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熵
设计熵是36氪和设计癖创始人李艳波在TED唐家湾大会上提出的一个衡量评价设计好坏的概念,他在演讲中提出了设计熵的概念,并阐述了设计熵的测量基準,以及设计熵和网际网路创业的联繫。
定义:什幺是设计熵
设计熵定义如下:
设计熵是一个描述设计对象的混乱程度的度量,设计熵越大,设计客体越混乱;设计熵越低,设计客体越有秩序,越合理。设计熵是一个函式,由所设计产品的形式、功能、材料、情感、气味、颜色、声音、味道、工艺、成本、环保等因素决定。
引言
设计的历史由来已久,遍布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万里长城,还是B2隐形轰炸机,还是人类基因组计画,抑或战争、拖鞋、疫苗,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到设计的影子。那幺设计有标準可言吗?什幺是好的设计呢?如何寻找设计灵感呢?本文将试图就这些问题给出一些线索,抛砖引玉。
设计师的开山鼻祖
造物主(依据宗教信仰不同,不同人有不同的造物主,本文以“上帝”为例)用七天时间创造了天地万物。在那个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混沌空间、时间里,上帝设计了第一台“计算机”(也就是人),这台计算机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这台计算机的CPU是我们的大脑;记忆体是我们的记忆;主机板就是我们的神经系统;显示屏是我们的脸;眼睛、鼻子、耳朵、舌头和皮肤是各种感测器,是这台电脑的输入设备,通过神经和大脑相连,分别能把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摸到的传输到CPU里面,经过计算之后再返回运算结果;电源是我们的心脏;有能量输入系统(口腔)和废物排放系统(肛门和尿捉档骗道);风扇就是体育锻鍊、性生活和说话,可以把整台电脑的散发的热量散发出去。以此类推。
比起上帝设计的“计算机”,人类设计的计算机简直就是一个玩具。况且我们在这里只讲述了造物主设计的一台电脑而已。
上帝除了是设计师的开山鼻祖之外,也是唯一的一位创造者。人类的一切设计行为都是在仔轿宙永模仿上帝。这一点听上去似乎有些令人无奈。
你的设计有多混乱
熵(entropy)是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在1865年提出的一个概念,用来表示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中分布的均匀程度,能量分布得越均匀,熵就越大。玻尔兹曼把熵描述成一个状态函式,简而言之,一个系统的熵值描述了它所处状态的混乱程度,熵值越大,系统状态越混乱。
后来有人把熵的概念引入到资讯理论、生态学和社会学中。
我认为熵的概念同样适用于雅兰设计领域,在这里不妨称之为“设计熵”。类比热熵的概念,把设计熵定义为一个描述设计对象的混乱程度的度量,设计熵越大,设计客体越混乱。设计熵是一个函式,由所设计产品的形式、功能、材料、气味乐犁钻、颜色、声音、味道、工艺、成本、环保等因素决定。
举一个例子,如果有两张几乎一模一样的桌子,只不过其中一张桌子的桌角没有经过倒角处理,为90度直角,另一张经过倒角处理,为圆角,那幺前者的设计熵大于后者,因为前者并不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原理。通俗的说后面桌子设计熵低于前狱只泪者,比前者好。
设计大爆炸的奇点
清楚设计熵这个概念之后,我们来看看设计熵的参照点,也就是说在什幺情况下设计熵最低。
一句话,都是偷吃禁果惹的祸:)人类本可以活得无忧无虑,悠然自得,因为人类的始祖并不知道什幺是美,但悲剧的是有一天他们偷吃了禁果,懂得了什幺是美,什幺是丑,直接导致了“设计”这种行为的发生。人类始祖偷吃禁果的那一瞬间,发生了设计领域的大爆炸,这个世界的设计熵从此不再为零,是一个奇点。从此以后,人们知道吃穿住行除了能满足基本生理需求(功能)之外,还要看上去很美(形式),还要环保,还要可持续,还要经济。
在禁果门事件之后,就算人类的杰作一切完美,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和人们息息相关的设计熵也不再为零。人类所能做的就是儘量减少设计熵的熵增,让世界变得更加有秩序。
什幺是好的设计
关于怎样才是好的设计,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最着名的要算是德国工业设计大师Dieter Rams:
创新性、让产品有用、增加美感、解释产品、不张扬、忠于产品、持久、关注细节、环保、越少越好。
硅谷创业之父Paul Graham也提出过什幺是好的设计:好的设计是简单的,永不过时的,富有启发性的,有趣的,好的设计是努力工作的结果,好的设计是对称的,是模仿大自然的,好的设计能够複製,好的设计总是成批出现。
有了设计熵这个概念,设计的标準问题得以简化:好的设计是设计熵最少的设计,也就是最“有序”的设计。那幺再厚店什幺样的设计的熵值最少呢?或者说怎样才是有序的设计呢?我能给出的最接近的答案就是造物主的设计作品:自然界的生物。通俗来讲就是仿生学(bionics)。
仿生学主要是观察、研究和模拟自然界生物各种各样的特殊本领,包括生物本身结构、原理、行为、各种器官功能、体内的物理和化学过程、能量的供给、记忆与传递等,并藉此朵多燥婆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和系统框架。
自然界的生物是上帝留给人类的隐秘线索,通过寻找、研究、模仿这些线索,设计师可以找到最有序的设计,也即设计熵最低的设计。
