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旅行
黑天鹅图书出品书籍。前微软高管辞职完成人类第100次北极点破冰之旅,分享选择与创业的智慧;勇于选择而不后悔,随心所欲而不逾规;北极点航行绝版经典收藏。
基本介绍
- 书名:人生,就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旅行
- 作者:刘润
- ISBN: 9787511345264
- 类别:大众励志
- 页数:254页
- 定价:39.80元
-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7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作者简介
刘润
润米谘询董事长
传统企业网际网路化转型研究者
微软前战略合作总监
曾服务微软近14年,任微软战略合作总监。
爱好旅行,徒步走过沙漠,达到过珠峰大本营,登上过南极大陆,抵达过北极点。
畅销书作家,着有《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传统企业,网际网路在踢门》。
署名文章《计程车司机给我上的MBA课》,风靡管理界、经济界、企业界。
内容简介
黑天鹅图书出品书籍。前微软高管辞职完成人类第100次北极点破冰之旅,分享选择与创业的智慧;勇于选择而不后悔,随心所欲而不逾规;北极点航行绝版经典收藏。
1999 年12月,微软公司的市值,就在我入职的那一天,冲上最顶峰,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值钱的公司。当时的我才23 岁,心高气傲,暗暗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只在微软乾两年,然后出去开创自己的事业。
两年一眨眼就过去了。2002 年,我从一名前线员工,变成了部门经理。又一眨眼,7年就过去了,2006 年,我从技术部门,转到了市场部门。再一眨眼,这就到了10年。
2009 年的一天,我收到从美国西雅图市雷德蒙区微软总部寄来的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为了感谢我服务微软十年的纪念水晶。我突然之间感到心中有些慌张。我深爱这家公司,但是我曾经那个开创自己事业的梦想呢?那个梦想还在吗?
时光毫不留情地飞驰到了2013 年,我就要在微软服务快14 年了。魂牵梦绕的独立创业梦想和打工的乐趣与满足。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人之一生,无时不刻都在面临各种各样的两难选择。
对我来说,“最好的选择”是A,微软丰厚的薪水、响亮的职位、耀眼的光环;还是B,自由的时间、自己的事业、无限的可能?戴着光环打工,还是摘掉光环创业?这是一个没有
标準答案的问题,唯有追随内心。
萦绕心头14 年,我终于决定,在光环还没有变成紧箍咒时,创业!
不少朋友对我说,创业一开始,就是一个不断 “找北”的过程。找北,就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坚定地前进,不断地磨合。虽然刚刚离开微软3个月,但我已经有深刻的感受了。在这3个月中,我一边享受间隔年,一边不断理清未来的方向,不断“找北”。
如果真的要去找北,那在这个星球上,哪里还能比北极点更北呢?我决定一边去北极点找北,一边思考我的未来。2013年7月,当我真的决定要去北极点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生命就要开始怒放了。
北极点,我来了。然后,重新开始!
编辑推荐
1、分享不纠结的选择智慧。
在微软工作近14年的高管,却在36岁时重新出发圆创业梦。人生处处都是选择,没有完美的选择,只有最好的选择,是在当时情况下,那是你根据有限的能力、信息、感情等因素作的选择。用你的智慧选择你认为最好的,用你的勇气接受结果。
2、再不改变就老了,去看看世界到底有多大,自由与梦想到底在哪里。
工作5年以上的都市白领,慢慢心中都有疑问:这一生为何而来,我这一生要追求的自由到底是什幺?在作者刘润看来,他愿意选择改变,他选择崭新的30年的生命。他选择创业,他选择到北极找北。他就想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想用自己的选择获得生命的自由。
而自由就是:勇于选择而不后悔,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3、在北极点一秒钟环游世界。
从微软离职后,作者刘润开始了为期半年的间隔年,其中一项是完成人类第100次破冰船航行抵达北极点。
2015年后,“50年胜利号”破冰船行将退役,因此本书成为北极点航行绝版经典,提供大量高清北极点精美图片以飨读者。
目录
CHAPTER1 离开微软
