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汉语常用字。 读作xiàng,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即《来自说文解字》:"像,象也。从人、从象,象360百科亦声。 "。与人比照而相似九七没政是像之范式。
本义为相似 ,引申指"比照人物做成的图形 ,又用作"比如,比方",又用作姓
- 中文名称 像
- 拼音 xiàng
- 部首 亻
- 字码 U+50CF
- 五笔 wqje(86)、wqke(98)
字源演变
现已统一规范简化为"像"。
详细解释
像来自,似也。--东汉·许慎《说文》。段注:"然韩非之前或只有象字,无像字。韩非以后小篆即作像。许断不以象释似,复以象释像矣。系辞曰,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又曰,象也者,像也。……盖象为古文,圣人以像释之。虽他先创推纸认讲本像亦作象。然郑康成、王辅嗣本非不可信也。凡形像、图像、想像字皆当从人,而学者多作象,象行而像废矣。"
影及急攻挥之像形也。--《荀子·富国》
女必像汝,我心甚慰。--林觉民《与妻书》
星周以情乃一人之情,说张三要像张三360百科,难通融于李四。--清·李渔《闲情偶七者爱质厚奏力交寄》
脸上处处像他哥哥,可是那种神气又不完全居乙先像他的哥哥。--老舍《黑白李》
又如:像形(与某事物形阳担静跟本吧知之状相似);像似(好像);像形奇名(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像煞(活像,好像);像姑(男妓)
模拟。
于是。
身古未蒸以像鳞虫。--《淮南子·原道训树敌怎货权理沿关远广》
仿效。
中立君树,前植群树,以像朝班。-指色速盟属画往析迅顺已-《辽史》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执-《楚辞·九章》
依间员随,顺遂。
像了他意,再无妒忌。--《古今小说》
又如:像心如意(顺心如意);像心称意(称心满意);像心适意(随心所欲);像心像意(顺遂心愿)
立像容胜知营持抓今望席,或比照人物形象绘画或雕塑图像。
邑先大夫皆像于两傍。--宋·叶适文
遂合塑工像之。--《茶香室续钞》
形象;容貌。长送思配船肥轻规鸡如:像生儿(模样);像表(指人的容貌、恣态、风度);像赞(为人物画像或人的相貌所作的赞辞);像貌(长相,容貌姿态);像胎(像态。模样儿)
雕像
有彭郎像。--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有小姑像
想古宗庙,既无像主,又藏于寝,盖不禁人游观。--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
又如:像主(图绘或塑刻的神主像);像座;像塔(佛像与佛塔);像铭(石刻的画像铭文)
线言草损某 图像。如:像素;像点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杂迅题针官注对足-《楚辞》
照片。如:像片(照片);像夹。
在表达"相似"、"例如"等意思时,"像"也可写作"象"。
象和像
汉字中,有些字的发音、写法和意思相近或相同,但又有细微的差别,人们使用时,往往容易出现偏差。比如"象"和"像"在有掌际会留益些报刊杂志和教材中用法就不一致,这个问题和汉字简化有关。
汉字简化以前,这是两个不同的字,虽然它们的读音完全一样,但意思不同,各有各的用法。
"象"的第一个含义指千雷哺乳动物--象,如:大象象兵金镇位苏友被皮、非洲象、印度象、象牙等。第二个含义是形状、样子,如:形象、景象、印象、气象等。第三个含义是仿效、摹拟,如:象形文字、象声词、象征等。
"像"的第一个含义是比照人物做成的图形,如:画像、雕像、塑像、像章等。第二个含义是相似,如:他两个长得很像,如同一个人。第三个含义是比如、比方,如:箭像雨点一样落在船上。第四个含义是好像、似乎、仿佛,如:雪梅好像什么都没看见。
"像"字有这么多含义,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有第一个"画像、雕像"的意思,这是因为《现代汉语词典》是在1964-1968年期间出版的。 1964年,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简化汉字总表》。在这个总表中,"像"是作为"象"的繁体字出现的,但注明"象和像意义可能混淆时,仍用'像' 字"。所以在此之后出版的词典仍保留了"像"字,但是只有第一个含义,也就是说,只有在涉及到"人像、画像、塑像"等情况时,才用"像",其余都用 "象"。在1964-1968年间出版的工具书和印刷品都是根据这一原则,教材当然也不例外。
经过20多年的实践,在使用中感到有些混乱,还不如原来那样好,比如说"他很象他哥哥",按1964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总表》的规定,应该用 "象",但是从语义上分析,与人的模样不无关系,似乎用"像"字更贴切,也更加合理。如果就这一种情况还不算难办,问题是还有"这件衣服很象我那件""这种水果很象梨""这儿就象我的家"之类的句子,从语法结构看,与"他很象他哥哥"相同,但语义与人物无关,那又该用哪个呢?没法说清楚。所以后来经专家学者研究讨论,在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汉字总表》时,对个别字作了调整,其中就包括恢复"象、像"的原状,"象"不再作"像"的简化字。
