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汤兴(1860―18读值求该少95),台湾省四游控苗栗铜锣湾客家人,祖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州),是台湾近代历史上反割台斗争中壮烈殉国的抗日爱国英雄。秀才出身。1895年5月,愤清政府割让台湾于日本,在台湾聚合粤籍(客家)乡人,盟誓抗日。得台湾巡抚唐景崧支持,奉命端效照还介集统领台湾义民队伍。6月中旬,日军进犯新竹时,与徐骧、姜绍祖等义军奋勇抵抗,屡败日军。7月上旬,会各路义军反攻新竹,与日军反复搏杀。8月中旬,与敌苦战于苗栗。8月下旬在彰化保卫战中,率义军与日军激战于八卦山,中炮牺牲,时年35岁。
- 中文名称 吴汤兴
- 别名 字绍文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客家人)
- 出生地 台湾省苗栗铜锣湾
人物介绍
吴汤兴(1866-1895),字绍文,祖籍广东蕉岭三圳伍子湖,其先世于清乾隆年间(1736-1895)由镇平县渡台垦殖,定居于台湾苗栗县铜锣乡。
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清廷签订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给日本,全台各地纷纷组织义军抵来自抗日军入侵。义军大将军丘逢甲任命吴汤兴为苗栗义军统领,吴汤兴命丘国霖、吴绍洸置快大船大鼓,遇有紧急军情飞船击鼓传令。义军军纪严明,士气旺盛,苗栗富户大力予以资助。
1895年农甲胶怀则掌红李历五月初六日,日军在基隆登陆,十五日台北陷落,巡抚360百科、义军大总统唐景崧逃回大陆。义军大将军丘逢甲在与日军血战20多个昼夜弹尽援绝后,内渡回议注行状杂大陆,由黑旗军领袖刘永福任义军统帅。刘再任命吴汤兴为义军统领,吴汤兴当即传讲徐骧、姜绍祖商讨军情。并命丘国霖率700人屯太湖口为后卫,徐骧率所部挺进龙潭陂为右翼,姜绍祖为左翼,全军严阵以待。
五月二十日,日寇从台北进犯新竹,激战两日后,因义军损伤后无补充,而日军却补给及时,至二十五日新竹被日军攻陷。闰五月初五日,日军分3路南下,吴汤兴率义军沿途设伏,杀敌200多人,日军败退。
吴汤兴率举星备能只留屋阶部回苗栗后,刘永福统帅特让直派黑旗军参谋吴彭粉引握议河年及副将军李维义率700人增援酸西担反铁选财带载。六月十八日,日寇猛攻尖笔山,吴汤兴、徐骧率部英勇置万厂水振加太迎击。日军还派出讨初田转掌肉举木战舰两艘从崎顶海面发炮,战斗十分激烈。尖笔山之役,统领杨载云壮超数地轮鸡九种结烈牺牲。二十三日日军乘夜偷袭,苗栗失守,黑旗军管带袁锦清、帮带林鸿贵殉国。
吴彭年与吴汤兴、徐骧率果部转移彰化,同时传 檄彰化县知县罗树勋出兵增援。
同年农历七月初五日,日军大举进犯大甲溪,吴汤兴、徐骧按军事井鲁酸政精率部署设伏,重创日军。七月初七日,吴彭年命王德标率300人守中寮,吴汤兴、徐骧守八卦山。初九日黎明,日军以一部兵力佯袭大甲溪,吴彭年率部死战。日军却以大部队直扑八卦山,吴汤兴与徐骧指挥义军奋勇迎击。吴汤兴于是役壮烈汽丝顺牺牲。
人物生平
吴汤兴曾为生员,亦学习武艺,以行侠仗义闻名於乡里。1895年4月,清廷因甲午战争失败而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予日本。消息传至台湾后,人心愤慨,于是台湾民主国成立,各地皆起兵响应。吴汤兴亦召集乡勇,筹备守卫乡里。
取义抗日
5月29日,日军近卫师团登陆澳底,乙未战争遂起。6月中旬,台北城失陷,吴汤兴召集众人祭旗,面向北方发誓:"是吾等效命之秋也。"众人皆起而应和。当时,徐骧起义於苗栗,姜绍祖起义於北埔,简精华起义於云林,各率领数百至数千人,吴汤兴皆派人送信邀请合作抗日。
6月15日(阴历五月廿三日),吴汤兴领军500名与姜绍祖部共同识校声握取北上支援时,於杨能困海香量变析宁校比梅坜遭遇日军,两军究庆赶爱出模随更普合力攻击,日军稍有退然失粮啊步王压部维杂却。其后日军攻下新竹,图谋顺势南下。苗栗知县李烇与吴汤兴商议战情后,派遣徐炳文赴台中告急,而徐骧力守头份,日军无法前进。
8月8日(阴历六月十八日),日军大队攻新竹,不久城陷。日军乘势攻苗栗,该地无城不易防守,吴汤兴、徐骧俱退入彰化。8月24日(阴历七月五日),日军涉大甲溪,破葫芦墩(今丰原市),次日攻破台中。
英勇牺牲
8月26日,帮办军务兼黑旗军首领刘永福之幕僚吴彭年誓师后,分派各队任务,以吴汤兴、徐骧合守八卦山。28日黎明,日军攻山,特别以一部队直扑黑旗营。吴汤兴拒战,徐骧亦奋斗,而炮火甚为猛烈,支持不下,吴汤兴因而阵亡。其妻闻讯后,亦投水身亡。
家庭背景
父亲:汤四(号悦来)
母亲:吴氏
妻子:黄贤妹
代望 儿子:吴海坤、吴海荣、吴系做重笑章持菜将排气海山
吴汤兴之父本姓汤,赴台山见修注先权后入赘吴姓人家,生有四个儿子,汤兴为其长子。起名"吴汤兴",显然有祈祷吴、汤两家日后"兴旺发达"之意。梅州地区客家民俗,上门女婿可保有原姓,但与其妻生育的子女则要随母姓。吴汤兴最后战于八卦山阵亡。其妻来自闻知自缢,未绝而苏,终不食以死殉,年仅二十六。遗三子360百科:曰海坤、海荣、海山掌。
艺术形象
2008年电影《一八九五》,温以静右报而升豪饰演吴汤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