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时中来自国陶瓷生产格局呈"南青北白"的局面。南方青瓷以浙江越窑为代表,到晚唐五代时达到顶根峰。青瓷的兴盛也带动了周边地区一些地方性的窑口,他们纷纷学习越窑的工艺技术甚至连造型也大品律笔意农师至相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越窑系"。当时皖南的一些窑口也属于这个范畴,绩溪霞涧窑就是其中之一。
- 中文名 绩溪霞涧窑青釉五菱口盏
- 器 型 杯盏
- 窑 口 绩溪霞涧窑
- 年 代 五代
基本简介
名 称: | 五代 绩溪霞涧窑青釉五菱口盏(一对) |
尺 寸: | 高4.5cm、口径12.2cm、底径4.8cm。 |
年 代: | 五代 |
器 型: | 杯盏 |
釉彩纹饰: | 色釉陶术克镇环测瓷 |
纹饰明细: | 青釉 |
窑 口: | 绩溪霞涧窑 |
敛口、斜腹、圈足、施青釉、腹身有五条拉线,灰胎,口沿处釉面有细碎的牛毛纹。过去不少玩家都把这类的碗盘当作是越窑的粗瓷,其实差矣!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绩溪霞涧窑青釉五菱口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