桑迪,请接受我的辞呈 / 004
舍,才能得 / 009
最后一封邮件 / 013
CHAPTER2
一路向北
我们来谈谈选择 / 027
去北极点找北 / 032
找北第一步:签证 / 035
找北第二步:机票 / 039
找北第三步:行李 / 041
找北第四步:日程 / 045
找北第五步:出发! / 048
用间隔年,发现自己的“价值引力” / 051
长途飞行 / 055
赫尔辛基的误会 / 059
爱心24小时 / 062
免费的Wi-Fi和收费的公厕 / 068
极之美极地旅行机构 / 072
100个探险者 / 076
探险,而不是冒险 / 078
巧遇法国纪录片摄影队 / 080
北极圈和北极点 / 085
英雄城市—摩尔曼斯克 / 088
用热餐刀切黄油 / 092
CHAPTER3
抵达极点
一张职业地图 / 103
登上诺亚方舟 / 106
弃船上岸观水流 / 110
驶向北极点 / 113
北极“一天”,人间一年 / 118
北极,曾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 / 122
一船都是志愿者 / 128
船长见面会 / 133
参观核动力发电机 / 139
凌晨两点的太阳,暖洋洋地照在我身上 / 148
第一只迎接我们的北极熊 / 150
到达北极点的竞赛 / 153
雾虹和海市蜃楼 / 158
俯视我们的船 / 163
海神庆典 & 烧烤晚会 / 166
终于抵达北极点 / 169
在北极点拍照 / 180
CHAPTER4
重新回归
幸福公式 / 187
这对我妈妈是种鼓舞 / 190
希望老师不要放弃我 / 193
对千年后人类说的话 / 197
人类就是地球的癌细胞 / 203
北冰洋洋底插钛合金国旗 / 206
纠结:我们到底该不该来 / 208
世界最北方的慈善拍卖 / 211
极地之王—北极熊 / 214
採回千年寒冰 / 221
结冻的蓝天 / 234
撞船 / 236
北极之花 / 238
漂泊信天翁 / 246
平静的海湾—胡克岛 / 250
内图
桑迪,请接受我的辞呈 / 004
舍,才能得 / 009
最后一封邮件 / 013
CHAPTER2
一路向北
我们来谈谈选择 / 027
去北极点找北 / 032
找北第一步:签证 / 035
找北第二步:机票 / 039
找北第三步:行李 / 041
找北第四步:日程 / 045
找北第五步:出发! / 048
用间隔年,发现自己的“价值引力” / 051
长途飞行 / 055
赫尔辛基的误会 / 059
爱心24小时 / 062
免费的Wi-Fi和收费的公厕 / 068
极之美极地旅行机构 / 072
100个探险者 / 076
探险,而不是冒险 / 078
巧遇法国纪录片摄影队 / 080
北极圈和北极点 / 085
英雄城市—摩尔曼斯克 / 088
用热餐刀切黄油 / 092
CHAPTER3
抵达极点
一张职业地图 / 103
登上诺亚方舟 / 106
弃船上岸观水流 / 110
驶向北极点 / 113
北极“一天”,人间一年 / 118
北极,曾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 / 122
一船都是志愿者 / 128
船长见面会 / 133
参观核动力发电机 / 139
凌晨两点的太阳,暖洋洋地照在我身上 / 148
第一只迎接我们的北极熊 / 150
到达北极点的竞赛 / 153
雾虹和海市蜃楼 / 158
俯视我们的船 / 163
海神庆典 & 烧烤晚会 / 166
终于抵达北极点 / 169
在北极点拍照 / 180
CHAPTER4
重新回归
幸福公式 / 187
这对我妈妈是种鼓舞 / 190
希望老师不要放弃我 / 193
对千年后人类说的话 / 197
人类就是地球的癌细胞 / 203
北冰洋洋底插钛合金国旗 / 206
纠结:我们到底该不该来 / 208
世界最北方的慈善拍卖 / 211
极地之王—北极熊 / 214
採回千年寒冰 / 221
结冻的蓝天 / 234
撞船 / 236
北极之花 / 238
漂泊信天翁 / 246
平静的海湾—胡克岛 / 250

节选
序言
灵魂的拯救,
不会来自于忙碌喧嚣的文明中心,
它来自孤独寂寞之处。
——极地探险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南森
2013年9月,我在上海青浦一家养老院的房间里,静静地让
我的北极故事流淌成文字。养老院,这是我所能找到的最宁静、最能让人深思的地方。也许这会是我或者一些人30年后的居所,今天我提前30年来感受一下这种孤独的心境。老人们不喜欢喧嚣的生活,只有傍晚的时候,才会在小河边、柳树旁,悠悠地散散步。南森说:“灵魂的拯救,不会来自于忙碌喧嚣的文明中心,它来自孤独寂寞之处。”对我来说,这个“孤独寂寞之处”,就是远在上海郊区的这个养老院。
我到底为什幺要从微软离职?为什幺要去北极点?为什幺回来后写这本书?我做的这每一件事,是对的吗?或者说,这些在众多的选择中,是最好的吗?是完美的吗?
