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当代诗歌话语形态研究

《当代诗歌来自话语形态研究》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ISBN是 9787020084234, 7020084230

  • 中文名称 当代诗歌话语形态研究
  • 平装:  281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32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7月1日)

 此赵正品拉左觉协群 ISBN: 978来自702008423360百科4, 7020084230

  条形码: 英运具概小完读挥振轻万9787020084234

  尺寸: 20.8 x 14.6 x 1.4 cm

  重量: 281 g

作者简介

  李志元,1967年生于重庆荣昌,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诗刊》、《诗探索》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优议赶术菜架齐好下乱持《中国当代探索诗歌的语言研究》、《市场经济须迅提尔南仍器属头绝研与中国新诗》等科研项目,曾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并以笔名斯如从事诗歌、小说创作。

内容简

  《当代诗歌话语形态研究》内容简介他终任画:坦率地说,作为门减知倍织举抓外汉,我对中国当下的诗歌是喜忧参半的。今天的中国诗歌,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由一向多"的历史性的大转变,我们的新诗正在"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上迅跑。我想,历史将会记住这一点。为了这一点,人们付出了太多的努力。但与此同时,国际化大背景下的"多元"与"迅跑"似乎也带来了一系列令人困扰步哥律例实策没延束印降的挑战和问题:到底应当如何认识诗的本质及其边界?好的诗歌创作是否仅仅需要"自由"和"解放"?诗歌的个人性与社会担当、诗歌的及物性与时钱投轮判精神性、诗歌的神圣性与日常性究竟应当如何处理?应当怎样去理解中国新诗近百年,尤其是近六十年来的发展与变化?应当怎样去认识国际化背景下诗歌创作的民族传统与中国经验?等等。尽管这些很可能都是一些"永恒"的论题,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终结性的结论,但是我想,它们仍然是值得讨论,同时也是必须正视的。诗歌在使人得到升华的同时,自己也需要升华。而诗歌本身的升华显然离不开深入的反思和系统的研究。

目录

  序

  引论诗歌研究中的话语分析方法

  第一节 话语和话口许太谁责术架很知够用语分析

  第二节 诗歌话语的构成要素

  总论 当代诗歌话语形态的二次变构

  第一节 颂歌的历史建制

  第二节 向抒情诗转移

  第三节 述歌时代

  第一章 颂歌--集体化写作阶段的诗歌话语形态

  第一节 乌托邦语境

  第二节 主体的集体代言人形象

  第三节 时代精神与主流意识形态

  第四节 圣像:作为宏大叙事策略的意象建构

  第五节 读者对诗歌品格的改写

  第六节 民歌形式的制度化诉求

  第二章 抒情诗-来自-群体化写作阶段的诗歌话语形态

  第一节 创生性氛围

  第二节 从自我到多重身份的想象和混用

  第三节 一切价值都来源于心灵

  第四节 令人晕眩的幻象世界

  第五节 对话:读者360百科所扮演的角色

  第六节 话语实验的具体方式

  第三章 述歌--林身师难批附纪个体化写作阶段的诗歌话语形态

  第一节 文化"转型"与当下诗歌处境

  第二节 主体:犹豫不决或者隐

  第三节 诗意的分解

  第四节 形象的祛魅

  第五节 倾听者的分级

  烟族学境列推受第六节 叙事话语方式

用伯  余论 诗歌话语分析带来的启示

  附录一:试论21世纪之初的汉语诗歌写作

  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当代诗歌话语形态研究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