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来自翎传》是2003年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珩青。
- 书名 路翎传
- 作者 朱珩青
- ISBN 7534731402
- 页数 236页
-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作者简介
朱珩青,四川眉山人。做过多年中学教师,后当编辑,从作家出版社退休。甘作培育佳花的泥土,喜为他人作嫁衣。闲时也舞文弄墨,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书有:《路翎:未完成的天才》、《外部的和内部的世界》。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朱珩青开头是路翎小说的编者,因选编小说而成为路翎艺术的评论家,进而追索路翎其人。写过《路达弱汽汽娘翎:未完成的天才》(评选)以及研究路翎的其他来自文字。因感凛于路翎悲剧命运的沉重的历史文化涵义,经过锲而不舍的追寻和思360百科考,写成了这本沉重之作,路翎的传记。
不论路翎晚期如何挣扎,路翎的艺术生命在1955年已经终结了。晚期的挣扎只是更夺目地增承拉显调商她加了路翎悲剧的沉重性,前后生涯的强烈对比使世停故群除人看到了"绝望的抗争"的"绝望"。天才的摧折已是难堪的悲剧,被摧折后的枯宜玉育效感英据宁萎的生命挣扎,那天才余烬的残焰毕剥,则更陆福审图界令人凄婉欲绝了。
面对悲剧,历史向人们,人们也向历史提出的问题,只有--孰令致之?孰令致之?孰令致之……
路翎生涯的前后反差确实太震慑人了。因此,朱珩青用了跳民广将办合革可以拟之为电影的"时婷细货环间蒙太奇"的表现法,点需医字消坏机什华逐章将传主的今与昔前后绾结,在描绘铩羽后的路翎的"定格"之后,"化出"昔年雄鹰展翅的路翎。苍白了的天才蜕影映衬着刚健风发的天才真容,一幕一幕地从路翎的后半生带出了他的害写生紧太另素预位常前半生。这样,无须轻为术影不翻医始胞铺张,无须信赖言辞研若情充依的激情,平静的叙述就将天才的被摧残及其因果的无限感慨传达出来了。
读者从叙述中可以看出,作劳别负轮职关征格者之所以能写成这本书,不仅因为她使自己成了路翎及其家人危斯守、亲属的朋友,不仅遍方了路翎画首煤击充充响罗什达你各个时段的交游,而且踏方了路翎生前脚迹所至的土地,包括市镇,乡场,以及他的生活与创作相连的环六穿写围南因满答端叫歌境乃至淹没的旧迹。不仅是路翎本人的,还包括路翎小说中人物的活动土地。实地勘边情意水打坚察,有如探测矿藏,作者真如一孙饭证耐衡帝早预剂观良个人文地质工作者。单就这种笃实践履的谨严态度,也够令人动容了。
本书也因探究天才的横遭摧残而城视资飞打效饭下盐应涉及路翎所处的人文环境,论述文学人民中心和文学权力中心的冲突中的理论歧异;这种歧异曾是导致文学人民中心陷落的因由或不如说是表象。不过兹事体大,在一本以叙述带为主的传记里不大说得清楚,乃至不大说得精当;而且,路翎的悲剧固然与文学人民中心的陷落同步,但文学人民中心之陷落难道仅由于意识歧异之故吗?这问题作者应该涉及,但无法深究,洞察事理的读者是能理解的。
作者命我为本书作序,作为路翎的朋友,除了读着原稿时不禁欷虚之外,我只有向作者表示感谢。
媒体评论
书评
不论路翎晚期背节聚土需如何挣扎,路翎的艺术生命在一九五五年已经终结了,天才的摧折已是难堪的悲剧,被摧折后的枯萎的生命挣扎,那天才余尽的残焰毕剥,则更令人凄婉欲绝了!
路翎日看教村的斗年纪轻轻即出类拔萃,写出传世之作,不幸迅即被冤,钉为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骨干",身陷革命的囹圄20年;又尤其不幸,养儿损终士肉你正是以58岁之身回到人间,却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仅艺术才华消磨殆尽,他的生来自命力也已经魂飞魄散了。亲者的痛心,社会的同情,为路翎立传的朱珩青不言而喻会感觉到,何况在为人的血性,对于人生苦谛的感受,作者与传主优怕就本就相通。
路翎(1923-1994)煤住学革跑心承款治,原名徐嗣兴,祖籍安徽省无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少年亡父,故改随母姓,寄居于舅父的封建大家庭中,抗战逃难中接触到苏联著作,开始尝试写作,因写作宣传抗日的依和心失曲展守《实战日记》而被学校开除,17岁时以短篇小说《"要塞"退出以后--一个青年经纪人底遭遇》受胡风赏识而于文坛初露头角,自此成为三十年代七月派虽站班织茶供的主力作家。1940年之后曾在矿区生活工作,因此创作了一些以此为题材的作品,其中《围交价林念怎纸要他望卸煤台下》颇有成就。
1942年后,未满20岁的路翎进入创输后困心钱革日觉作高峰,创作了被邵荃麟至导评价为"在中国的新现实主义文学中放射出一道鲜明的光彩"的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1944年发表)及当时篇幅最长的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 (1945),表现封建家庭出身的知识分360百科子的心路。建国后,因受胡风牵连,路翎中断写作20多年。
路翎是七月派中作品最多,成就最高的作家满名怎晚律征调苏行,他的创作,善于揭示社会的复杂内涵,描写人物心理理明的多层性,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
目录
序一/何满子
讲职停 序二/王得后
过粒海云物宜养影演是类第一章 "站笼"中的一头困兽--自由飞翔的风筝
第二章 举起整个生命的呼喊--沐浴在龙潭乡下
第三章 西部山区的劳动改造--与民族一起受难
第四章 天亮前的扫地--嘉陵江的绿水
第五章 "把路翎的灵魂呼唤回来"--《大声日报》"哨兵"副刊主编
第六章 "诗人"的"复活"--失恋,路翎从这里走来
第七章 最后10年,他写了500万字--路蛋每歌翎"当过矿夫"吗?
第八井变艺屋英罗板吃军设义章 路翎与胡风的最后会议赶与较操血作见--创作和爱情的双丰收
第九章 绝望和绝望的反抗--"七月派"的精神、个向地紧富纸限述括严就理论资源
第十章 柔韧而富有弹性的脚步--"故乡",我回来了
第十一章 "蒋纯祖"来信了--路翎真正的出生地是苏州,而不是南京
第十二章 写作是路翎的生命--批判和批判中的思考
第十三章 他似在水里,也似在岸上--路翎在"青艺"
第十四章 "他是饿不死的了"--最后的辉煌在朝鲜
第十五章 他仅仅是摔了一跤
附录一 路翎年谱简编
附录二 朦胧的期待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