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摩尼教遗址位于福州市浦西路,是一座"明教文佛祖殿",这座"祖殿"(又称浦西宫),原先是在福州味精厂内。数十年前建厂时,往南移约两百米。当时是将拆下的原木石构架依原样修复的。殿内供奉着摩尼光佛,又称明教文佛以及度师真人。
- 中文名称 福州摩尼教遗址
- 位于 福州市浦西路
- 为称 明教文佛祖殿
- 又称 浦西宫
基本信息
来自 浦西村民世代相传,浦西明教文佛祖殿始建于元360百科代。祖殿又称浦西宫,宫内供奉着夹苎脱胎的摩尼光佛,其形象与草庵的摩尼光佛论装易陆裂爱被识是社组形象相似,也是散发披肩,脸形长方略圆,弯眉明目,端庄慈祥。著对襟长袍,结带为扣。下身则与草庵的摩尼光佛不同,草庵是盘膝端坐。而浦西宫则是两腿分叉下垂,下着戎服。
据浦西老人说,控普底此宫南移时,因摩尼光佛像破区秋促旧曾请人修补过。这尊摩尼光佛像(明教文佛)是极珍贵的文物。这尊脱胎佛像可能是乾隆沈氏所造。乾隆时此庙很兴旺,庙中保留的珍贵文物多是乾隆而关部不移资伯医口时期的。如乾隆元宝形铁香炉,上有阳文,右侧"乾隆庚戌(1791年)花月吉旦",炉正中"度师真人、明教赵宗乡犯文佛,"左侧落款"本甲萧兆鹏喜舍。"另一乾隆方斗形铁香炉,上有阳文,右侧"乾隆乙未年(1835年)",中为"度师真人",左侧落款"本甲弟子萧兆鵕叩谢"。而乾隆时,福州沈绍安在修补古匾时,发现脱漆部分有苎麻布打底,因而恢复创新出了脱胎漆器够字喜研。这尊像很可能就是沈氏家人所造。福州脱胎漆器已公布为国家级非物所质文化遗产,与北京景泰蓝钟师小么声成营理文继、景德镇瓷器并称国家工艺三宝。因而这尊摩尼光佛(明教文佛)是极为珍贵的文物。确切年代有待进一步考证
现存文物
浦西宫还珍藏着一幅年代久远的古画案久,画的是浦西宫大殿图,和现存的明教文佛祖垂春础止殿结构一致。现存大殿外侧柱仍悬挂着当年的联句:"朝拜日乾坤正气,夕拜月天地光华"。这正说明浦西宫长期以来仍遵奉摩尼教的基本教义:崇拜日月光明,仍未顺调十水犯信奉光明代表善,黑暗代表恶。善必战胜恶。
浦西村世代居住着萧、高二姓,都药触和世况跑灯洲在明教文佛祖殿上香。修苦第入注原按明转据年近八十的高老先生回忆,他的祖父一直在浦西宫帮忙,应也算是明教础叫神职人员。每当举行奉祀典礼冲联衣丝叶影杆时,这些神职人员皆属戴白帽、穿白袍,斋戒甚为严谨。这也说明摩尼教原有某些教规,在清末民国初仍有传衍。高老先生说,他幼小时见浦西宫做法事时,神职人员穿着白衣,因而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