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迕
wǔ
⑴
(形声。从辵(chuò),午声。本义:相逢;相遇)
⑵
同本义 [meet]
迕,遇也。――《玉篇》
王甫时出,与蕃相迕。――《后汉书·陈蕃传》
⑶
违反;违背 [violate]
倒道而言,迕道而说者,人之所治也,来自安能治人?――《庄子》
上下相反,好恶乘迕。――《汉书·食360百科货志上》
⑷
交错;夹杂 [c核翻马曲跟绝音干risscross]
百年三万日,老病常居半。其间迕忧乐,歌笑杂悲欢。――宋·苏轼《乔效兰权望去江苗算太傅见和复次韵答旧任剧阳态火了才派之》
⑸
触犯 [offend]
公貌宽而内忌,不亮吾忠,而吾数以至言忤之。――《资治通鉴》
迕
wǔ ㄨˋ
⑴
相遇光:相~。
⑵
违背,相抵触:~目(反目,不和睦)。违~。莫敢复~。
郑码:WMED,U:8FD5,GBK:E5C3,五笔:TFPK,
::
- 中文名 迕
- 拼音 wǔ
- 笔画数 7,
- 部首 辶
基本释义
-------------------来自---------------味依投出西------------------------------360百科----------------
通"午、忤"
迕、忤、午----《礼L记》卷九:"哀公问:'……午其众以伐其有道。"郑玄注志饭存请王督:"午其众,违逆众心也。"午作"忤"解,即违、逆义。《淮南子·天文训》:"午者,忤也。"故忤、午、迕同音通义。(摘自黄现璠著《古革超政浓普协矿歌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71页,广西师范大孔歌果利右我报乎固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今终委养老续尔孙)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五故切,音误。《玉篇》遇也。《后汉·軰蕃传》王甫时出,与蕃相迕。《注》迕,犹遇也。
又《说文》逆也吸路露周香。《前汉·食货志》好恶¯迕。《注》迕,违也。
又《王褒·洞箫赋》气旁迕以飞射。《注》言气竞旁出,递相逆迕也。
又错迕,交杂也。《显两宋玉·风赋》回穴错迕。
又《集韵》阮古切《韵呼红新米武福妒万配化照会》疑古切,$音五。义同。
又《正字通》遻蕣逜$通。古通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