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

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

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

《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于2018年4月12日由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2018年5月3日公布,共四章二十一条 ,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
  • 发布机关:环境保护部
  • 印发时间:2018年5月3日
  • 发文字号:部令 第3号
  • 实施时间:2018年8月1日

办法发布

生态环境部令部令 第3号
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
《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已于2018年4月12日由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
生态环境部部长 李乾杰
2018年5月3日

办法全文

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工矿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防治工矿用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印发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画》,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从事工业、矿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污染隐患排查、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污染应急、风险管控和治理与修复等活动,以及相关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矿产开採作业区域用地,固体废物集中贮存、填埋场所用地,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以下简称重点单位)包括:
(一)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製革等行业中应当纳入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企业;
(二)有色金属矿採选、石油开採行业规模以上企业;
(三)其他根据有关规定纳入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的企事业单位。
重点单位以外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活动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其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保护相关活动及相关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生态环境部对全国工矿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矿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保护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公布本行政区域的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单,并动态更新。
第六条工矿企业是工矿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开展相关活动。
造成工矿用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企业应当承担治理与修复的主体责任。
第二章 污染防控
第七条重点单位新、改、扩建项目,应当在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範开展工矿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编制调查报告,并按规定上报环境影响评价基础资料库。
重点单位应当将前款规定的调查报告主要内容通过其网站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向社会公开。
第八条重点单位新、改、扩建项目用地应当符合国家或者地方有关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準。
重点单位通过新、改、扩建项目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发现项目用地污染物含量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有关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準的,土地使用权人或者污染责任人应当参照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有关规定开展详细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活动。
第九条重点单位建设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储罐和管道,或者建设污水处理池、应急池等存在土壤污染风险的设施,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準和规範的要求,设计、建设和安装有关防腐蚀、防泄漏设施和泄漏监测装置,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第十条重点单位现有地下储罐储存有毒有害物质的,应当在本办法公布后一年之内,将地下储罐的信息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重点单位新、改、扩建项目地下储罐储存有毒有害物质的,应当在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之前,将地下储罐的信息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地下储罐的信息包括地下储罐的使用年限、类型、规格、位置和使用情况等。
第十一条重点单位应当建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期对重点区域、重点设施开展隐患排查。发现污染隐患的,应当制定整改方案,及时採取技术、管理措施消除隐患。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建立档案。
重点区域包括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区,原材料及固体废物的堆存区、储放区和转运区等;重点设施包括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地下储罐、地下管线,以及污染治理设施等。
第十二条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技术规範要求,自行或者委託第三方定期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监测,重点监测存在污染隐患的区域和设施周边的土壤、地下水,并按照规定公开相关信息。
第十三条重点单位在隐患排查、监测等活动中发现工矿用地土壤和地下水存在污染迹象的,应当排查污染源,查明污染原因,採取措施防止新增污染,并参照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有关规定及时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根据调查与风险评估结果採取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与修复等措施。
第十四条重点单位拆除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设施设备、构筑物和污染治理设施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事先制定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方案,并在拆除活动前十五个工作日报所在地县级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
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方案应当包括被拆除生产设施设备、构筑物和污染治理设施的基本情况、拆除活动全过程土壤污染防治的技术要求、针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防治要求等内容。
重点单位拆除活动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残留物料和污染物、污染设备和设施的安全处理处置,并做好拆除活动相关记录,防範拆除活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拆除活动相关记录应当长期保存。
第十五条重点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防止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相关内容。
重点单位突发环境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应当採取应急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当立即组织开展环境影响和损害评估工作,评估认为需要开展治理与修复的,应当制定并落实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治理与修複方案。
第十六条重点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前,应当参照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有关规定,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初步调查,编制调查报告,及时上传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重点单位应当将前款规定的调查报告主要内容通过其网站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向社会公开。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初步调查发现该重点单位用地污染物含量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有关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準的,应当参照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有关规定开展详细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活动。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有权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重点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实施现场检查的部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被检查单位保守商业秘密。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重点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採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被检查单位进行现场核查或者监测;
(二)查阅、複製相关档案、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三)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交有关情况说明。
第十九条重点单位未按本办法开展工矿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保护相关活动或者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将该企业失信情况记入其环境信用记录,并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开。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所称的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矿产开採作业区域用地,指露天採矿区用地、排土场等与矿业开採作业直接相关的用地。
(二)有毒有害物质,是指下列物质:
1.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的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的污染物;
2.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的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的污染物;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的危险废物;
4.国家和地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準管控的污染物;
5.列入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内的物质;
6.其他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应当纳入有毒有害物质管理的物质。
(三)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指对重点单位新、改、扩建项目用地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的调查评估,其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土壤和地下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等。
(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指相关设施设备因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等不完善,而导致相关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渗漏、溢出等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隐患。
(五)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迹象,指通过现场检查和隐患排查发现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或者疑似泄漏,或者通过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发现土壤或者地下水中污染物含量升高的现象。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

