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伯来自利亚的眼泪》是2012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拉塔.塞普提斯 。本书主要讲述发生在冰冷遥远的西伯利亚的一个火热感人故事。
- 书名 西伯利亚的眼泪
- 作者 (美)拉塔.塞普提斯
- ISBN 9787508633442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基本信息
作者: (美)拉塔.塞普提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33442
上架时间:2012-6-7
些的静脱远律出版日期:2012 年6月
开本:32开
页码:296
版次:1-1
所属分类: 外国文学
编辑推荐
一部让所有人动容、令人难忘的小说胞名龙改时--美国畅销书作家劳里·安德森 美国普特兰出版社2011年的头号重点书。
亚马逊五星推荐 ,受到诸多畅销小说家及主流媒体盛赞。
在美国亚马逊网页上,98%的读者给予本书五星评论。
内容简呀周围县士沙构精部介
文学书籍
莉娜是一个15岁的立陶宛听关约定女孩,有一天,爸爸去上班,再也没有回来,随后的一天深夜,苏联军官突然闯入她的家中,将她和妈妈、弟弟秘密逮捕,流放到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进行极为繁重的苦力劳动。
莉娜日夜思念着型毫已厂鸡娘视又哪鱼丝在某处的爸爸,有一天,她忽菜苦构此排护吸部振革并然想到一个办法,把自己的遭遇和周围的地理特征画下来,请人带给爸爸,这样爸爸就能找到她了。于是,莉鲁女娜开始冒着极大地风险开始画画,她的计划能成功吗?爸爸会找到他们吗?
《西伯利亚的眼泪》读者对象:外国文学爱好者,喜欢新奇故事、浓厚亲情故事的读者
书评
立陶宛,曾在1990宣布脱离苏联,对苏联瓦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是这么一个小国,在2008年出台了一项新法律。该法律规定:禁止在公开场合、群众游行、集会和请愿时打出前苏联国旗、出现前苏联国歌,并将前苏联标志与纳粹德国的标志同等对待。同年立陶宛政府也向俄罗斯政府"索赔":坚持要求俄罗斯承认苏联占领的事实并赔偿给立陶宛人造成的物质和精神损失280亿美元。
其实最近几年,东欧波罗的海三国(包括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不仅在政治上倒向北约,在经济上靠拢欧盟,而且,"去苏联化"有愈演愈烈之势来自:禁止前苏联国家与政治元素出现在本国公开场合,拆除前苏联设立的苏联红军纪念碑。这不仅让俄罗斯很"恼怒",也让这三国内的俄罗斯族裔抗议不断。
但许多人会有疑问,为何波罗的海三国和前苏联到底有何"冤仇",以至于今日要向俄罗斯讨公道?在那些360百科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就不令绿独步啊加整得不提到苏联与波罗的海三国的关系了。
其实在二战之前,苏联和波罗卷也早的海三国甚至于丹麦和波兰的关系都是冲突不断。因为这个位置是欧洲内陆与俄罗斯甚至于亚洲的过度土地。任何帝国,若要称霸欧亚,则必须经过这个地区。因此,历史上上溯到几百年前,这地方都不太平。于是,二战前十几年,各国的矛盾就已经在这个地区酝酿。英法忌惮苏联势力的崛起又要避免与德国开战,里架曲鱼德国正在为战争扩张做准备但又不希望在备战时与大国发生冲突,苏联既要提防英法又要防备德国,而夹在其中的几个小国则不得不忙着与周围大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以自保。但在世界政治棋局中,小国若不中立,就只能成为大国棋子。但作为战略要冲的波罗的海三国,即便想中立,先元种练倒也无法幸免。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彻底打破了略测刘钱神石六的小国的免战希望,让这些国家的人民被迫开始了苦难历程。于是,波兰成为了最先被瓜分的国家,紧接着波罗的海三国,丹麦,都成为大互煤银雷曾国的利益角斗场。
当1940年德国进入巴黎的时候,苏联强迫立陶宛就范,出兵进入立陶宛。苏联对于立陶宛国内的反苏势力则开始毫不留情的打击。许多反对占领的中产阶层知识分子家庭被当时苏联的警察机构内卫军逮捕并运出立陶宛(同样事件异育供喜等纪扬亚也发生在其它东欧国家)秘密囚禁。这其中一部分人被秘密处决,或遭集体屠杀(例如波兰的卡廷事件);而苏德开战后,相站任续把血动另一部分人被送往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进行劳动改造。其中不少人因为饥寒交迫而死,也有不少人在刑期结束后回到立陶宛,另外一些人则移民其它国家。而同一时期,又有许多俄罗斯人进入立陶宛并最终取得立陶宛国籍而定居于此。于是,如验易满资兵县李今的立陶宛,"反苏"和"挺苏"的势力就异常分明了。
而这本小说恰恰就是展现了极序阻止环断月苦式标当时被流放的这批立陶宛中产阶层知识分子的整个流放过程,以及他们困苦的生活面貌,和对苏联及俄罗妈鱼争坐里剧斯人的仇恨。作为亡国奴,书中的立陶宛人心中充满着称以笔愤恨、羞耻、绝望,但同时却氢济火作显饭安示界十画也不得不给自己留着希望,生存的希望。即便只有少部分人最终在西伯利亚存活下来,并回到故土,但他们认为自己是正义的,要活下来,要回家,要复国。这也就好理解为什么在1990年苏联垮塌前夕,立陶宛等波罗的海三国率先提出脱离苏联独立,从而正式引发了苏联的土崩瓦解。
这本小说是拉塔.赛普提斯的第一本小说。他的父母都是立陶宛人,后来移民到美国。尽管并非土生土长的立陶宛人,但为了写这样一本记录立陶宛人在国破家亡的时候艰难生存的故事,作者不仅采访了众多移民美国的立陶宛人,也奔赴立陶宛采访了许多经历过1941年前后经历了西伯利亚苦难岁月并幸存的人们。他所收集的大量资料和故事,最终通过主人公莉娜的眼睛和耳朵呈现在了这部讲述一个民族苦难史的小说之中。
这本书告诉我们,历史的问题,有时候并非一分为二那么简单,也并非历史书中讲的那么简单。正义与邪恶,在不同种族人民面前,有着不同答案。真实的战争,往往是没有纯粹的正义的。(摘引自"读好书")
目录
《西伯利亚的眼泪》
第一章 "妓女和小偷"
第二章 地图与毒蛇
第三章 冰雪与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