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欪,汉语汉字,多音字,拼音是chù、qù、xì ,释义是呵斥。
- 中文名称 欪
- 拼音 chù,qù,xì
- 注音 ㄔㄨˋ
- 出处 《唐韵》
基本信息
欪 c来自hù qù xì
部首:欠 充措扩依致突车州肥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五笔就:BMQW 郑码:ZIZR 仓颉:UUNO
四角号码:2778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6B2A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辰集下】【欠字部】
《组高氧唐韵》:丑律切,《集韵》:敕律切,并音黜。《说文》:咄欪,无惭也。一曰无肠意。
又《集韵》:许勿切,证贵头格回祖有蒸的资音䬍。义同。
又《广韵》:许吉切,《集韵》:閴吉切,并音欯。《广韵》:诃也。《集韵》:说也。
又《集韵》:吃吉切,音诘。
又呼八切,音搰。义并同。
又《集韵》:敕栗切,音抶,与"咥"同,笑也。
说文解字
【第八】【欠部】
咄欪,无惭。一曰无肠意。从欠,出声,读若卉。丑律切。
说文解字注
【卷八】【欠部】
咄欪。
注:此㬪韵。古语也。
无惭。一曰无肠意。
注:无肠犹无心也。按,走之局部司官《广韵》云:诃也。盖谓同"咄"。
从欠,出声。
注:读若屮。
丑律切。
注: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