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黑白胶片的文化时态

《黑来自白胶片的文化时态》是2009年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袁庆丰。

  • 书名 黑白胶片的文化时态
  • 作者 袁庆丰
  • ISBN 9787542629852, 7542629859
  • 页数 344页
  • 出版社 上海三联出版社

作者简介

  袁庆丰 1963年生。1990年考入上海华来自东师范大学,师从钱谷融教授攻读中国现代文学,1993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改派至北京广播学院任教,1996~1998学年、2000~2002学年在职进入北京大学做访问学者,先后师从钱理群教授、陈平原教授。1999年赴美国佛吉尼亚州Tidewater Commu步级首诉述nityColleg360百科e做交流教授。2000用况年被确认北京广播学院电影学硕士生导师资格,2002年晋升教授,2009年被增列为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博士生导师宣吸

  著有《郁达夫:挣扎于沉沦的感伤》(山东文艺,1997)、《欲将沉醉换悲凉--郁活道位汉临径演似达夫传》(上海文艺,1998)、《郁达夫传》(香港花千树,2001)、《灵魂的震颤--文学创作心理的个案考量》(学术论文集,北京广播学院,2002)。近年来致力于中国电影历史与理论研究,主持完成国家广电总局科研项目《新中国电影研究医先后审》(1999),承担北京市"十一·五"重点项目之规划项目《中国百志诉口价句年戏曲电影研究》中的两项子课题(2008)。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政治和艺术示范的标本--超级女声〈白毛女>》(载《渤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8年第5罗棉这终那观洲沉觉期《影视艺术》全文转载。

内容简介

  《黑白胶片的文化时态(1922-1936年中国早期电影现存文本读解)》中以个案形式观摩和读解的影片,除明星影片公司1932年出品的《啼笑因缘》(第一集),是依据作者在课堂上观摩过的由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馆藏胶片翻拍的录像带外,其余全部是作者个人收集的VCD或DVD碟片,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中国大陆公开发行的"俏佳人"品牌系列(广州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销);少数影片如VCD版之《银汉双星》、《火山情血》、《新女性》、《神女》,DVD版之《一剪梅善圆》和《国风》,以及中国电影资料馆监制的VCD版之《小玩意》。

目录

  来自导论:1922~1936年中国国产电影之流变--以现今公众能看到的影片文本为例

  个案读解

  1920年代:

  1.现在公众能看到的最早最完整的360百科中国国产故事片--《劳工之爱情述迫密矛》(《掷果缘》1922年):旧市民电影个案读解之一/1

  2.外来文化资源被本土思想格式化的体现--《一串珍珠》(1925年):旧市民电影及其个案读解之二/8

  3.传统性资源的影像开发和知识分子对旧市民电影情趣的分享--《西厢记》(1927年):民新影片公司的经典贡献/17

  4.积极抢占道德制高点,而且要把戏做足--《情海重吻》(1928年),表里如一:旧市民电影读解之四/27

  5.新时代中的旧道德,老作派损防厚异鱼升仅胞约半出中的新气象--《雪中孤雏》(1929年):旧市民电影及其个案读解之五/36

  6.陈旧依旧,依旧绿肥红瘦--《儿子英雄》(《怕老婆》,1929年):旧市民电影及其个案读解之六/44

  1930年代:

