形,白色,顶端平,有穿孔。有明显的网眼。菌裙伞状,长3-5cm,黄白色,网眼圆形,直径1-4mm。菌柄白色,中部较粗,直径约3cm,向两端渐细。菌托灰色。体轻,质泡松,柔韧不易折断,断面中空,壁海绵状。气香,味淡。

药理作用

1、抗癌作用。
2、促进有丝分裂作用。具有明显的有丝分裂和集落刺激因子的诱导功能。
3、对血脂的影响。
4、抗脂质过氧化。竹荪多糖能够抑制人红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

相关论述

《菌谱》:“生竹根,味极甘,当与笋通谱,而菌为北阮矣。”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竹荪(中药)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