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肚:dù ㄉㄨˋ,dǔ ㄉㄨˇ。从月"肉"、土声。地之有象人母有生的洲料处所是土之范式。月"肉"、土两范式叠加。象人母滋养肉体的所在是肚之范式。
肚:dù ㄉㄨ航皇青翻掉而试县曲ˋ。
本义:腹部,胸下腿上的部分,亦指人的肠胃部分来自。如:肚子、肚胁、肚皮、牵肠挂肚(挂念,不放心)。
衍义:引申指"器物下面的中心部分"。如:炉肚儿。
衍义360百科:引申指"圆而凸起像肚子的"。如:腿肚子。手容护领内著陈请洲初指头肚儿 。
衍义:又用作姓
肚:dǔ ㄉㄨˇ。
衍义:供动物食物营养的胃。如:跳办敌猪肚子、羊肚儿、女烩肚丝。
- 中文名称 肚
- 拼音 dù,dǔ
- 注音 ㄉㄨ`,ㄉㄨˇ
- 部首 月(肉)
- 总笔画 7
字形源流
现在统一规范简化为"肚"。

详细释义
肚 dù
(1) (形声。从肉,土声。本义:人或动物的腹部)
益技罗耐扬站士财 (2) 同本义 [belly]。如:肚喃(嘟囔)来自;肚包(系在腹部360百科的布袋);肚肠嫩(喻才疏学浅);肚束涤蔑(勒紧部教意形士战使没钟速凯腰带);肚兜(贴身遮护胸腹的布片)
(3) 物体突起或中间鼓出的部分 [bulge]。如:部灯形信得腿肚子;手指头肚儿
(4) 指思维器官 [heart]。如:肚里明白;肚里(心中;胸中);肚企啊入检孙带化活里存见(私下认为);肚里打草稿(心里谋划;考虑);肚皮里蛔虫(善于迎合、猜度别人意图的人)
肚 dǔ
(1) 人和动物的胃 [tripe]。如:猪肚;牛肚;羊肚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康熙笔画:9 ·部外笔画:3
《广韵》当古切《集韵》《韵会》董五切,音赌。《广韵》生腹肚。《集韵》胃也。《正字通》俗呼曰肚。《博雅》谓之肚。
又《广韵》《正韵》徒古切,音杜。义同。
又《正韵》独故切,音覩。《正字通足富》方音读曰睹。《韩愈诗》肠肚鎭煎煼。《注》音覩。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du3 [海陆丰腔] du3 [客英字典] du3 [台湾四县腔] du3 [沙头角腔] du3 [梅县腔] du3 [宝安油量判腔] du3 [客语拼音字汇] du3 [东莞腔] du3 [梅县腔] du3
◎ 粤语来自:tou5
◎ 赣语:d360百科uu3肚里;tuu3肚膀
◎ 韩语:TWU 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