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黑龙江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境内,总面积1119.95平方公里。黑龙江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珍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内有7种湿地类型,有大面积的森林资源分布,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5种和37种,还有野生植物511种。黑龙江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北方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开发最晚,人为破坏污染最低,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持最完整的地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黑龙江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地理位置:黑龙江省伊春市境内
  • 气候类型: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占地面积:1119.95平方公里
  • 级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保护对象:珍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
  • 类型:森林湿地生态系统

历史沿革

2001年8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为省(部)级自然保护区;
200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位置

黑龙江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境内,範围在东经128°21′40″~128°53′30″,北纬48°41′20″~49°11′00″之间。
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气候

黑龙江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c,气温偏低;无霜期110—125天,无霜期短;一年四季分明。春季为四五两个月,夏季为六七八三个月,秋季为九十两个月,冬季为十一月至翌年三月。四季气候特点:春秋两季时间短促,冷暖多变,升降温快,大风天多;夏季湿热多雨;冬季严寒漫长,降雪天较多。年平均降水量750—820毫米,降水量较充沛。

水文

黑龙江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库斯特河、二皮河和库尔滨河及周边湿地,最后汇入黑龙江,是黑龙江流域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区域範围

黑龙江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119.9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555.68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127.21平方公里,实验区面积437.06平方公里。东界以(128°51′4″E,49°03′31″N)为起点,向南沿库尔滨河至拐点(128°52′5″E,48°52′24″N);南界以11个拐点之间的林班线为界,拐点的坐标分别为(128°47′23″E,48°52′39″N;128°44′59″E,48°50′2″N;128°42′0″E,48°50′48″N;128°36′26″E,48°43′23″N;128°29′47″E,48°41′20″N;128°29′44″E,48°42′55″N;128°27′56″E,48°43′1″N;128°28′58″E,48°50′14″N;128°30′0″E,48°50′5″N;128°30′14″E,48°51′25″N;128°21′42″E,48°54′11″N);西界沿红星林业局与逊克县分界线至拐点(128°31′11″E,49°07′37″N);北界沿红星林业局与逊克县分界线至拐点(128°43′50″E,49°10′54″N),经3个拐点之间的林班线至库尔滨河回到起点,拐点的坐标分别为(128°44′18″E,49°02′26″N;128°46′40″E,49°02′7″N;128°45′59″E,49°03′37″N)。

保护目标

保护对象

黑龙江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珍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生物多样性。

植物资源

黑龙江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大面积的森林资源分布,主要是针阔混交和阔叶林丰富的森林生态环境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隐蔽场所和丰富的食物资源,有野生植物511种。区内有许多珍稀植物,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貉藻,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红松、紫椴、野大豆、黄凤梨、钻天柳、浮叶慈菇、水曲柳等7种。
湿地杜鹃湿地杜鹃

动物资源

黑龙江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且多为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紫貂、原麝、丹顶鹤、东方白鹳、金雕、中华秋沙鸭、黑鹳、黑嘴松鸡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棕熊、黑熊、黄喉貂、水獭、驼鹿、马鹿、猞猁、雪免、鸳鸯、大天鹅、鹗、凤头蜂鹰、鸢、苍鹰、雀鹰、松雀鹰、大鵟、普通鵟、毛脚鵟、乌雕、白尾鹞、鹊鹞、燕隼、灰背隼、红脚隼、红隼、黑琴鸡、花尾榛鸡、灰鹤、白枕鹤、小杓鹬、红角鸮、领角鸮、雕鸮、猛鸮、雪鸮、鹰鸮、花头鸺鹠、长尾林鸮、纵纹腹小鸮、长耳鸮、短耳鸮、乌林鸮43种。
中华秋沙鸭中华秋沙鸭

开发利用

旅游资源

黑龙江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忆体有火山岩遗蹟自然景观,是重要的旅游景点,也可作为自然科学教育基地向人们开放,具有极大的旅游经济价值和教育意义。丰富的山地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区内不仅有原始森林,沼泽草甸、湖泊、溪流、河川,还具有独特的冰雪景观。

科学研究

黑龙江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对于研究小湿地气候、植被演替、地质构造等有着重大的意义。黑龙江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天然的大型储水库,对调节大气湿度和降水有重要作用:也是水生生物繁育的良好场所和候鸟重要的栖息地,同时对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对黑龙江上游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径流量的保持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护区的建立为小兴安岭水质研究和污染防治提供了良好的本底资料。

管理措施

2012年,黑龙江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完成森林抚育11.5万亩,人工造林3002亩,补植补造3万余亩;积极推进区址周边、林场所、公路沿线绿化,改善生态环境,黑龙江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完成绿化181亩。

生态价值

黑龙江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黑龙江流域上游重要支流库尔滨河源头水源涵养地,黑龙江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北温带典型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和重要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黑龙江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