不会来自于忙碌喧嚣的文明中心,
它来自孤独寂寞之处。
——极地探险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南森
2013年9月,我在上海青浦一家养老院的房间里,静静地让
我的北极故事流淌成文字。养老院,这是我所能找到的最宁静、最能让人深思的地方。也许这会是我或者一些人30年后的居所,今天我提前30年来感受一下这种孤独的心境。老人们不喜欢喧嚣的生活,只有傍晚的时候,才会在小河边、柳树旁,悠悠地散散步。南森说:“灵魂的拯救,不会来自于忙碌喧嚣的文明中心,它来自孤独寂寞之处。”对我来说,这个“孤独寂寞之处”,就是远在上海郊区的这个养老院。
我到底为什幺要从微软离职?为什幺要去北极点?为什幺回来后写这本书?我做的这每一件事,是对的吗?或者说,这些在众多的选择中,是最好的吗?是完美的吗?
我与微软:三个重要的决定
一年前的今天,我宣布自己的决定,离开供职近14年的微软。
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幺要放弃一个"微软中国战略合作总监"的光环,和一份相当不菲的薪水。为什幺不能先确定能得,再决定要舍呢?
这是因为,未来,是不可知的。在我认识的人中间,没有人可以预知未来。这也恰恰是生命的精彩之处。面对未知,如果人生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在确定增加50%薪水,提升一级头衔的前提下,才迈出下一步,我估计我此生会寸步难行,或者越走越窄吧?
我想说说起我职业生涯中的三个决定。
第一个决定是在1999年。当时,我在一个微软的合作伙伴的公司工作,职位是开发经理,带领一个十几人的团队,开发办公自动化解决方案。我带领开发的这个产品,获得微软年度合作伙伴奖,因此和微软的不少朋友很熟。在那之前,我想都没想过我会有机会为我的偶像比尔盖茨工作,直到我一个好朋友突然有一天告诉我,他通过了微软的面试,很快就要离职了。我瞬间被点燃:原来我们是能加入微软的啊?
我投了简历,并应邀到微软面试。我记得,我在来上海的火车上,还在认真的背诵着自己的英文简历。我从上午9:30坐进了一个会议室,不断有人进来面试我(四个大陆人、一个香港人、一个美国人),一直聊到下午3:30,终于Daizy把我从会议室领到了一个办公室,里面坐着一个很高大的男士。后来我知道他是唐骏。又聊了一个小时,唐骏站起来握我的手,说:恭喜你加入微软。
我非常的兴奋。然后再回到到人事部,Laura告诉我薪资待遇。这时候,我傻掉了。什幺,微软的收入,只有我现在收入的一半多一点点。
这是我职业生涯中面临的第一次这幺大的薪水倒退。到底要不要去?
我和我所有可信赖的朋友商量。不少人觉得,微软就是一个光环,薪水损失太大,没有必要。也有一些朋友觉得要去,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未来空间更重要。
你们已经知道,最终我还是选择加入了微软。我在微软涨了三年的薪水,才达到之前的水平。但是,我非常庆幸当时做的这个决定,否则就没有之后的成长。没有人可以给你保证,你最大的决心,来自于你对自己的信心。
第二个决定是在2006年。这一年,我已经在微软技术部门工作了七年,领导一个30人的团队,除了上海的团队外,还有2个香港人、1个台湾人、6个韩国人、14个印度人。这时,Luke来找我,说,你要不要考虑加入市场部门?
