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樽是来自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zūn,指古代的盛酒器具。下方多有圈足,上有镂空,中间可点火对器中的酒加热。
基本信息栏主要参考资料:
- 中文名称 樽
- 解释 古代的盛酒器具
- 五笔 susf
- 汉语拼音 zūn
- 注音 ㄗㄨㄣ
涵义
古代的盛酒器具,下方多有圈足,上有镂空,中间可点火对器中的酒加热。
基本字义
〈名〉
(形声。从木,尊声。本作来自"尊"。本义:盛酒器。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同本义 [wine goblet]

360百科 有酒盈樽。--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金樽清酒斗十千。--唐· 李白《行路难》
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讨误沉华纪钟致--《全图绣像三国演义》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给冲 又如:樽杓(指饮酒之器);樽桂(杯中的桂花酒);樽酌(指饮酒之器);樽酒(杯酒)
〈动〉
往酒器里倒酒 [pour wine into drinking vessel]
少倾,摆出酒席,四位樽酒论文。--《儒林外史》
通"撙"。抑乡传艺穿止 [save]
樽流遁之观。--《淮南子·要略》。杨树达云:"樽,经传通作撙。"
又如:樽约(谓节约,樽,同"撙");樽节(节省。樽,通"撙")
康熙字典
来自 《唐韵》《集韵》《深买仅委握草溶亚希韵会》《正韵》$租昆切,音尊。
《说文》作尊。
书 《玉篇》酒器也。
《正韵》从木者后人所加。亦作罇。
《易·大过》樽酒簋贰用缶。
又《仪礼·燕礼注》礼法有以壶为樽者。
《左传·昭十五360百科年》樽以鲁壷。
又止也。《听站席片得淮南子·要略训》樽流遁之观。
又《韵会》礼运,段音长企乎连号以尊为尊䰞之尊,别季多形地统济胡菜出樽字。然樽乃林木茂盛之字。
又叶踪伦切,音遵米院。《马融·东巡颂》圭璋峨外称充慢根将织分峨,牺牲洁纯。郁鬯宗彝,明水元樽。
又叶且缘切,音诠。《苏轼·祭单君贶文》何以慰君,中里一尊。人生如梦,何促何延 。
示例
"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杀父为敌算断微~渌酒生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