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唏,xī,[动],有发笑、唏唏(笑声)、哀叹的意思。
- 中文名称 唏
- 拼音 xī
- 部首 口
- 五笔 KQDH
基本信息
叹词,表示惊叹:唏,这字写得真漂亮!
叹息。
xī
[切工由部动]
(1) 发笑 [laugh]
夸父揶揄愚公唏。--陈士芑《甲辰二十八初度自来自述一百韵》
(2) 又如:唏唏(笑声)
(3) 哀叹 [采过棉木系sigh]
纣为象箸而箕子唏。--《淮南子》
女仰天而唏。--苏曼殊《天涯红泪记》
常用词组:
唏里呼噜xīlihūlū
[stertorous sound]
同"稀里呼噜"
唏里哗啦xīlihuālā
[rustling sound]
同"稀里哗啦"
【方言集汇】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又采注见写迫助体优hi1 [梅县腔] hi1 [宝安360百科腔] hi1 [客英字典] 算hi1 [海陆丰腔] hi1
九 #粤语:hei1
#潮州话:hi1
中医名词:
聚唏,原指哭泣后不能自制的抽噎状。引伸指呼吸迫促状。
《灵枢·癫狂》:"风逆暴四肢肿,身漯漯,唏然时寒。"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字部】唏 ·康熙笔画:10 ·部外笔画:7
《唐韵》虚岂切《集韵》《韵会》许岂切,ࠀ�音豨。《说文》本作唏,笑也。从口,稀省声。
乡她先背他 又《玉篇》《集韵》ࠀ�许几切,音喜。义同。
又《扬子·方言》唏,痛也。凡哀而不泣曰唏,於方则楚言哀曰唏。《释文》唏,虚几反。
斤元祖下备液宪死感占略 又《扬子·方言》唏,声也。《释文》虚几反。
又《集韵》香依切,音希。与欷同。歔也。《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纣为象箸而箕子唏。《注》索隐曰:唏,叹声。许旣反。
又音希,希亦声馀。
又《扁鹊传》嘘唏服臆。
又《集韵》一曰嘘唏,惧貌。
又《唐韵》《正韵》ࠀ�许旣者裂文知形切,音饩。义同。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索隐操立照则杆异培注》。
又《广韵》啼也。
富助树容环贵足按又《集韵》虚器切。《正韵》虚意切,ࠀ�音戏。《集韵》与咥同,笑也。
又《正望责想普销较传排裂韵》啼也。
又搞体程无控见念针础《集韵》许利切,音屃。痛声。
又许介切,音譮命段。与齂同。卧息也。唏字从口ࢁ�声。
说文解字
【卷二】【口部】唏
笑也。从口稀省声。一曰哀痛不泣曰唏。虚岂切
说文解字注
(唏)६�也。广雅。唏唏、६�也。从口。茶菜身表鲜副你解殖度图希声。依韵会订。虚岂切。十五部。一曰哀痛不泣曰唏。方言。唏、痛也。凡哀而不泣曰唏策房负数殖情曾怀探早。於方则楚言哀曰唏。十二诸矦年表曰。纣为象箸而箕子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