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粹德国军衔
1933年,作为一战战败国军队,受到凡尔赛和约种种限制的德国陆军与海军军衔共分6等20级,但各军衔称谓不同,如元帅分别称为海军元帅和陆军元帅。1935年,组建了空军,在海军中设定了準将军衔。
1941年6月29日,赫尔曼·戈林元帅晋升为帝国元帅。1936年到1940年间陆军设定有“元帅级大将”军衔,介于元帅与大将之间。除此以外,直到战争结束,军官衔级一直保持稳定,而军士和士兵的军衔变化较多,各军种的变化情况也不尽相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纳粹德国军衔
- 时间:1933年
- 分类:6等20级
- 1935年:準将军衔
军衔体系
最高统帅
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
最高军衔
帝国元帅
陆军
元帅:陆军元帅;
纳粹德国陆军军衔

将官:大将(一级上将)、兵种上将(分步兵、骑兵、炮兵、装甲兵、装甲掷弹兵[摩步兵]、山地步兵、工程兵、通信兵等8种)、中将、少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士官:一级上士、二级上士、中士;
军士:一级下士、二级下士;
兵:—等兵(服役6年以上)、二等兵(服役不满6年)、三等兵、上等列兵、列兵;
空军
元帅:空军元帅;
纳粹德国空军军衔

将官:空军大将(空军一级上将)、兵种上将(分航空兵、高射炮兵、空降兵、航空技术兵、航空通信兵、空军等6种,其中“空军上将”只授予非空军出身而从其他军种、部队或地方调入的人员)、空军中将、空军少将;
校官:空军上校、空军中校、空军少校;
尉官:空军上尉、空军中尉、空军少尉;
士官:空军一级上士、空军二级上士、空军中士;
军士:空军一级下士、空军二级下士、空军上等兵;
兵:空军一等兵、空军二等兵、空军三等兵、空军列兵;
海军
元帅:海军元帅;
纳粹德国海军军衔

将官:海军大将(海军一级上将)、海军上将、海军中将、海军少将、海军準将;
校官:海军上校、海军中校、海军少校;
尉官:海军上尉、海军中尉、海军少尉;
士官:海军一级上士、海军二级上士、海军一级中士、海军二级中士;
军士:海军一级下士、海军二级下士、一级上等水兵、二级上等水兵;
水兵:一等水兵、二等水兵、三等水兵、新兵;
党卫队
领袖:党卫队全国领袖;
纳粹德国党卫队军衔

高级长官:党卫队全国总指挥、党卫队全国副总指挥、党卫队地区总队长;
上级长官:党卫队旅队长、党卫队区队长;
中级长官:党卫队旗队长、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
初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
高级士官:党卫队突击队小队长、党卫队一级小队长、党卫队二级小队长;
初级士官:党卫队三级小队长、党卫队三级小队副;
正式队员:党卫队组长、党卫队突击队队员、党卫队队员;
预备队员:党卫队候补队员、党卫队学员;
标誌
德军制服上的领章能分为元帅和将官、校官和尉官、高级军士、低级军士和士兵四种。肩章分为士兵、军士、尉官、校官、将官、元帅六种,除了士兵和低级军士的军衔不能由肩章区分之外。高级军士、校官、尉官和将官的军衔能以肩章上星的数量区分。士兵的军衔以左上臂上的袖章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