  7.配角比主角出色,女兵胜侠论化计的客百倍--《一剪梅》会教运殖宣小(1931年):1930年代初期的旧市民电影样本读解之一/51

  8.旧模式的惯性遗存和新信息的些许植入--《桃花泣血记》(1931年):1930年代初期的旧市民电影读解之二/58

  9.这艳丽,一半来自落日,一半来自朝霞--《银汉双犀》(1931年):1930年代初期的旧市民电影读解之三/6井态年史止7

  10.从旧市民电影爱情主题向左翼电影政治主题的过渡--《野玫瑰》(1932年):早期左翼电影样本读解之一/75

  11水尽说现圆终.暴力意识的政治性转化和暴力模式的初步建立及其历史传承--《火山情血》(1932年):早期左翼电影样本读解之二/86

  12.大告克够存众审美、知识分子话语与新电影市场需求的时代共谋--1932年:"新"《南国之春》与"旧"《啼笑因缘》的对球英副唱小变请断较黄绝比读解/95

  13."明星"版左翼电影的市场化尝试、失败及其历史意义--《春蚕》(1933年):早期左翼电影样本限妒读解之四/106

 检夫好敌 14.庸俗的力量:新技术走奏官跟密海、新路线、新思想,旧观念--《脂粉市场》(1933年):新市民电影样本读解之一/115

  15.市场经济中的雅、俗文化互渗与高票房国产影片--《姊妹花》(1933年):新市民电影样本读解之二/124

  16.革命与暴力的道德激情和阶级意识灌注的左虽径套无先论蒸川香分伤翼电影--《天明》(1933年):完全意义上的左翼电影样本读解之一/133

  17.阶级意识、血统论的先行植入与人性的挖掘和遮蔽--《母性之光》(1933年):完全意义上的左翼电影样本读解之二/144

  18.民族主义立场的激进表达和艺术感染力的超常发挥--《小玩意》(1933致全明春活汉他破年):完全意义上的左翼电影样本读解之三/l55

 肥还济木台烧厂加选容坚 19.现实政治的图解和查行居革样字官素抗稀缺信息的影像传达-机础误-《恶邻》(1933年):跟风而起、顺势而作的左翼电影/165

  20.左翼精神、市民电影"体格"与知识分子审美情趣的融合--《体育皇后》(1934年):变化中的左翼电影之一/172

  21.左翼精神强力贯穿下的制作模式硬化与知识分子视角杀游蛋么流原起衡的变更--《大路》(1934年):变化中的左翼电影之二/181

  22.左翼理念与旧市民电影结构性元素的新旧组合--《新女性》(1934年):变化中的左翼电影之三/192

  23.向新市民电影靠拢:超阶级的人性观照和电影新视听模式的构建--《渔光曲》(1934年):变化中的左翼电影之四/20l

  24.天赋"神"权,女"性"无罪--《神女》(1934年):无声片时代左翼电影的高峰与经典绝唱/211

  25.以旧市民电影为依托、以左翼元素为卖点的有声大片--《女儿经》(1934年):新市民电影样本读解之三/220

  26.批判、否定、抗争、毁灭--《桃李劫》(1934年):有声片时代经典左翼电影样本读解之一/229

  27.主流政治话语对1930年代电影制作的介入及其艺术转达--《国风》(1935年):中国电影历史中的"反动"标本读解/235

  28.政治话语情结与传统伦理文化读解的双重错位--《天伦》(1935年):中国电影历史中"消极落后"的样本读解/247

  29.宣传性、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基于市场性的叙事策略--《风云儿女》(1935年):有声片时代经典左翼电影的巅峰绝唱和文化遗产/255

  30.用庸俗面对市场,以技术取代思想--《都市风光》(1935年):新市民电影样本读解之四/272

  31.以"左翼"之名,行"新市民"(电影)之实--《船家女》(1935年):新市民电影读解之五/2SO

  32.左翼电影的转型、分流与新市民电影的趁势崛起--《新旧上海》(1936年):新市民电影读解之六/289

  33.新浪潮--19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历史性闪存--《浪淘沙》(1936年):电影现代性的高端版本和反主旋律的批判立场/300

  34.国防电影的三个特征及其对左翼电影元素的继承--《狼山喋血记》(1936年):国防电影读解之一/312

  35.在国防电影运动和新市民电影潮流中存留的《孤城烈女》--"泣残红":1936年左翼电影的余波回转与部分基因的隔代传递/320

  36.左翼电影思想元素与表现模式在国防电影中的成功转型--《壮志凌云》(1936年):国防电影读解之二/330

  后记:"阳光灿烂的日子"/340

  参考资料/343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黑白胶片的文化时态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