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大家:潘絜兹画传

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大家:潘絜兹画传

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大家:潘絜兹画传

《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大家:潘絜兹画传》是2011年10月1日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侯秀芬。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大家:潘絜兹画传
  • 作者:侯秀芬
  • ISBN:9787506354578
  • 页数:256页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年10月1日
  • 开本:16
  • 重量:499 g

作者简介

侯秀芬,原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写过剧本、报告文学多部,这是其又一部传记文学新作。

内容简介

《潘絜兹画传(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大家)》讲诉了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大家——潘絜兹的一生。潘洁兹开拓了以工笔重彩表现现实和浪漫内容的绘画艺术;他,继承了中国古代壁画及唐代前捲轴画的严谨工细;他,主持了山西永乐宫等壁画的修复,融合传统工笔和壁画技法,形成细密工整、设色典雅的个人风格。这是一个画家的成长曆程,也是一位成功者的思想精髓、人生精粹。晚生后学,开卷得益。《潘絜兹画传(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大家)》插入潘絜兹一生创作彩色精品画作近50幅。

序言

沿着涟漪蕩漾、碧绿如玉、历尽沧桑的后海北行,微风扑面,花草飘香,这儿就是北京的中轴线,历史上皇亲国戚们居住的地方。走过洁白的银锭桥,我来到了北官房一座四合院的红色大门前,摁响门铃,造访住在这里的着名工笔画大家潘絜兹先生。穿过有东西厢房的院子,里面正屋既是他的画室,又是他的客厅,潘絜兹在这里向我侃侃而谈。他魁梧而略显清癯,长方形脸上的五官线条较硬,看得出他是个倔强而坚强的人。
在这风景如画的颇具民族特色的地方,望着这位曾获世界大奖的着名画家,怎不令人浮想联翩,感喟这位伟大时代画家的绚丽人生。当然最有感触的还是耄耋之年的潘老,回想往昔,他才思敏锐,娓娓道来;说到动心处,他的眼里忽儿闪烁出晶莹的泪珠。话谈开来,我读懂他是一个既严谨又重感情,博学多才而又内涵深邃的人。
翻看老人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画卷,也就翻开了老人精彩的一生。说起人生的体验,他侃侃说道:“世界上没有一块通灵顽石,能向我们诉说它亿万年的亲身来历,它也许来自遥远太空的星球,也许喷发自地心的岩浆,也许是女娲补天偶尔遗落在地上,也许前身还是个什幺有生命的东西。随你怎幺想吧,它总是块顽石。”
人的生命比起顽石来是多幺短促,只不过是石火电光之一闪罢了。但是人,毕竟不是顽石,人是有生命的,有思想的,有感情的,不是处于真空中的绝缘体。是生活在一定时代、国家、社会和家庭及其与周围万事万物相关的一分子。人生,包含着多幺丰富的内容,多幺绚丽的色彩!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由恆河少数的人的短暂闪光组成的永不熄灭的飞动的旋转的光轮。佛家把人生看成空无,唯物论者却承认即使短暂却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一切。彩虹的一颗微小水珠也反射太阳的光辉,一个人的历史,也绝不局限于他本身,而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小小缩影。因此,即使是一个卑微的人,只要如实地记录下他走过的足迹,大概也不是毫无意义的吧!
“我不相信有什幺至高无上的主宰,给每个人安排了一生的荣辱祸福,但我相信命运。命运是无形巨大的力量,伴随着生命的始终。命运又是不可捉摸难以预料的。婴孩离开母体,呱呱落地,谁能预料他的一生会遭遇到什幺呢?善良的父母祈祷上苍保佑降临福祉,可是又顶什幺用呢?命运把这个小生命抛进时代的漩涡,他要自己去格斗,泅向未来,直到生命的终结。
“一个人出生之前,如果允许选择该有多好啊,我爱中国,我一定会选择中国,但我绝不会选择在二十世纪初降生,或者早一些,或者迟一些,选一个能容纳我短暂人生的太平盛世。人们常说‘多难兴邦’、‘乱世出英雄’,也许有他的道理。而我总认为这话不是虚妄之谈就是野心家的语言。我诅咒一切灾难,更不想当英雄,我不是一块可以雕琢成伟人的石料,甚至不愿意做他们的基石块。我是一个卑微的人,一个平凡的画家。”
潘絜兹终生献身于工笔重彩,他对工笔重彩一往情深,可谓是终生不悔。他曾着有《丹青吟》,直抒胸臆。
潘絜兹艺术活动年表
1915年夏曆九月十九日生于浙江省宣平县上坦村。在民间艺术薰陶下,自幼爱好绘画,国小时代曾临摹村庙壁画。
1927年进杭州安定中学,在教师俞宝夫、张鹿山指导下参加学生课外文艺活动,是嫩流文学社和金牛漫画社的主干。
1930年进北平志成中学,师从王友石学习中国画。
1932年进北平京华美术学院,师从徐燕荪学习工笔重彩人物画。
1935年组织燕社书会。在济南举行个人画展,被聘为济鲁书社董事。
1936年任北平市第三职业学校图案、印染教师。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从事军队文艺宣传工作三年。
1941年任四川省立南充民教馆艺术部主任。画昆虫标本。临摹蓬溪宝梵寺明代壁画。在南充举行个展。
1942年到甘肃兰州,在社会服务处任职半年后,当职业画家。
1943年在兰州举行个展。
1944年在青海西宁举行个展。在塔尔寺临摹壁画和写生。