办法解答

背景意义

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画》(以下简称“土十条”)。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纲领性档案。
“土十条”明确要求发布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部门规章。《办法》的出台,将为加强工矿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防控工矿用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提供依据。
《办法》是继《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后,又一个重要部门规章。三个规章共同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充分体现了土壤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全过程管理的工作思路,对于推动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各项任务,打好净土保卫战具有重要意义。

《办法》定位

《办法》的定位是防止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工矿用地本身造成的污染,即重在防止出现新的污染地块。防止工矿企业活动废水、废气及固体废物等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由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规範。

管理对象

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依据“土十条”,《办法》适用的对象是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以下简称重点单位),包括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製革等行业中依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应当纳入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企业;有色金属矿採选、石油开採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以及其他根据有关规定纳入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的企业事业单位。
重点单位以外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活动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其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保护相关活动及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主要制度

《办法》关于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主要有以下制度:
一是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制度。重点单位新、改、扩建项目,应当在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範开展工矿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
二是设施防渗漏管理制度。重点单位建设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储罐和管道,或者建设污水处理池、应急池等存在土壤污染风险的设施,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準和规範的要求,设计、建设和安装有关防腐蚀、防泄漏设施和泄漏监测装置,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三是有毒有害物质地下储罐备案制度。重点单位现有地下储罐储存有毒有害物质的,应当在《办法》发布后一年之内,将地下储罐的信息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新、改、扩建项目地下储罐储存有毒有害物质的,应当在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之前,将地下储罐的信息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四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制度。重点单位应当建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期对重点区域、重点设施开展隐患排查。发现污染隐患的,应当制定整改方案,及时採取技术、管理措施消除隐患。
五是企业自行监测制度。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技术规範要求,自行或者委託第三方定期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监测,重点监测存在污染隐患的区域和设施周边的土壤、地下水,并按照规定公开相关信息。
六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修複製度。重点单位在隐患排查、监测等活动中发现工矿用地土壤和地下水存在污染迹象的,应当排查污染源,查明污染原因,採取措施防止新增污染,并参照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有关规定及时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根据调查与风险评估结果採取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与修复等措施。
七是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控制度。重点单位拆除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设施设备、构筑物和污染治理设施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事先制定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方案,并在拆除活动前十五个工作日报所在地县级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重点单位拆除活动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残留物料和污染物、污染设备和设施的安全处理处置,并做好拆除活动相关记录,防範拆除活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拆除活动相关记录应当长期保存。
八是企业退出土壤和地下水修複製度。重点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前,应当参照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有关规定,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初步调查。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初步调查发现该重点单位用地污染物含量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有关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準的,应当参照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有关规定开展详细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活动。

办法衔接

《办法》规定,工矿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发现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有关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準的,生产运行中发现土壤和地下水存在污染迹象的,以及终止生产经营活动前,有关责任人应当参照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有关规定开展环境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活动。

管理制度衔接

排污许可制度是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我部正在全面开展通过核发排污许可证落实排污单位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并将土壤环境管理相关要求在排污许可证中予以明确。对于涉重金属排放的排污单位,重点对第一类污染物的排放进行严格管控,大力推动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双管控制度;对于涉及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污单位,对可能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渗漏、泄漏风险点明确防治措施以及运行管理要求,如在《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範 总则》中规定此类企业应採取源头控制、分区防控、进行渗漏泄漏监测等要求。

泄渗漏污染处罚

可以依据其他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条款进行处罚。如未採取防渗漏等措施的,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五条处罚;未採取相应防範措施,造成工业固体废物扬散、流失、渗漏或者造成其他环境污染的,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十八条处罚。

徵求意见通知

环境保护部关于《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徵求意见稿)》公开徵求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画》,加强工矿用地土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防控工矿用地土壤污染,我部起草了《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徵求意见稿)》。
为充分了解各方面意见,进一步做好起草工作,现将环境保护部起草的《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徵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公开徵求意见。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1.登入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网址:略),进入首页主选单的“立法意见徵集”栏目提出意见。
2.登入环境保护部网站(网址:略),进入首页“互动交流”点击“意见徵集”提出意见。
3.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北京市西直门南小街115号 环境保护部土壤环境管理司,邮政编码100035。
4.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传送至略。
徵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20日。
环境保护部
2017年11月20日

徵求意见截止时间

徵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20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