仿生学的典範之一就是文章一开始提到的电脑。在这里不再赘述。
设计的目的:以人为本
明确了设计熵的概念和测量基準之后,我们回到现实生活当中,来思考一下设计的目的。在我看来,设计的目的只有一个:以人为本,通过有序的设计,改善人们的生活状态。
设计为王时代的到来
那幺设计与网际网路创业有什幺关係呢?通过参与创建和经营36氪(一个关注网际网路创业的社区)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大量的国内外的创业公司,我发现成功的创业公司都是一样的,失败的创业公司各有各的不幸。那幺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是什幺呢?是设计。
硬体方面以苹果为例,在技术创新方面,苹果可谓乏善可陈,但苹果擅长通过工业设计带来绝佳的用户体验,从而把即将步入主流、但还未步入主流的技术带入主流,进而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众所周知苹果通过iMac颠覆了PC,通过iPod颠覆了MP3播放器,iPhone颠覆了手机,iPad颠覆平板电脑,下一个很可能就是iTV:)
软体方面以设计制胜创业公司举不胜举,比如刚被Facebook以10亿美元收购的Instagram,这个照片分享服务于2010年10月发布产品,长期专注于iOS平台(直到4月才推出Android版客户端),直到现在你也只能通过iPhone或Android手机查看自己发布的照片。Instagram的团队只有几个人,但团队把精力聚焦在用户体验上,凭藉简洁的用户界面、精美的滤镜、和直观的互动设计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用户,最终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
网际网路创业正在进入一个设计为王的时代,谁的产品/服务设计更出色,谁的产品/服务设计熵更低,谁就能笑到最后。(完)
在禁果门事件之后,就算人类的杰作一切完美,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和人们息息相关的设计熵也不再为零。人类所能做的就是儘量减少设计熵的熵增,让世界变得更加有秩序。
什幺是好的设计
关于怎样才是好的设计,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最着名的要算是德国工业设计大师Dieter Rams:
创新性、让产品有用、增加美感、解释产品、不张扬、忠于产品、持久、关注细节、环保、越少越好。
硅谷创业之父Paul Graham也提出过什幺是好的设计:好的设计是简单的,永不过时的,富有启发性的,有趣的,好的设计是努力工作的结果,好的设计是对称的,是模仿大自然的,好的设计能够複製,好的设计总是成批出现。
有了设计熵这个概念,设计的标準问题得以简化:好的设计是设计熵最少的设计,也就是最“有序”的设计。那幺什幺样的设计的熵值最少呢?或者说怎样才是有序的设计呢?我能给出的最接近的答案就是造物主的设计作品:自然界的生物。通俗来讲就是仿生学(bionics)。
仿生学主要是观察、研究和模拟自然界生物各种各样的特殊本领,包括生物本身结构、原理、行为、各种器官功能、体内的物理和化学过程、能量的供给、记忆与传递等,并藉此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和系统框架。
自然界的生物是上帝留给人类的隐秘线索,通过寻找、研究、模仿这些线索,设计师可以找到最有序的设计,也即设计熵最低的设计。
仿生学的典範之一就是文章一开始提到的电脑。在这里不再赘述。
设计的目的:以人为本
明确了设计熵的概念和测量基準之后,我们回到现实生活当中,来思考一下设计的目的。在我看来,设计的目的只有一个:以人为本,通过有序的设计,改善人们的生活状态。
设计为王时代的到来
那幺设计与网际网路创业有什幺关係呢?通过参与创建和经营36氪(一个关注网际网路创业的社区)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大量的国内外的创业公司,我发现成功的创业公司都是一样的,失败的创业公司各有各的不幸。那幺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是什幺呢?是设计。
硬体方面以苹果为例,在技术创新方面,苹果可谓乏善可陈,但苹果擅长通过工业设计带来绝佳的用户体验,从而把即将步入主流、但还未步入主流的技术带入主流,进而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众所周知苹果通过iMac颠覆了PC,通过iPod颠覆了MP3播放器,iPhone颠覆了手机,iPad颠覆平板电脑,下一个很可能就是iTV:)
软体方面以设计制胜创业公司举不胜举,比如刚被Facebook以10亿美元收购的Instagram,这个照片分享服务于2010年10月发布产品,长期专注于iOS平台(直到4月才推出Android版客户端),直到现在你也只能通过iPhone或Android手机查看自己发布的照片。Instagram的团队只有几个人,但团队把精力聚焦在用户体验上,凭藉简洁的用户界面、精美的滤镜、和直观的互动设计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用户,最终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
网际网路创业正在进入一个设计为王的时代,谁的产品/服务设计更出色,谁的产品/服务设计熵更低,谁就能笑到最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