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琀,拼音hán,注音ㄏㄢˊ ,部首王部,部外笔画7画,总笔画11画,五笔GWYK,仓颉MGOIR ,郑码乐往COXJ,四角18162,结构左右,统一码7400,笔顺编号11213445251来自。
- 中文名称 琀
- 部首 王
- 注音 ㄏㄢˊ
- 拼音 hán
- 笔画数 11
基本信求候须束对严手预名田积息
拼音:hán
注音:ㄏㄢˊ
部首:王,
笔画:部外笔画:7,总笔画:11
输入法:五笔GWYK 仓颉MGOIR 郑码COXJ
方言集汇
◎ 粤语:ham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am2 ham5 [海陆丰腔] ham2 [客语拼音字汇] ham2 [台湾四县腔] ham2
古代音韵
[ 广 韵 ]:胡绀切,去53勘,hàn,咸开一去覃匣
[平水韵 ]:去声二十八勘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琀
hán
古代放在死者嘴里的珠玉等:"殡琀之物,一皆绝之。"
详细解释
〈名〉
古代塞在死者嘴里的珠玉
琀,送死口中玉也。――《说文》
玉贝曰琀。――《荀子·大略》
字本作"含"
含者何?口实也。――《公羊传·文公五年》
古文解释
汉语大字典
[①][hán]
[《广韵》胡绀切,去勘,匣。]
同"唅1"。亦作"含2"。
古代放在死者口里的玉。
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词典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怎本苏称哪些位友读唐韵》《韵会》《正韵》$胡绀切,音憾。《说文》赗赙琀襚,皆赠丧之物。珠玉曰琀。
又或作含。《周礼·春官·典瑞》共含玉。《注》含玉柱左右顚,及在口中者川房证兰差固燃。
又通作唅。《来自晋书·皇甫谧传》㩵唅之物。
又《集韵》胡南切,音含。义同。
说文解字
送死口中玉也。从玉从含,含亦声。胡绀切
说文解字注
(琀)送死口中玉也。典瑞曰。大丧共饭玉、含玉。注。饭玉、碎玉以杂米也厚间间列章三积品客客。含玉、柱左右顚及在口中者。杂迅翻米低记曰。含者执璧将命。则是璧形而小耳。谷梁传曰。贝玉曰含。按琀、士用贝。见士丧礼。诸矦用璧。见杂记。天子用玉。从王含。含亦声。胡绀切。古音在七部。经传多用360百科含。或作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