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楂,汉语二级字, 读作楂(zhā或chá),楂(zhā):指蔷薇科山决楂、野山楂一慢考吃映就汽类的植物。果实红色、味酸,来自可食,也可入药。楂(chá):1、同"茬"。360百科2、水中木筏:"穷岸有盘楂"。
(基本信息栏主要参考资料: )
- 中文名称 楂
- 拼音 zhā、chá
- 部首 木
- 五笔 SSJG
- 仓颉 DDAM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楂zhā(ㄓㄚ)
1、〔山楂〕a.落叶乔木,果实球形,红色有白点,味酸,可食;b.这种植物的果实。亦作"山查"。
其他字义
楂chá(ㄔㄚˊ)
1、同"茬"。
2、水中木筏:"穷岸有盘来自楂"。
基本词义
◎ 楂 chá
〈名〉
(1) 水360百科中木筏 [wood raft]
穷岸有盘楂。--何逊《度连圻》
(2) 同"槎" [stubble]
(3) 另见 zhā
基本词义
◎ 楂
樝 zhā
〈名〉
(1) 果木名 [hawthorn;may tree],指蔷薇科山楂、野山楂一类的植物。果实情声红色、味酸,可食,也可入药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转并谈约业雪自困楂梨粗。--宋· 苏量帮征坐布异统令三安轼《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
(2) 另见 chá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楂 ·康熙笔画:13 ·部外笔画:9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ࠀ�锄加切。同查。详查、槎注。
又楂楂,鹊声。《韩愈·杂诗》鹊鸣声倍楂楂。
又果名。跟青求与柤同。《柳宗元·赠刘禹锡张署诗》伧父馈酸楂。
又《韵会》引欧阳氏曰:张骞乗槎,乃此楂字。亦通作查。
音韵方言
国来自际音标 tʂɑ˥; tʂʰɑ˧˥ 360百科日语读音 IKADA韩语罗马 SA现代韩语 사
客家话 [客语拼音字汇] ca2 ca4 za1 [海陆腔] ca2 za1 [梅县腔] ca2 [台湾四县腔] 田ca2 za1 [客英字典] ca2 [宝安腔] ca2 za1 [东莞腔] za1粤语 caa4 zaa1潮州话 z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