但要把所有的书籍教材中的类似情况全部更正过来,一时还来不及,估计这种新旧交替的情况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希望大家在使用时严格注意这两个字的区别。
"象"和"像"的用法
"象"适用于三种情况:
1.作名词用,如"大象"。
2.属于名词性词素,不能单用,用来构词,如表示形状、样子的"形象"、"象征"等。
3.属于动词性词素,不能单用,可用来构词,如表示摹仿、表现的"象声词"、"象形字"。
"像"适用的四种情况是:
1.作名词,指人物等做成的形象,如"画像"、"佛像","人像"等。
2.用作动词,表示相似,如"你像他哥哥"。
3.作介词用,有"比如"、"如同"(这个意义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只能构成介词词组去修饰动词)等意思,如"像爸爸那样工作"。
4. 好像、似乎、仿佛,如:雪梅好像什么都没看见。
成像的特点
在你照镜子的时候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这个"人"就是你的像(image)。无论你距离镜子有多远,镜子中的像的大小始终不变。并且你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像到镜面的距离。
虚像
如果把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前面点上一根蜡烛;此时,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但是我们却看到平面镜后面好像有蜡烛。 这是因为光源处向四处发光,一些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了视觉,我们感到好像光是从另一处(s')发出的。s'就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 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进入眼睛的光并非真正来自哪里,所以把s'叫做虚像(virtual image)。 而虚像则指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
相关词语
画像、塑像、雕像、绣来自像、肖像。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像【子集中】【人部】康熙笔画:14画部外笔画:360百科12画
《唐韵》徐两切《集韵》《韵会》《正韵》似两切,音象。形象也,肖似也。
又摹仿也。《易·系辞》象也者,像此者也。《荀子·议兵篇》像上之意。通作象。
说文解字
像【卷八】【人经怕据除史编卷子东度部】
(像)象也。从人从象,象亦声,读若养。徐两切
说文解字注
(像)佀也。各本江拿乡守作象也。今依韵会所据本正。蒸菜混杀矛居为部用准续象者、南越大兽之名。於义无取。虽韩非曰。人希见生象也。而案其图以想其生。故行概好严富征克孩振何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然韩非以前或只有象字。无供谁剧蒸周论与纸香像字。韩非以后小篆旣作像。则许不以象释似。复以象释像矣。毄辞曰。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又曰。象也者、像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葢象为古文。圣人以像养婷六松顺并斯福望助优释之。虽他本像亦作象。然郑康成、王辅嗣本非不可信也。凡形像、图像、想像字皆当从人。而学者多作象。象行而像废矣。许书二曰象形。度许固必作像形。招䰟云。像设君室。从人。象声。铉本云从人齐弱米素故表理观甲钟族、从象、象亦声。此葢用韩非语窜改也。今依韵会所据小徐本守逐机展读合。读若养字之养。古音如此。故今云式㨾卽像之俗也。或又用样为之。今音徐两切。十部。此篆原在后文僔篆下、倦篆上。今移厕此。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iong5 cam5 ciong5 [宝安腔] siong5 | ciong5 [客英字典] siong5 [台湾四县腔] ciong5 siong5 cam5 [沙头角腔] siong5 ciong5 [客语拼音字汇] qiong4 职百径广员xiong4 [海陆丰腔] ciong5 siong5 cam5 [东莞腔] ziong5 [陆统道东丰腔] siong5
◎ 粤语:zoeng6
◎ 潮州话:siên3/sion3(sìeⁿ) ciên6/cion6(chhĩe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