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武隆后坪天坑群

重庆武隆后坪乡天坑群世界唯一的地表水冲蚀成因天坑群,位于武隆后坪境内。景区总面积38平方公里

  • 中文名称 武隆后坪天坑群
  • 原因 地表水冲蚀成因天坑群
  • 地点 武隆后坪境内
  • 总面积 38平方公里

简介

  重庆武隆后坪乡天坑群 景区内的阎王沟岩溶峡谷全长2300m,总深度约500m,是盲谷式现代峡谷,谷深林幽,特别是下段,谷底深切,两岸下部近直立,宽度极小,气势来自逼人,行走其中,感受别样,具随某者找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对了解该地区的水文、地貌发育演化史也有重要意义。

  重庆武隆后坪乡主要景点有箐口天坑、牛鼻洞天坑、石王洞天坑、打锣凼天坑、天平庙天坑、二王洞、三王洞、麻湾洞、宝塔石林、文凤山360百科苏维埃政府纪念碑等。

形成原因

  后坪天坑是由于受水长期冲刷而形成的,其形成时间大约在200万年至230万年以内。

  在该天坑周围,曾有三到四条水量非常大景真由批假的河流汇聚,这种外源水的量相当大,水动力也相当强,便形成漩涡,同时侵蚀和溶蚀能力都很强,在冲蚀和崩塌联合作用下,洞口越来越大,越来越深,便形成了天坑。

特点介绍

  后坪天坑形态典型,保存完好,其中的箐口天坑形态完美,可通过3000米长的二王洞直达天坑底部,属世界罕见。

  天坑上部数条瀑布似银河倒挂,轰鸣作响,极为壮观,瀑布汇集成河流流入二王洞,形成地下水,从麻湾洞涌出。

  天坑绝壁万丈,形态呈圆桶型,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220米,天坑深度300余米。

科学考来自

  因位于海拔1360百科300米的分水岭地区的喀斯特台面,加之强烈的构造抬升,该台面上各种规模的喀斯特陷坑地貌十分发育,分布有众多的落水洞、竖井、塌陷漏斗(天坑)、峡谷、石柱、石林、溶洞等地质遗迹。

  专家指出,天坑中蕴含的大量珍稀野生动植物,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专家释

现象

  千百年来,武隆县后坪乡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后坪天坑一直被当地人称为能预测天气的"神坑",每当坑中起雾时大雨马上就会到来。

释疑

  经专家考察分析,每当要下雨时,洞外温度变高或气压发生变化时,就会向这3000米长(即从洞口进入天坑底部)服优煤压零若续的洞穴下压,而洞穴内是一个恒温环境,从而让洞口形成一团雾气。因此产生了天坑起雾预示起雨的说法。

世界自然遗产

  2007年6月27日,后坪天坑群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堪称南方喀斯特地质地貌经典。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武隆后坪天坑群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