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大阳古镇(历史文化名镇)

大阳古镇(历史文化名镇)

大阳古镇(历史文化名镇)

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授牌仪式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研讨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并举行了授牌仪式,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大阳镇作为山西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2011年11月,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大阳古镇
  • 外文名:Dayang Ancient Town
  • 别称:阳阿古城、九州针都、三晋一镇
  • 位置: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大阳镇

古镇介绍

山西省泽州县大阳古镇历史悠久,文物古蹟数量众多,仅地面古蹟文物单体就有127个,文物类别主要有生物景观、遗址遗蹟、建筑与设施以及人文活动景观4大类,体现了旧大阳镇浓厚的商业、文化和宗教气息。2008年12月23日上午,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授牌仪式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研讨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并举行了授牌仪式,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大阳镇作为山西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2011年11月,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大阳古镇

历史沿革

从阳人在此落地生根,建立阳阿城,距今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了。秦皇在此置县,汉主封侯于此,西晋设此为郡,它先后为县、侯国、郡的治所长达800余年。古镇大阳,有着一条完整的行政区划链条。侯国、郡、县以及(乡)镇、邑里村等,是一个地方政区建置的标本。这在全国是仅见的。到了明清时期,镇内人口不断增加,村镇规模不断扩大,形成户分五里、人罗万家的大集镇。“东西两大阳 ,南北四寨上,九十三个阁,七十二条巷,七市八圪壋,老街五里长”的民谣形象地说出了大阳昔日的规模与繁华……现在拥有北方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古城镇的活化石”。

地理环境

山西省泽州县大阳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市区22公里处。为北纬35°39′,东经112°47′。东与泽州县巴公镇为邻,西南和巴公镇陈沟工作站相连,西与下村镇毗邻,北和高平市马村镇接壤。行政区域总面积为52.58平方公里,占泽州县总面积的2.38%。全镇辖28个行政村,108个村民小组,26个自然村,现有村民7945户(其中有回族22户),28242人(非农业人口3272人)。
大阳镇区包括东大阳和西大阳两个自然村。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总面积15.58平方公里。居名 3214户,人口15696人。由于村大人多,故有“山西第一村”之称。

建筑格局

中国早期北方城镇的建筑常常受到“灵龟”理念的影响,大多以“龟形”进行空间布局。大阳古镇依山傍水,村庄沿阳阿河呈东西走向排列,为了加强防御能力,大阳人在古镇南北筑有四寨。俯视大阳古镇,古镇之西的大阳水库为龟尾,前河与后河之间的东西大阳为龟身,天柱塔处的大阳东端为龟首,纵横交错的古镇街区为龟壳,整个造型呈现出一个活灵活现的灵龟造型。
“东西两大阳,南北四寨上,沿河十八庄,七十二条巷。”这是大阳曾经繁华,曾经辉煌,曾经盛极一时的写照于记忆是岁月长河大浪淘沙,长期积澱留给世人不可多得的文化珍宝。随着手工制针业的衰落,大阳古镇的商贸业也渐渐没落。古镇的繁华盛世远去,却留下了规模宏达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大阳镇因此被称为“中国古城镇活化石”。漫步古镇中,城池寨堡、官宅商居、楼阁津梁、寺庙祠庵比比皆是,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散发出沧桑韵味,吸引着八方来客。

大阳文化

仕官文化

明清时期经济极度富裕的大阳,文化事业也突飞猛进,科甲昌达,俊才辈出。“有官不到大阳夸”,“大阳出了三斗三升芝麻官”。这些民谣都真实反映了当时大阳的社会现实。明清时,大阳镇出的状元、进士、举人人数在当时山西省92个县的乡镇中为之冠;甚至有七十余县比不上大阳一镇;和江南名镇相比,大阳镇也毫不逊色。大阳官员在遇到朝政斗争时,不趋炎附势,不同流合污,而是淡泊自如,刚正不阿,一派廉介儒雅风度。

商业文化

明清时期,大阳经济发展达到鼎盛,是全国制针业的中心,人称九州针都。大阳的针,供应着这个大国的每一个家庭,并且远销中亚一带。这使得大阳人走遍全国,走向世界。大阳商号众多,其商品形成了大小不等层次多的辐射圈。一是钢针,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海外;二是铁货,行销河南、河北、山东、内蒙、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三是粮食。其市场覆盖潞安府及泽州;四是煤炭、日用杂货。当时的窑歌、炉歌、卖针歌的出现,商会活动的场所关帝庙和标誌运河商贸文化的金龙四大王庙的修建等,都是浓郁的工商业文化特点,,同时,也体现了走出去,引进来开放性的大商业特点。
“诚信为本”,“义中取利,义中取和”,“和气生财”,“团结进取”,“讲义气、讲相与、讲邦靠”等等是大阳工商文化的核心内容。大阳工商业文化的讲读书、重科举、学而优则仕,这是不同于其他晋商学而优则商的文化特点。

冶炼文化

大阳铁矿富集且品位高,冶炼铸造业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据清初学者毕振姬考证,古代着名的“阳阿剑”就产自于此。打铁花也是大阳镇当地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娱乐活动。把熔化了的铁水,用勺子舀起抛出,再用板对着铁水打向夜幕中,形成千点万星铁雨火花,煞是奇观。到了明清时,大阳的冶炼铸造技术更为精湛,出现许多铁货名品,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和产品附加值极度增高的过程中,制针业脱颖而出。辉煌的工艺,灵光的智慧,大阳制针一枝独秀。

