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资何茯苓是中药材品种,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湖北驰名特产。因主产于湖北省罗田县九资河镇而命名。
- 中文名称 九资何茯苓
- 性质 中药材品种
- 类型 湖北驰名特产
- 主产于 湖北省罗田县九资河镇
摘要
中国计价主产区在湖北,湖北主产区在九资河,九资河位于大别山南坡,松林茂密,阳光充足,雨水调和,空气净化,种植茯苓培浓如读机非常适宜。
荣誉认证
九资何茯苓"闻名中外。据《湖北贸易志》记载:从1872来自年起,罗田县鸠鹚(九资河古称)茯苓就经汉口、厦门、广州等商埠出口东南亚、日360百科本及欧洲各国,被国外客商誉为中药珍品。1914年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被确定为出口免检侵反构写妒合吧用商品,1957年被定为全国美伤齐证烈量权裂题便茯苓外贸出口基地;1阿杀985年被国家医药管理局定为茯苓生产基地;1995年被国家中药管理局定为全国茯苓重点生产基地。茯苓年种植规模250万窖以上,鲜苓树宜言殖盾胶浓歌大态各产量250万千克左右,居全省映转领先地位。
产地环境
茯苓是一种名贵药材,性味甘平,具有渗湿、健脾、安神等功效,对肾炎、水肿的疗效极高,纪引加仍企仍白受记照短且有利尿功能。鄂东大别山区均有出产,尤以罗田九资何茯苓为最佳。茯作迅贵将前己上苓是寄生在松树上的一种低等植物--真菌,松树林带是生产茯苓的必备条件。中国主产区在湖北,湖北主产区在九资河,九资河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的南麓,群山起伏,松林来自似海,枝叶茂密,阳光360百科充足,雨水调和,空气净化,有着"茯苓之乡"美誉,种植茯苓非常适宜。
有着"茯苓之乡"美誉的九资河,位于大别山主峰天堂寨的南麓,群山起伏,松林似海。松树林带是生产茯苓的必备条件,茯苓是寄生在松树上的一种低等植物--真菌。九资河一带,生产茯苓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曾多次到九资河采集。
从清代州镇当手夜做地掉表顾中叶开始,九资河的茯苓就向南洋、东亚等地出口。因其质量好,药用价值高,东南亚许多国家把它当直拿激屋述护料与足观作高级饮料,所以在国际市场官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生产情况
据《罗田县志》记载,早在元代,罗田即有茯苓种植。1738年(清乾隆3年)湖北茯苓正式挂上(九资河)牌号向蒙古、日本及东南亚等地销售。相传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曾多次到九资河采集。在清朝时期就是"茯苓之乡"。 21世纪初,九资河镇通过规范化制种、备料、选亮清初古场、接种、采收和加工,提高了茯苓现代化生产水平首太免,各地客商纷至沓来,加工的茯苓产品远销韩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地。为做强茯苓产业,该镇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制定了《九资河茯苓格省急友就夜育脚说养室产业发展规划》。2004年,九资河茯苓顺利通过了GAP认证,九资河镇也成了中国如有广必报由维滑茯苓GAP种植示范基地。以此为型设卷权侵契机,该镇通过招混护鸡似助职成少商引资引进总投资1800多万元的湖北惠涛九资河药业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类罪观坏形成以九资河村为中心,辐射周边35个村的规范种植格局。全镇6000多农户种植茯虽打自苓,年产茯苓500多万公斤,生产加工的茯苓极检费扬产品有平片类、刨片类、方类等75个品种,户均增收3000多元。据2010年统计,以九资河为中心的北部山区茯苓种植面积已达到200万窖,常年产量250万公斤,直接为农民增收1500万元。
为进一步发挥医圣万密斋和"茯苓之乡"两大品牌优势侵元能眼,罗田县从2010年支假指察州标几杨吸开始建设万密斋医药产业园,大力发展医药文化产业。2010年已有九州通宽包几医药集团、湖北万密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在园区落户。
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了对九资河茯苓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9月3日起阳陆究对九资河茯苓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2007年第129号)。
保护范围
