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坑镇都市生态农业示範园区
2007年以来,东坑镇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兴建起了占地3000亩的高效生态农业示範园区,该园区遵循“高起点规划、高标準实施、高速度建设”的方针,已发展棚栽业2000亩,去年平均亩产值均已突破1万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东坑镇都市生态农业示範园区
- 位置: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东坑镇
- 发展规模:2000亩
- 平均亩产值:突破1万元
地理位置
东坑镇位于靖边县城西22公里处,地处毛乌素大沙漠南缘,307国道、银太高速公路和太中银铁路横贯东西。全镇总土地面积522.5平方公里,有耕地22万亩,其中水浇地18万亩,辖19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11000户、5.2万人,是全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农业乡镇,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43元。
生态现状
东坑镇连年创全国玉米、洋芋单高产纪录,这主要源于我镇紧靠毛乌素沙漠,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形成了各种农作物的优生区,特别是适宜蔬菜的种植,主要呈现“八大”优势:一是土地广阔。全镇有22万亩的耕地,其中水浇地18万亩,土质为低粘性粉质土壤,适宜蔬菜的生长;二是地下水资源丰富,取水便利,加之镇域内还有红柳河一条,能满足大面积蔬菜种植用水的需求;三是风资源富集。民间有句彦语“三月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大风也有利于作物的密植,产量高;四是昼夜温差大更有利于物质的澱粉沉澱,产品品质优;五是光照充足,空气无污染,有利于作物的能量吸收;六是农家肥料充足。全镇饲养各类牲畜近40万只(头),每年所产的有机肥料源源不断的供给农作物生长,无机肥料使用少,产品属绿色食品;七是海拔高。全镇海拔在1150-1350米之间,害虫不易存活,农药不使用,产品无公害;八是交通便利。 307国道、青银高速公路、太中银铁路从镇域横穿,包茂高速公路距我镇不足25公里。榆林、银川、延安飞机场均离我镇不足200公里,东西南北四通八达,农产品外运方便。
发展思路
近年来,东坑镇依据区域优势,进一步转变观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确立了“靠调整起家,靠蔬菜当家,靠科技兴家,靠市场发家”的经济发展思路,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大力发展“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特别是把菜产业作为领军产业来培植,重点发展现代特色高效生态农业。
园区格局
2007年以来,东坑镇领导班子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兴建起了占地3000亩的高效生态农业示範园区,该园区遵循“高起点规划、高标準实施、高速度建设”的方针,已发展棚栽业2000亩,去年平均亩产值均已突破1万元。为进一步发展特色蔬菜产业,东坑镇按照“政府扶企业,企业建园区,园区作示範,示範带农户,农户连市场” 的运作模式,本着“立足东坑,依託靖边,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理念,主攻棚栽蔬菜,实施标準化、规模化、品牌化战略。在县委、县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扶持政策的引领下,在园区的带动下,解决了农户“种植决策难、种植技术难、组织资金难、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棚栽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全镇形成了以千亩温棚和万亩拱棚为龙头,以带动发展5万亩大田蔬菜为龙身,以蔬菜加工及相关产业为龙尾的蔬菜“龙型”发展格局。
发展现状
目前全镇共发展棚栽业1万亩,大田蔬菜4万亩,建成各类製冷保鲜库和交易市场6处,带动建成设施产业农民合作组织7个,其中黄家峁鸿丰蔬菜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共发展社员160余户,发展各类蔬菜种植达2000多亩,投资600余万元建冬暖棚32个、大型拱棚1050座,建立起了科技示範基地两块,成为辐射带动周围村组民众发展设施农业的主“阵地”。
管理技术
东坑镇还非常注重良种引进及新型种植管理技术的套用,在成功推广种植方兴大将军辣椒、红笋808红萝蔔、红粉无限西红柿等新品种的基础上,去年以来,全镇从北京、山东等地调回国际先进品种12种,金甜15和唯美10圣女果就是从日本井田公司引进的两种品种,每亩产值达到6万元以上。又从海南等地引进一家种植公司,种植了1000亩标準化西瓜,亩均产值达6000元。
技术人才
此外,全镇还从全国各大种植公司聘请技术员53名,聘请各大院校教授和专家14名,为全镇新品种种植全程指导服务。全镇种植的各类蔬菜产品品质优、无公害、商品率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现在国内外建有10余个销售网点,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和东南亚等国家。 通过示範种植,预计到2012年,全镇计画发展棚栽业5万亩,人均实现1亩,仅棚栽业一项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实现“西北蔬菜第一镇”的目标。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东坑镇都市生态农业示範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