民俗风情

阳阿歌舞

从汉代曹植《箜篌引》所述的阳阿歌舞,到宋代音乐大师孔三传,再到延续多年的“一日高升”民间杂耍、“骂骚龙”狂欢节和秧歌、戏剧、八音会,阳阿文化渊远流长。

大阳剪纸

当地每至年节,乔迁新居。婚嫁吉日时,家家户户的女眷们便会献上剪纸技艺,以示对美好生活祝福。大阳剪纸题材多样,如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均为吉祥如意、喜庆祥和的代表,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嚮往。大阳剪纸于2010年被评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鼠娶亲

古镇有一项民俗很特别,就是农曆十月初十给老鼠娶媳妇的民俗。这天晚上,人们将糕面上笼蒸熟后,做成圆柱状的灯盏,放少许食用油,按上捻子,点着,把它放在墙角处,让老鼠拖走吃掉。这项习俗与当地生产生活有着密切关係,大阳自古是煤铁之乡,从事窖井下工作的人员多,而听觉嗅觉十分灵敏老鼠,对危险的先兆,往往能先有觉察,帮助工人脱离危险。“老鼠娶亲”体现了当地人们对自然的独特思考方式和敬畏。

大阳麵塑

大阳当地居民每逢节日庆典都会在自家準备麵点以示庆祝。和面发麵之后又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竹籤或筷子等工具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将想像之中寓意吉祥如意的节日形象生动的表现在麵团之上。大阳麵塑于2009年被评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要景点

明清五里老街

穿过古镇的城楼,古朴幽邃的五里老街映入眼帘,巍巍高墙,幽幽古巷,明清风韵扑面而至。这条古老得几乎让人说不清起源的老街,是支撑大阳古镇精神与灵魂历史历久不衰的支柱与脊樑。青石板铺就的古街犹如一条蜿蜒的游龙,贯穿东西大阳,沿街各种店铺云集,与周边的民居、寺庙、楼阁完美地融为一体。

天柱塔

天柱塔位于大阳古镇东南角,明万曆丙子四年(1576年)始建,工期长达27年。天柱塔高108尺,底面630平方尺,整体建筑呈八菱锥体,九层八面,层层出檐,各有特色。全塔每层檐角下悬有铜铃,共72枚。塔峰葫芦压顶,葫芦嘴上冠以铁铸高九尺重千斤的帽顶。塔下开西门,壁厚七尺有余,壁间有砖砌旋梯通往上层,每层都建有塔窗。

娲皇庙

娲皇庙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凤台县誌》有“大阳有娲皇鍊石补天处”记载。庙坐北朝南,一进两院,南为上院,北为下院。上院建娲皇宫、侧殿、廊房,原娲皇宫有女娲补天壁画。下院有廊房、山门,计三十余间,内塑女娲圣母、火星爷、老君爷、马王、虫王、药王、送子观音等神像。每年正月初七日人日节,举行庙会祭祀。

汤帝庙

走进汤帝庙,成汤殿檐上一根粗长、自然弯曲的荆木大梁格外显眼,除前檐有斗拱外,室内无一朵斗拱,后墙的位置换成了大额枋,同时以额枋为支点托举起乳栿,这样既减少柱子,又增加了房间进深,有效实现“小材大用”。整个建筑造型古朴、崇尚实用,充满洒脱、粗犷美展现了元代古建“减柱移柱”雄风。成汤殿是典型的“明三暗七”建筑,前檐面阔三间,用柱四根,但却是八根梁架结构,按照中国传统建筑特徵应该为8根柱子,因此节省4根柱子。同时,殿内中间两根柱子的距离要比前檐中间两根柱子的距离内收1.31米,不在一条线上,使大殿显得非常简洁、大气。
正殿成汤殿东西分别为佛祖殿、老君殿、东北、西北两小院内又设耳殿两座,东为三宗殿,西为虫王殿。庙内现存有明清重修碑、纪事碑数通,保存完好。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官第商宅

大阳古镇在明清时期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宅院建筑群,这些大院布局严谨,规模宏大,装饰讲究,可谓壮观。而大阳却呈现出了与其他地方不同的一番景象,官第、商宅、亦官亦商的宅院,星罗棋布,团团锦簇,共同形成了明清民居庭院的大合唱。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令人惊奇,给人以震撼。大阳的民居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建筑装饰十分普遍,丰富的砖雕木雕石雕和铁器彩绘等建筑艺术形式达到装饰性效果与功能作用,其中的文化意蕴彰显出古风韵。

大阳美食

馔面
在大家熟知的麵食外,大阳还有一种“上品”远近闻名,那就是流传已久的馔面,它原本是宫廷美食,后流传到民间,成为百姓人家办喜事,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种美食。製作好的馔面色泽金黄,味道清香,煮熟滤水后加上高汤配以红绿菜梗间杂的或荤或素的臊子,其色、香、味俱佳,俨然有宫廷御膳之风韵。

交通

客运班车

晋城市红星西街,晋城三中旁有到大阳古镇的车,车程约四十分钟

周边城市

洛阳
洛阳市--二广高速公路--晋城绕城高速公路--阳阿新街,行驶8.6公里左转,进入阳阿新街--大阳镇
焦作
焦作市--晋焦高速--晋城绕城高速公路--晋城绕城高速公路--阳阿新街--大阳镇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大阳古镇(历史文化名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