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傣族的心理与行为研究

本书以聚居于村寨的傣族为研究对象,采用研究性访谈、实地观察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傣族的社会取向、组织管理心理、同伴交往心理、社会化过程、家庭教育、宗教心理与行为以及应对社会变迁的方式等等,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新意和创造性的研究。

  • 书名 傣族的心理与行为研究
  • 作者 尹可丽
  • 出版社 云南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年7月1日
  • 定价 25 元

基本信声酒自细农卷红客官父

  作者:尹可丽

  出版社:云南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来自间:2005-7-1

  ISBN:9787536732186

  定价:25元

内容简介

  前人对傣族的研究虽多,但多为社会学、民族学、文学等取向的研究。率普素地本书以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宗教心理学的理论为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其研究取向是心理学取向。研究揭示了傣族社会心理的一些重要现象和规律,360百科并在傣族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的脉络中,深入探讨了这些心理现象和规律发坏州去煤轻导两金引生发展的原因。

  作为一项简洁而又充满丰富内涵的民族心理学研究,本书当是我甚学期顾社史国建设本土心理学的一块底层的基石。

  傣族有着悠久的谈和吧坐院广历史和文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并长期受到多种文化、宗教的冲击,研究这一群体的心理和行为,对保护传统文化,传承社会文明具有积极的建设性意义。

作者简介

  尹可丽,1969年12月生。1991来自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系,物元获学士学位。1995年到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普通心理学专业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现为云南省德宏教育学院副教授。曾在《民族教育研究》、《广西民族研究》、《心理学探新》等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多次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并360百科主持两项省级科研项目。

目录

  第一章 傣族心理与别女农行为的研究意义

  一 傣族研矛存攻其究综述

  二 研究傣族的心理与行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 研究傣族心理与行为的原则和方法

  四 傣族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内容

  五 小结

  第二章 村寨傣族的社会取向:以村寨为核心

  一 村寨傣族社会取向的特征

  二 村寨傣族的独特社会取向形成的原因

  三 小结

  第三章 村寨傣族的组织管理模式及利他行为

  一 当前村寨傣族的组织管理模式

  二 傣族村寨组织管理模式形成的历史沿革

  三 村寨傣族的组织行为与傣族人心理需要的关系

  四 小结

  第四章 村寨傣族同伴关系的离与合

  一 村寨傣族的老和脸改书及星态同伴关系的特征及形成

  二 傣族同伴关系的疏离

 科县流受掌钟谁已里 三 "离"与"合"的心理历程

  四 傣族学生同伴交往距长显散改的实证研究

  五 小结

  第五章 村寨傣族的社会名几急化过程和多元文化教育

  一 有关社会化的理论

 府很掌 二 村寨傣族社会化的过程及心理机制

  三 多元文化教育对傣族学生社会化的价值和意义

  圆练饭破那已光安将鲁四 小结

  第六章 村寨傣族的家庭教育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

  一 村寨傣族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

  二 村寨傣族父母的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

  三 傣族父母家它这片穿制宁美庭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的心理来源

  四 小结

  第七章 傣族佛教信徒的心理与行为(上)

  一 热久盐龙程被爱清花宗教与宗教行为

  二 视规甲财构济国日框分析法及相关概念

  三 傣族佛教信徒的心理与行为--视框分析

  四 研究结论

  第动路之械八章 傣族佛教信徒的心理与行为(下)

  一 傣族佛教象反小规滑掌目划信徒的祈祷行为和心理

  ……

  第九章 外来文化的移入与傣族的应对方式

  参考文献

  后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傣族的心理与行为研究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