我必须承认,市场部门对我的诱惑力很大。技术部门的人总是说市场部门的人太"sales",市场部门的人总是说技术部门的人太"technical",从1985年开始,我就一直和计算机打交道,我想换一换,看看自己是不是适合和外部客户沟通。
通过微软内部面试后,人力资源部告诉我,因为薪资结构不同、岗位不同,所以加入市场部门后:
1)我必须搬出独立办公室,坐在工位上;
2)不再管任何人,变成独立贡献者;
3)基本工资下调20%。
这是我职业生涯中面临的第二次这幺大的薪水倒退。到底要不要去?
这次我没有考虑太久,就决定转岗。管多少人才算成功?赚多少钱才算成功?今天你拥有的,可能恰恰是阻碍你往前走的包袱。
七年之后,我离开微软的时候,更加庆幸当时没有为了一间办公室、20%的薪水停留在原地。如果不是因为没有确定能得就先决定舍,也不可能有之后在更大的江河学习游泳,成为独当一面的微软中国战略合作总监。
第三个决定就是离开微软的这个决定,2013年。你可以失去的越来越多,决定放弃的难度就越来越大。这次的决定,不是降薪20%,也不是降薪50%,而是降薪100%,从此一分钱稳定的收入都没有!
我深知,微软给我的一切,都不是我的,只有我给微软的,才是自己的。我决定从微软这条大江,跳到无边无际的大海中去,放弃那你借来的镶着金边的光环。
今天,我依然深深地热爱着微软,但是我再次无比庆幸自己能做出先舍再得地决定,让我每天醒来都面对着无限的可能。今天,我为我能用自己的能力帮助这幺多传统企业拥抱网际网路化而感到非常的满足,也为因此而获得的比在微软更大的回报感到满足。
我的职业生涯的三个最重要的决定,都是决定舍,而不是决定得。其实人生中,可能恰恰只有舍,才需要"决定"。不管多高的职位、多高的薪水,那些都是别人给你的,所以都是别人的。只有你用来换取这些报酬的能力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对更广阔的海洋有渴望,对自己更强大的能力有信心,就别被恐惧拴住了自己。
用间隔年,发现自己的“价值引力”
我决定给自己一个“间隔年”(GapYear)的时候,是想认真地思考和总结自己的“价值引力”:我到底能为别人做什幺?哪些价值是微软的,哪些价值是我自己的?哪些价值是越用越少的,哪些价值是真正属于你、越用越有价值的?
间隔年是国外大学毕业生中比较流行的一个概念,是说大学毕业后先不工作,做一次长途旅行,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探索世界,探索自己的内心。
间隔年是国外大学毕业生中比较流行的一个概念,是说大学毕业后先不工作,做一次长途旅行,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探索世界,探索自己的内心。
南京大学,是我第一次毕业的学校;复旦大学,是我第二次毕业的学校;微软就是我的第三所大学,2013年4月28日,我第三次毕业。我打算用半年的“间隔年”,洗尽身上的铅华,褪去属于微软的光环,露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光芒,完全自由地去实现自己一直以来的创业梦想。
梦想,对很多人来说,是久违的词,不管曾经它让你多幺热血沸腾。上帝给每个人出了一道难题:你打算选择用你生命的哪一段去实现梦想?
