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褵,中国汉字,亦作"缡"。

  • 中文名称 褵
  • 拼音 lí  
  • 注音 ㄌㄧˊ
  • 简体部首 衤

基本解释

基本资料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5

  繁体部首:衣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7

  五笔86&98:PUYC

  仓颉:LYUB

  郑码:WTLZ

  笔顺编号采食等:452344134522来自554

  四角号码:30227

详细字义

  ● 褵

 国跟个敌在我航讨伯粮 lí ㄌㄧˊ

  ◎ 亦作"缡"。古代女子出嫁时所系的佩巾。佩之于前,可以蔽膝;蒙之于上,可以盖头。女子嫁前,母亲把佩巾结在女儿身上,称结褵。后成为一种装饰。《诗.豳360百科风.东山》:"亲结其缡,进身右的九十其仪。"毛传:"母戒女,施巾结缡。"一说香缨,参阅《尔雅.释器》"妇人之祎谓之缡"郭璞注《文选<思玄赋>》"缟幽兰之秋华兮,又缀之以江离"李善提基穿屋注。

方言集汇

  ◎ 粤语:le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2 [梅州腔] li2 [海陆丰腔] li父效占尔角粮何呼工形秋2 [客英字典] li2

古籍解释

  来自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字部】褵 ·康熙笔画:17 ·部外笔画:11

  《唐韵》吕支切《集韵》《韵会》邻知切,$音离。《玉篇》360百科衣带也。《类篇》引《尔雅》,妇人之袆也。《韵会》卽今香缨也。 通作缡。

组词

  1.衿褵 jīn lí ㄐㄧㄣ ㄌㄧˊ

  古代女子出嫁时,由母亲将佩巾系上女儿领衿的一种礼节。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孝孟姬》:"母醮之房中,结其衿褵。必敬必戒,无违宫事。"《文选·任昉》:"导衿褵於未萌,申烱戒於兹日。" 李善 注:"衿褵,於衿结褵也。《仪礼》曰:'女嫁,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 吕向 注:"褵,带也。"

  2.施衿结褵:温别玉学通效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亲将五彩丝绳和佩巾结于其身。后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教训。

  3.褵依 lí yī ㄌ左脱煤乡皇采居记ㄧˊ ㄧ

  犹褵褷。

  4思茶传.褵帨 lí shuì ㄌㄧˊ ㄕㄨㄟˋ

  (1).褵和帨。古代女子出嫁时的佩巾之类饰物。 明 唐顺之 《封孺人庄氏墓志铭》:"﹝孺人﹞既病甚,则念其二女未有所归,又以为女纵得所归,而己且践世般件短害阿议育旦暮死,不能终其奁具褵帨之事,以为郁郁。"

  (2).借指女子的爱情。 明 陈子龙 《许氏之鹤》:"是故褵帨之贞,锋刃不能变也;鷇卵之信,寒暑不能夺也。"

  5.褵褷 lí shī ㄌㄧˊ ㄕㄧ

  (1).羽毛初生时濡湿黏合貌。褵,通" 离 "。 清 曹寅 《鸦鸣歌》:"雨鸣饥鸣鸦有时,累汝褵褷乳哺儿。"

  (2).离披散乱貌。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