1945年在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古代壁画的临摹和研究。临摹安西榆林窟壁画。
1946年职业画家。在兰州、天水、宝鸡、西安、南京、上海、杭州举行个展。
1947年任台湾省立台北民纵教育馆艺术部主任,主编《民众画报》。在台北举行个展并介绍敦煌艺术。半年后返南京,得于右任资助,从事敦煌资料的整理研究。在南京、上海举行个展。加入上海中国书画会。
1948年在浙江金华举行个展。完成《孔雀东南飞画传》。
1949年进上海文艺处美术工场工作。组建上海新国画研究会。加入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
1950年调北京文物局联合工作室,筹划敦煌文物展览。《蒙民迁居图》获上海文化局图画创作二等奖。创作《水牛回家》。
1951年任北京历史博物馆技术组组长。
1952年主持河南禹县白沙宋墓壁画临摹工作。创作白居易《卖炭翁》诗意画。
1953年任北京中国画研究室会《国画通讯》编辑。《葡萄熟了》参加全国国画展览。出席第二次全国文代会。
1954年主持河北望都汉墓壁画测验摹工。
1955年创作《石窟艺术的创造者》参加第二次全国美展。
1956年出版《敦煌的故事》(中国青年出版社)。访问波兰,在波兰举办敦煌艺术展览。
1957年访问捷克斯洛伐克,在捷举办敦煌艺术展览。任《中国画》编委。
1958年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编辑《美术家通讯》。任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小丛书》编委。发表《波、捷纪行》(文物参考资料第1、第2期)。
1959年创作历史画《岳飞抗金图》、《虎门销烟图》、《李时珍採药图》。出版《敦煌壁画服饰资料》(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美术》杂誌编辑。
196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师範学院、中央戏剧学院、河北美术学院等院校兼任工笔重彩课教学。出席第三次全国文代会。
1963年出版《工笔重彩人物画法》(天津美术出版社)。
1964年出版《阎立本和吴道子》(中华书局)。
1965年主持山西永乐宫壁画修复工作。
1966年调北京画院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十年动乱中被迫停止创作。
1973年指导河北定县宋代塔基、涿县辽墓壁画临摹工作。
1974年指导山西广胜寺、青龙寺、大云院、开化寺、岩山寺、万寿宫等多处寺观壁画临摹工作。创作《广阔天地育新人》。
1975年创作《牧鹿图》、年画《养猪大嫂话养猪》。
1976年“春蚕画室”命名。创作《乐府调笑图咏》十六幅。创作《李白妇女诗集会》一百幅。
1977年创作屈原《九歌图》十二幅。
1978年在北京举行个展。编辑《山西壁画》(文物出版社)。
1979年北京工笔重彩画会成立,任会长。创作白居易《长恨歌画传》。出席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任北京市文联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北京分会副主席。在太原举行个展。
1980年在西安举行个展。创作《森林之曲》参加京、津、晋年画联展。《敦煌莫高窟艺术》日文本出版(日本中央公论社)。
1981年出版《李白妇女诗集会》(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片《九色鹿》放映。《中国画》杂誌报刊,任主编。
1982年访问日本。《石窟艺术的创造者》获法国春季沙龙金奖。
1983年出版《绘画史话》(中华书局)。创作《花与女》组画,在石家庄市展出。创作《诗人李白》组画。发表自叙性《致工笔重彩绘画艺术》(中国画研究第3、第4期)。发表《壁画漫笔》(中华书局《学林漫录》第七至第九集)。出席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大会和第一次敦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接受敦煌艺术遗产》(《阳关》1984年1期)。
1984年创作《四时山图》。开始创作《敦煌》大型组画。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创作《二湘图》。
1985年创作《巫山神女》、《柴市就羹》。举行从艺五十年回顾展。
1986年创作《中国神话》组画。访问美国,举办中国工笔画展。任东方美术交流学会顾问。任日本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在杭州、鹿水、绍兴、南京举行个展。二度访日,在日本举行画展。
1987年访问新加坡,在新加坡举办启功、潘絜兹书画联展。任中国画研究院进修班导师。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任热河书画院顾问。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成立,任会长。
1988年任浙江省画院顾问、西泠书画院顾问。创作《敦煌组画》。任杭州友好饭店艺术顾问。《春蚕颂》参加当代工笔画学会首届大展。
1989年为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创作《春临大地》。整理敦煌手售稿。
1990年任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发表《工笔重彩十六观》(《中国画》1980年1-2期)。创作《造神的人和人造的神》参加中国画研究院展。创作《渡河前夕——悼念张自忠将军》。
1991年 创作《黄粱梦》参加当代工笔画学会第二届大展。《九歌图·年曆》出版(文化艺术出版社)。潘絜兹从艺六十年纪念活动组委会成立,开展系列活动。
1995年10月15日潘絜兹艺术馆在浙江宣平县落成。
2002年8月10日潘絜兹在北京逝去。

