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泗门镇阁老府,为明代正统十四(1449)死始建。为明代贤相、大学士、太子太傅谢迁的故居。
- 中文名称 泗门镇阁老府
- 地点 泗门镇
- 人物 谢迁
- 始建时间 1449年
简介
谢迁(1449~1531)明代大臣。字于乔,号木斋,浙江余姚人。成化十一年进士第一,状元。历修撰、左庶子。弘治八年入内阁参与机务,累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来自靖四朝,政绩卓著,时人云"李教公谋(李东阳的谋略)刘公断(刘健的当机立断)谢公尤侃侃(谢迁的能言善辩)",为当时世称的"天下三贤相"之一。阁老府由大学士第、三省堂、状元楼与洗砚池等组成,保存至今已以五百余个春秋了,可见当地对地谢迁的崇拜与敬仰之情。
大学士第
大学士第东邻阁老府第,南邻成之、人和庄园360百科,西邻大方伯第,北邻状元楼。四邻壮观的明清代古建筑群,全属谢氏一门。 大学士第,是明代状元谢迁祖父的遗业,亦是谢迁幼年生活的老宅。据 《 谢氏二房谱 》 载,谢迁的祖父名谢莹,字怀玉,号直,明力吸编束套亮画胜光稳代宣德五年( 1430 )任本省布政司,因他平贼有功,连续晋升二级,赐光禄大几条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大学士第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为谢迁祖父谢莹遗业,亦是谢迁早先之住宅,因住户纷杂,已年久失修,现仅存旧台门及院内一进。

三省堂
三省堂在状元楼之西轩,洗砚池之南,其名来于《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谢氏二房世居之宅,原有数进,现仅存破旧台门及最后一进楼房。
谢氏始祖祠堂
位于余姚市的泗门镇(古时称四门)后塘河村,有一座500多年的四门谢氏始祖词堂,该祠堂占地面积2200多平方米,规模较大,格局完整,彩绘生动,是浙东姚北采京地区古代祠堂建筑的杰出代表。该祠堂由明朝状元谢迁倡议、其二儿子谢丕承建。

状元楼
状元楼是明代大学士谢迁童年时的书房。若失相传此屋落成时,谢迁的祖父谢莹正要发动众人搬迁,适逢儿媳邹氏做调依产。谢莹以《诗经》中"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算倒章济灯措侵民践句,给新生孙儿取名迁,字于乔,号木斋。成化十年(1474),谢迁举浙江乡试第一名(解元),次年殿试复举进士一甲第间课减家少化善范岁安米一名(状元),遂对原先的书房进行扩建,并改名为"状来自元楼"。状元楼坐北朝南,东西横阔16.6米,南北进深13.5米,七柱九梁,檐下高悬"状元楼"匾。清康熙年间,谢迁七世孙、四川龙安知府谢薇居曾对状元楼进行过一次修葺。时光流逝,如液德顶阿周宁路系希伟今状元楼所有石磉礅均已沉入地面,木柱、楼板、横回酒往化倍去志打梁等木制结构皆呈深黑色,整幢楼偏西倾斜。

洗砚池
状元楼西有一个池塘,东西长18米,后吗行题衣径异天军板久南北宽6.5米,池深2米左360百科右,池水清澈见底,相传是当年谢迁读书时的洗砚池。1997年3月,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状元楼为余姚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洗砚池在阁老府北面,状元还单楼西侧,长18米、宽6.5米、深2米、四周驳绝连块停临气束德兵以石坎的水池,相传是谢阁老少来干假批通红欢势研己快年读书时的洗砚池。池水曾多次救治了附近的火灾,号称清平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