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黑药为菊科植物翼茎旋复花的根。生于山坡、灌丛、林下阴湿处。
- 中文名 大黑药
- 来源 菊科植物翼茎旋复花的根
- 出处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 作用 补虚,清热解毒
形态特征
翼茎羊耳菊 多年生草本祖所屋或亚灌木,高60-100cm。根木质,粗壮。茎下部木质,被红褐色密柔毛和腺点,中部以上有分枝。叶互生;下部叶大,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18-20cm,宽4-5cm;上部叶渐小王督二裂右促西组余消对,长圆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4cm,先端尖或渐尖,来自基部渐狭,沿茎下360百科延成宽1-10mm,的翅,边缘有细而具小实头的重锯齿,但纪氢国玉还上面被细必的粗伏毛,下面被红褐色柔毛,两面有腺点,叶脉在下面凸起明显。头状花序小,径5-6mm,在枝端必含有成聚伞圆锥状或复伞房花序,花序梗极令作至杀型曾短或长达10mm,纤细,有细线形的苞叶;总苞钟状,长约7mm,径5-6mm,总苞片约5层,线状披针形,极尖,外层渐短小,与花乱似挥被赵时委温味梗被同样的密毛。内层除中脉满反群湖是维加亚价迅游被毛外,边缘宽干膜质,并有缘毛;药全部管状,长4.5mm,外层黄色腺点;冠毛1层,浅红褐色,约与花冠等长。瘦果近圆柱形,被密短毛。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灌丛、林下阴湿处。
分布范围
分类布云南等地。
主要价值
大黑药 (《昆降明民间常用草药》)
【植物形态】翼茎旋复缺想顶目开升架花多年生草本,高约65厘米。
根粗壮。
叶互生,倒披针形,向上渐狭,长约13厘米,宽约4厘米,先端钝或浑圆,基部狭楔形,边缘有不明显刺状齿,两面被毛;叶柄有翅,下延成翼茎。
头状花序,排成圆锥状,顶生及腋生;总苞钟状,有线形苞片多列;花淡黄色,舌状花狭细,管状花多列。
瘦果有白色冠毛。
花期秋季。
【功用主治-大黑药的功效】补虚,清热解毒。
【选方】①治头晕,心慌,耳鸣,出虚汗:大黑药根五钱,千针万线草五钱。
水煎服,红糖为引,也可煮肉吃,或研末蒸肉、鸡蛋吃。
②治痈疡肿毒,骨结核:大黑药,水煎服。
【采集】秋季采挖。
【性味】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