九资河茯苓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北省罗田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九资河茯苓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函》(罗政函[2006]23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北省罗田县九资河镇、河铺镇、胜利镇、白庙河乡、平湖乡、凤山镇、大河岸镇等7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立地条件。
海拔高度300米至1000米,土壤以林地麻骨土为主的黄棕壤,土壤pH值4至6.5。
(二)品种。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菌核。
(三)栽培管理。
1、栽前准备:
(1)备种:由九资河茯苓鲜菌核分离出的纯菌丝菌种作为母种,经扩大培育成原种、栽培种,用于生产。
(2)备料:10月底至翌年2月,选择生长15至20年、胸径10至20cm的中龄松树作为培养料。将选好的松树砍倒,挖出树蔸,由稍向蔸每间隔3cm纵向削去宽约3cm的树皮,使树干呈不规则的八面体形,促使树木干燥,即进行"削皮留筋"处理。待树稍干后,收拢树干,锯成50cm左右段木,堆码架空,日晒干燥。
(3)备场:选择坡度小于25°、未种过作物或3年内未栽种茯苓的生荒地。在冬季进行翻挖,深度不少于50cm,并打碎场内泥沙土块,除净杂草树根及石块,进行冷冻暴晒,以消灭杂菌、虫卵。
2、接菌定植:5月上中旬,选择晴天进行接菌,每窖用菌种1袋,培养料约8kg,通常培养料放置两层,将菌种紧紧接种于培养料的截面上,然后覆土,封窖。
3、接种"诱引":接菌后20天左右,当茯苓菌丝体生长至培养料末端时,将其周围沙土扒开,接种一块提前准备好的、重约50g至80g的幼嫩鲜菌核块(即"诱引")。
4、田间管理:查窖→清沟排渍→覆土掩裂→围栏护场。
5、病虫害防治:茯苓栽培常见的病害为菌核软腐病,虫害为茯苓虱。一般采用正确选场、查窖补窖等方法进行无害化综合治理。
6、采收(起窖):接菌定植后半年即可采收,在当年11月至12月,此时苓场表面再不出现新的裂纹,料筒由淡黄色变成棕褐色,菌核表皮无白色生长裂纹,手感稍硬。采收时选择晴天,并保持菌核完整,避免损伤外皮。
(四)茯苓加工。
茯苓加工的过程为:鲜茯苓采收后去杂去沙→分等→发汗→剥皮→切制(白、赤分开)→日晒至六成干→回润→日晒或烘至全干→分级→检验→包装。
1、预加工:将新鲜菌核(潮苓)放置在清洁、阴暗、密闭的房间(发汗室)内,按个体大小进行分类堆放,周围用干净稻草覆盖,每隔4至5天翻动1次,使鲜菌核内的水分均匀缓慢逸出,经10至15天"发汗"处理,待鲜菌核表面略呈皱缩干燥状,泥沙掉落后即进行剥皮处理。
2、茯苓个加工:茯苓个包括鲜茯苓个和干茯苓个。
(1)鲜茯苓个为茯苓成熟、完整的新鲜菌核个体,呈不规则球形,表面淡棕色至棕褐色,略粗糙,并可见已愈合的生长裂纹,断面色白色多有浆汁,味淡,嚼之粘牙。
(2)干茯苓个为鲜茯苓个经反复发汗干燥而成,表面棕褐色、黑褐色,有瘤状皱折,质坚体重,断面色白,味淡,嚼之粘牙。
3、茯苓块加工:茯苓块由鲜茯苓个经去皮后切制、干燥而成,呈块状,大小不一。
4、茯苓片加工:茯苓片由去皮后的鲜茯苓个经切、刨、干燥而成,呈片状,厚度≤0.2cm。
(五)质量特色。
1、形态特征:
商品茯苓 | ||
品名 | 规格 | |
茯 苓 块 | 白苓块 | 块厚0.4cm~0.6cm,边长3cm~5cm,碎块≤10%。 |
赤苓块 | 块厚0.4cm~0.6cm,边长3cm~5cm,碎块≤10%。 | |
苓骰 | 边长1.5cm,碎骰≤10%。 | |
茯 苓 片 | 白苓片 | 片厚0.15cm~0.2cm,直径≥3cm,碎片≤15%。 |
赤苓片 | 片厚0.15cm~0.2cm,直径≥3cm,碎片≤15%。 | |
精片 | 片厚0.15cm~0.2cm,直径≥3cm,碎片≤5%。 | |
刨片 | 片厚0.15cm~0.2cm,直径≥3cm,碎片≤15%。 |
2、理化指标:
水溶性浸出物≥2%,总灰分≤3.0%,吸水率≤5.04%,水分≤14%,茯苓聚糖含量≥79%,三萜类化合物含量≥0.12%。
专用标志
九资河茯苓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罗田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主治功能
【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用法与用量】10~15g。
【贮藏】置于燥处,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