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医院一般指本词条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有3个院区,分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崇文门内大街8号、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环南路2号,始建于1886年,总面积达到33.6万平方米,是一所以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的三级综合医院,是北京市医保定点医院。
基本介绍
- 医院名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医院等级:三级
- 医院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
- 医院类别:综合医院
- 成立时间:1886年
- 医保定点:是
- 主管部门:北京市卫生和计画生育委员会
- 诊疗科目:预防保健科/内科/呼吸内科专业
- 医院院长:王宁利
领导团队
![]() | 姓名:王宁利 职务与职称:执业医师、院长、党委副书记 |
![]() | 姓名:张罗 职务与职称:执业医师、党委书记、副院长 |
历史发展
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的兰大夫、卫大夫在崇文门的孝顺胡同开办名为“同仁医院”的眼科诊所。
1899年,“卫理公会”的霍甫金斯·贺庆先生捐资教会在北京东交民巷东口(现北京同仁医院地址)使馆区内选定併购妥院址,开始筹备兴建工程。
1913年,医院在西山选定基地建造楼房,命名为“天然疗养院”,专门治疗结核病。
1914年,医院南楼建成。同年,西病房楼落成。医院的病房设在西楼,分为三层,有眼科、内科和外科病房,眼科约占1/2。
1917年,医院北楼落成,贺庆院长得到了中华博医学会的资助,聘请美国医生潘提司先生来院工作,设立牙科。1918年与协和医院合办牙科专门医学校。
1918年,由于贺庆家族的捐资,新址落成后,英文名称改为“贺约翰氏捐建美以美会医院”。1927年贺庆大夫退职以后,医院英文名称再次更改为“贺氏纪念医院”。
1942年,日伪北京特别市公署卫生局接收同仁医院全部资产,日伪北京市卫生局将同仁医院改为“市立第二医院”,贺庆院长被迫离职。
1945年5月,医院又由日本“开发医疗组合”接管,改名为“开发医院”。
1945年11月14日,卫理公会会督江长川、美国代表白辅德致函北平卫生局,要求将医院收回管理。次年1月,卫理公会收回了医院,恢复使用同仁医院的名称。
1949年4月,在中共北京市委及市总工会的领导下,医院建立了工会。同年11月,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7月,医院与北京市妇婴医院合併,更名为“北京市同仁医院”,增设了妇产科、小儿科。
1953年8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医院,更名为“北京市立同仁医院”。
1955年,医院更名为“北京市同仁医院”。
1958年10月,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同仁医院的神经外科全部迁到以神经外科为中心的宣武医院。
1959年,眼科研究所成立,设有微生物、病理、生理研究室,罗宗贤教授任所长。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医院更名为“北京市工农兵医院”。
1979年,医院复命“北京市同仁医院”。
1994年,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科室设定
医院设有眼底科、青光眼科、眼外伤科、白内障中心、视光中心、眼角膜科、眼肿瘤科、眼肌科、眼中医科、眼整形科、临床检查中心、中心防盲办公室、同仁眼库、北京市眼科研究所、耳科、鼻科、喉科、头颈外科、中心防聋办公室、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变态反应科、心内科、心外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血液科、风湿免疫科、感染科等科室。其中眼科、耳鼻咽喉科为原卫生部批准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变态反应科为国家卫生和计画生育委员会批准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眼科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国家级中医重点学科。
医生介绍
![]() | 姓名:魏文斌 职务与职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眼科主任。 诊治範围:眼底病。 |
![]() | 姓名:张风 职务与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诊治範围:眼科疑难病、罕见病。 |
![]() | 姓名:王涛 职务与职称:主任医师。 诊治範围:青光眼。 |
![]() | 姓名:韩崧 职务与职称:副主任医师。 诊治範围:眼底疾病、外伤、白内障、眼眶骨折。 |
![]() | 姓名:宋旭东 职务与职称:主任医师、副主任。 诊治範围:劈核技术处理硬核白内障、囊袋张力环手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儿童白内障、减少后发障等。 |
医疗设施
医院设有开放病床1574张,拥有美国GE公司Discovery NM/CT 670双探头SPECT/CT、美国GE公司infinia Hawkeye 4 双探头SPECT/CT、美国昆顿公司Q-stress型12导运动心电测试系统、澳大利亚VITA公司Technegas鎝气体发生器、甲状腺功能测定仪等先进仪器。
医院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崇文门内大街8号、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环南路2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