目录

楔子
一 少年学艺气如龙,吴笺蜀素期峥嵘 7
童年兴趣 8
转学杭州 11
二 卢沟烽烟迷晓月,十载幽燕何匆匆 21
戎旅生涯 22
三 将军战死哭无泪,芒鞋千里入蚕丛 27
英雄之死 28
四 莫高四百八十窟,古壁摩挲一灯红 37
南下私奔 38
嚮往敦煌 40
肝胆相照 43
奔赴灵境 45
初识仙窟 49
临摹壁画 54
鼎盛唐彩 56
依恋石窟 62
辞别敦煌 66
夫妻小别 69
重归于好 73
五 台岛血光惊远客,淮海战火烛天高 79
台岛蒙难 80
于老厚爱 84
迎接解放 85
六 语殷情重话丹青,方期绝学能继世 89
传道解惑 90
七 花虽无语人能解,女故多情我自怜 99
诗话并茂 100
衣纹画纶 105
再寻知音 107
出访中欧 110
苍山洱海 111
善良情怀 114
咏徐悲鸿 120
八 燎原烈火起须臾,凤凰涅槃谱新曲 125
悲涕泪雨 126
山西壁画 130
壁画漫笔 135
九 工夫刻苦谁多下,昧古犹云为创新 157
工笔画展 158
推陈出新 164
十 春蚕深意诲谆谆,榜吾画室铭心胸 175
春蚕画室 176
敦煌艺术 184
复兴工笔 198
振兴工笔 203
再回敦煌 211
十一 莫道此别海天隔,鲜花一束结友情 217
日本美术之旅 218
访美办展 222
招鸟归来 234
十二 愿结同俦逾百千,丹青共谱盛世篇 237
建艺术馆 238
丹青盛世 240
潘絜兹艺术活动年表 243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大家:潘絜兹画传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