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球手的出局方式,当板球手将球投向三柱门时,击中击球员的身体(主要是腿),裁判将判这名击球员因触身出局。腿截球通常被认为是运动中最复杂的规则。 虽然用"腿"这个字,但不表示只有被球击中腿才算数,此规则也适用于球击中击球手身体的仍民尽任何部位,除了握住球拍的手上戴手套的部分(它被视为球拍的一部分)。
- 中文名 触身出局
- 外文名 leg before wicket
- 又称 腿截球
- 性质 板球运动中的专有名词
名词解释
英文名为"leg before wicket",所以又称"腿截球",是板球运动中的专有名词,是一种击

起源
腿截球来自未列入1744年版的板球规则。它首次在1774年的版本出现:上360百科面写道,或者如果击球员把腿置于三柱门之前,有用腿拦球的意图时击球员出局… …而腿紧多速开击法军门北形截球是因为击球手故意使用的双腿和脚阻止球击中三柱门。
腿截球在过去的这些年并不是很多。1795年8 月在茅斯·赫斯丁举行的萨里机鱼命笑统乐对风语对英格兰的比赛中,约翰 · 塔夫顿被在匹配被约翰·威尔因腿截球罚出局。根据海加思的描述:在这场比报药短杂小更能而材赛中第一次发现"腿截球"算京校黑记读巴。在此之前,此类行为都被归为击杀(投杀)。
简述
规则的主旨可简述为跟径跑准带:
如果球因打中击球手(不算球拍或身体的持球部分) 而没进三柱门,击球手将因腿截球而被罚下,有以下情形者除外:
1、 球落在腿侧。
2、球在三柱门中最靠近此场地的一柱之外击中击球手并且裁判认定他试图击发球。
注意:球落在腿侧时,必须有50%或更多的球落在三柱门的右柱(靠击球员的一根立柱)之来自外。此外,当球击到击球手后落在三柱门中最靠近此场地的一柱外时,球至少要落在线外一半或更多。
尽管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腿截球继接杀和投杀之后,位居出局原因第三名。
具体条件
构成腿截球有如下条件:
投出的球必须符合规则:即投球必须非废球(no b婷永苏派责选all)。
投出的球必须不是投在背面区:球必须投在连接两座三柱门之间假想区域、击球员的正面区,或是未经反弹直接为击球员身体所命中。所以,投在背面侧的球,不能够算是触身出局。而为求作出正确判决,会假想一条连结门柱并和球道平行的辅助线。
投出的球必须未和球拍接触:如果击球员首次触球是经过球拍击打,则他不能被判触吃帝身出局。
投出的球必须击中击球员身体的某一部分:如果球击中身体的任何部分,这将是可能的触身出局(即:并非必须击中腿)。只有一个例外,即与球拍接触的手或所戴手套,他们被视作球拍的一部分。
投出的球必须是在区域线内被打者碰到:即球必须正好在击球者正面的区域线内(不在背面)盐杆得与击球员碰触,但可以在任何高度击中,即无论是高于还是低于三柱门。其中一个重要的例外是,假如球的接触发生在正面区,而击球员做出尝试作出挥击的动作,将不能被判其出局;如果接触发生在连接两座三柱门之间假想区域上,是否作出挥击则与判出局无关。
投出的球必须有击中三柱门之可能:也就是球的运行线360百科路显示即使击球员不存在,球将不会击中三柱门,而击球员不能被判策伯情服额游之西科可触身出局。
有三条卫地宪赶光待由医规则用以解释这些条件:只有球被身体"首次相互接触"才可以被考虑;与"击球后反弹"的情形则未必相关化即白实德酸刻采年察团;而"正面区"与"乎命剧离弱背面区"的划分则由裁判根据击球员在"球投出时"的站立位置而定。
最后一个条件(球将有击中三柱门的可能)包含了裁判对击球员是否尝试击球的判断演衡战如围加,这是用来防止击球员在斤事即节变因宁文面向区仅仅将球碰出掉派坚觉月厚导持都,而使得对手没有将其接杀的机会井投训酸。原本对付旋球派投服球手的战术是在正面区用护腿垫挡住来球;但触身出局附候的规则意味着击球员必须把球板立在护腿垫旁,将侧击到球,使击球手被位于游击(slip)位置的守备员接杀。
触身出局的判决由投球员后方的裁判作出。如果防守方认为击球员应被判触身出局,他们必须请求裁判作出判决。
腿截球的所有条件评估必须在达到球员约半秒钟的时候发生。在板球规则的其他方治齐打富汽它息怕入点面,击球手总是有质疑的权脚念临水水级圆的认利,如果有一名裁判员不确定矿,指控无效。但在某些模棱两可的案例中,球员才向前迈出一步,球击中球员的腿,球可能也打中三柱门,但很难有裁判判击球手出局,球会在至三柱门约1.5-2 米处击中击球手的腿。
触身出局
触身出局(LBW)是一个术语,用来描述马里板球俱乐部Marylebone Cricket Club (MCC) 在 1934 年 11月 21日对触身出局规则作出的改变。它在 1935 年生效于英国,但在澳大利亚由于高级机构的反对,它直到1936年/1937年的季节赛才开始生效,其实它曾在1935年/1936年澳大利亚俱乐部奥运会期间试用过。
更改包括:如果击球手在两方三柱门连线内的区域内触球,击球手被判触身出局出局。以前,的区域是投球手和击球员之间的区域才被罚下。
"触身出局(N)"一词指从 1935 年到 1937年由温斯Wisden出版的有关触身出局的新规则,不同于1935年前的规则。
背景介绍
20 世纪20 年代和30 年代,在高级板球中,击球手多于投球手。在澳大利亚,20世纪20 年代得分创了1,107的新高,这是1926-1927年在墨尔本板球场(MCG)的新南威尔士对维多利亚的世界记录分数。在1928 年,一场平价县级30轮球的比赛比901年多了27.5的得分。1929年为了增加得分改变了一些腿截球的限制,不过在1930年的对抗赛(Test matches)中只用了一会儿,便在1934年时摒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