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冠明
朱冠明(1973-),男,出生于湖北公安,汉族。文学博士。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2016年4月,当选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朱冠明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湖北
- 出生日期:1973年
- 职业:教师
-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
- 主要成就:对外汉语及古典文献的研究
人物经历
1990年-1994年就读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4年-1997年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9年-2002年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
2002年-2005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7年由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教师,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古典文献教研室。
2008年到2010年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从事第二期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讲课程
古代汉语
古代白话文献选读
汉语语法史
中古汉语辞彙研究
辞彙学
研究方向
汉语历史语法
汉语辞彙语法史
佛教汉语
教授课程
古代汉语
中国古代典籍研读
汉语语法史专题
汉语辞彙学
主要贡献
项目课题
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梵汉对勘的《正法华经》语言研究”项目主持人,项目批准号06CYY015
国家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项目“基于梵汉对勘的佛教汉语辞彙研究”(北京大学朱庆之、段晴教授主持),项目主要参与人
(1)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梵汉对勘的《正法华经》语言研究”(2006-2012)。
(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中古汉译佛典语法研究”(2011-)。
(3)第一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先秦至魏晋时期汉语某些句法形式的演变与发展”(2008-2011)。
(4)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佛典语言的中国化”(2013-)。
(5)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律部佛典语法研究”(2014-2018)。
个人作品
1.《谈张爱玲小说的修改》,《修辞学习》1997年第1期,第一作者。
2.《方以智〈通雅〉中的因声求义》,《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独立。
3.《汉语辞彙史研究的新视界》,《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增刊,独立。
4.《比喻词的历时更替》,《修辞学习》2000年第5、6期合刊,独立。
5.《相关义群的认知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独立。
6.《副词“其实”的形成》,《语言研究》2002年第1期,独立。
7.《中古译经中的“持”字处置式》,《汉语史学报》第二辑,2002年5月,独立。
8.《再谈助动词“可以”的形成和发展》,《汉语史研究集刊》第六辑,2003年11月,独立。
9.《方以智〈通雅〉謰语考》,《辞书研究》2003年第4期,独立。
10.《汉语单音情态动词语义发展的机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独立。
11.《中古译经处置式补例》,《中国语文》2004年第4期,独立。
12.《梵汉本〈法华经〉语词札记》,《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2期,第一作者。本文被《人大複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5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3.《情态动词“必须”的形成和发展》,《语言科学》2005年第3期,独立。
14.《湖北公安方言的几个语法现象》,《方言》2005年第3期,独立。
15.《情态与汉语情态动词》,《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第2期,独立。
16.《口语中一个新的程度副词“巨”》,《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5年第1期,独立。
17.《贤愚经的原典语言》,梅维恆着,朱冠明译,《汉语史研究集刊》2005年第8辑。
18.《略谈〈摩诃僧祇律〉的语料价值》,《正观》(台湾)2006年第38期,独立。
19.《情态动词“该”的来源 附论“可能”》,《汉语史学报》第六辑,2006年,独立。
20.《佛典与汉语语法研究》,《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九辑,2006年,第二作者。
21.《从中古佛典看“自己”的形成》,《中国语文》2007年第5期,独立。
22.《关于“VP不”式疑问句中“不”的虚化》,《汉语学报》2007年第4期,独立。本文被《人大複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
主要专着
《〈摩诃僧祇律〉情态动词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5月。
《先秦至中古汉语语法演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9月。
代表性论文
《“之”的衰落及其对句法的影响》,《语言科学》2015年第3期。
《汉语语法史研究中的几个例句辨析》,《中国语文》2013年第6期。
《汉译佛典语法研究述要》,《汉译佛典语法研究论集》(蒋绍愚、胡敕瑞主编),商务印书馆2013年。
《中古佛典与汉语受事主语句的发展——兼谈佛经翻译影响汉语语法的模式》,《中国语文》2011年第2期。
《移植:佛经翻译影响汉语辞彙的一种方式》,《语言学论丛》第37辑,2008年。
《从中古佛典看“自己”的形成》,《中国语文》2007年第5期。
《〈摩诃僧祇律〉情态动词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5月。
《先秦至中古汉语语法演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
获奖记录
2012年“吕叔湘语言学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