少年?我们年轻的时候,身强体壮,也有很多的时间,但是囊中羞涩,没钱。这时候,你用你上班和拚命加班换来的那一点点积蓄,加上父母的、向亲戚们借来的钱,支付了远在北京六环或上海郊环的一套小房子的首付。从此,你每天坐3—4小时的车上下班,每月谨小慎微地干活、生活,生怕被解僱,然后把一半的收入存入银行指定的账户,等待被自动转走。生活的压力,让你不敢跳跃起来触碰梦想,你甚至已经忘记梦想还在那里。对少年来说,梦想在上面,人在下面。
成年?原始积累到了成年,你的身体虽然依然健康,也有了一些储蓄,但是时间已经不是自己的了。你是公司里比较重要的一员,或者带着若干弟兄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身体和金钱,都被不断投资到事业上。你在公司的位置不允许你有一丝怠慢,你后面正在原始积累的年轻人一代强过一代,你稍微不注意,就会被时代抛弃。上班是在给老闆打工,创业是在给员工打工。你累了,不想干了,但是看着几十号人跟着自己吃饭,一种责任感让自己无法离弃。对成年人来说,梦想在左面,人在右面。
老年?到了老年,金钱越来越多,也开始慢慢有时间了,但是身体却不如从前,不再能支撑我们去实现一些儿时的梦想。你曾梦想登顶珠峰,想成为篮球巨星,和朋友们一起在车库里啃着苹果创业,想改变世界。这时你还可以做很多事情,但也有不少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你已经跑不过梦想了。对老年人来说,梦想在前面,人在后面。
少年没金钱,成年没时间,老年没身体。似乎人生总是充满遗憾,没有一段时间,是绝对“适合”用来实现梦想的。你要想实现梦想,拥有自由,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世界上没有免费的自由。拥有了自由,是因为你为此付出了代价。 我选择在离开微软之后、创业之前,给自己半年的自由,半年的间隔年。我要用这半年时间,走到世界上离我最远的地方,走入自己心灵最深的地方,探寻自己的价值引力,找到自己的北。
在间隔年的第一个月和第二个月,我帮助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搭建了帮助推动公益透明化的“泉公益”平台,洗涤心灵。在第三个月,我环青海湖,在高原上骑行了360千米,在最接近天堂的圣湖,在身体的极限状态下,我体会了生命的意义。然后,我要去全世界最北的地方—纯净的北极点。
梦想,对很多人来说,是久违的词,不管曾经它让你多幺热血沸腾。上帝给每个人出了一道难题:你打算选择用你生命的哪一段去实现梦想?
少年?我们年轻的时候,身强体壮,也有很多的时间,但是囊中羞涩,没钱。这时候,你用你上班和拚命加班换来的那一点点积蓄,加上父母的、向亲戚们借来的钱,支付了远在北京六环或上海郊环的一套小房子的首付。从此,你每天坐3—4小时的车上下班,每月谨小慎微地干活、生活,生怕被解僱,然后把一半的收入存入银行指定的账户,等待被自动转走。生活的压力,让你不敢跳跃起来触碰梦想,你甚至已经忘记梦想还在那里。对少年来说,梦想在上面,人在下面。
成年?原始积累到了成年,你的身体虽然依然健康,也有了一些储蓄,但是时间已经不是自己的了。你是公司里比较重要的一员,或者带着若干弟兄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身体和金钱,都被不断投资到事业上。你在公司的位置不允许你有一丝怠慢,你后面正在原始积累的年轻人一代强过一代,你稍微不注意,就会被时代抛弃。上班是在给老闆打工,创业是在给员工打工。你累了,不想干了,但是看着几十号人跟着自己吃饭,一种责任感让自己无法离弃。对成年人来说,梦想在左面,人在右面。
老年?到了老年,金钱越来越多,也开始慢慢有时间了,但是身体却不如从前,不再能支撑我们去实现一些儿时的梦想。你曾梦想登顶珠峰,想成为篮球巨星,和朋友们一起在车库里啃着苹果创业,想改变世界。这时你还可以做很多事情,但也有不少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你已经跑不过梦想了。对老年人来说,梦想在前面,人在后面。
少年没金钱,成年没时间,老年没身体。似乎人生总是充满遗憾,没有一段时间,是绝对“适合”用来实现梦想的。你要想实现梦想,拥有自由,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世界上没有免费的自由。拥有了自由,是因为你为此付出了代价。 我选择在离开微软之后、创业之前,给自己半年的自由,半年的间隔年。我要用这半年时间,走到世界上离我最远的地方,走入自己心灵最深的地方,探寻自己的价值引力,找到自己的北。
在间隔年的第一个月和第二个月,我帮助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搭建了帮助推动公益透明化的“泉公益”平台,洗涤心灵。在第三个月,我环青海湖,在高原上骑行了360千米,在最接近天堂的圣湖,在身体的极限状态下,我体会了生命的意义。然后,我要去全世界最北的地方—纯净的北极点。
P51-P54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人生就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