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理想就有疼痛
《有理想就有疼痛:中国当代文化名人访谈录》 是一份关于中国当代文化的最真实底稿,收录了着名记者高晓春与众多名人和大家的访谈与对话。被访者有莫言、陈忠实、白先勇、冯骥才、余华、余秋雨、毕飞宇、毕淑敏等20位当代中国文化名人或大家。通过近距离的访谈,展现了这些文化大家多彩的内心世界,也阐释了他们对生命、艺术、财富、文化、理想、疼痛的理解,从而勾勒出一幅中国当代文化地图。
基本介绍
- 书名:有理想就有疼痛
- 作者:高晓春
- ISBN:978-7-212-05893-7
- 类别:访谈录
- 页数:254
- 定价:29.00
-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11
- 装帧:锁线胶装
- 开本:889*1194mm/32开
- 印刷:深圳市美蓝印务有限公司
基本信息
书名:有理想就有疼痛
副书名:中国当代名人文化访谈录
原价:29元
作者:高晓春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
出版地:安徽
ISBN:9787212058937
字数:135.00千字
页码:254
版次:1
装帧:锁线胶装
开本:32开/23cm
内容提要:这是一份关于当代中国文化的最真实底稿,收录了高晓春先生与众多名人和大家的访谈与对话。被访者有白先勇、冯骥才、余华、莫言、余秋雨、陈忠实等20位当代中国文化大家。通过近距离的访谈,展现了这些文化大家多彩的内心世界,也阐释了他们对生命、艺术、财富及文化的理解。
内容介绍
只要你内心有源源不断的理想,疼痛就会继续下去。因为疼痛,我们才活得如此真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讲述高粱地里的故事,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倾吐《白鹿原》的四年创作艰辛..20位文化名人敞开心扉,谈理想说疼痛,勾勒中国当代文化的沧海桑田。
《有理想就有疼痛(中国当代文化名人访谈录)》(作者高晓春)是一份关于当代中国文化的最真实底稿,收录了高晓春与白先勇、冯骥才、余华、莫言、余秋雨、陈忠实等20位当代中国文化大家的对话。《有理想就有疼痛(中国当代文化名人访谈录)》通过近距离的访谈,展现了这些文化大家多彩的内心世界,也阐释了他们对生命、艺术、财富及文化的理解。
相关访谈
“只要你内心有源源不断的理想,疼痛就会继续下去。因为疼痛,我们才活得如此真实。”这是学者高晓春的新书《有理想就有疼痛》(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的追求。在书中,作者对当代文化名人进行访谈,带领我们寻找当代文化真实的声音。
被访者有莫言、陈忠实、白先勇、冯骥才、周海婴、余秋雨、毕飞宇、毕淑敏等20位当代中国文化名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作者问白先勇:你的家在哪里?白先勇说中国文化就是他的家。白先勇在桂林、南京、重庆、上海度过童年,在台北念中学大学、办杂誌。可他写来写去,写的常常是童年的事。幼年时吃过的米粉,走过的那些桥、那些山,还有那些童年的记忆统统回来了。他在美国生活了40年,可他并没觉得那里是他的家。在他看来,内地和台湾之间,文化是永恆的。他心中的中国是《诗经》《楚辞》,是黄河长江,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哪儿还有什幺隔阂呢?
冯骥才为什幺特别重视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冯骥才说:“眼睁睁地看着文化消失,心里充满了失败感。”为了筹集保护基金,他决定开画展,义卖自己的画。对于现在所做的这件事,他觉得大过一切,包括写作和画画。他说:“我必须要投身于这项事业里,或许,这就是时代赋予我的使命。”当下,总得有一些文化人进行思考,并付诸行动,这是当务之急。
鲁迅的文章,21世纪能不能存在?鲁迅自己也说过:他希望自己的文章和社会弊病一块儿消失。鲁迅的儿子周海婴认为,我们这个时代还存在鲁迅所说的弊病吗?如果存在,那幺,他的文章也应该存在。鲁迅的一些文章,因为时代的关係,他只能用“曲笔” 、隐晦来迴避当局的封锁。一些人没有很好地了解他写作时的历史背景,难免对他有不理解。鲁迅不仅有战斗性,还博爱、和蔼可亲,这才是真实的鲁迅。
莫言认为,故乡与写作的关係并不特别重要,因为许多作家在逃离故乡后,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事。但对莫言而言,离开故乡后的经历平淡无奇,所以,特别看重故乡的经历。当他置身于故乡时,眼前的一切都是烂熟的风景,丝毫没能显示出内在的价值。但当他远离故乡后,尤其当他拿起笔,进行文学创作时,便感受到一种无家可归的痛苦,一种无法抑制的对精神故乡的渴求便产生了。所以故乡就变成了一种寄託,变成了一个置身都市的乡土作家的避难所。
作者在访谈中展现了被访者多彩的内心世界,阐释了他们对生命、艺术、财富、文化、理想、疼痛的理解,从而勾勒出一幅中国当代文化地图。
作品目录
白先勇:是古典的美,是爱情打动了年轻的心.冯骥才:眼睁睁看着文化消失,我的心里充满了失败感.雷抒雁:精神是一种有力量的存在.韩美林:哪怕是添一声美鸣,也算没白活一世.阿来:写《尘埃落定》,是一次隆重的精神洗礼.莫言:我把要讲的故事放在高粱地里.毕飞宇:有理想就会有疼痛.周海婴:父亲那幺老了,我还这幺小.郑欣淼:诚惶诚恐到故宫.孔庆东:幽默是一种从容的态度.阮次山:每一个外国政要都是一本书.余华:《兄弟》的荒诞与真实.梅葆玖:父亲说做人一定要真,在舞台上也一样.毕淑敏:我的心灵有三间屋.熊召政:这十年我和张居正朝夕相处.余秋雨:我的不少书都是走出来的.陈忠实:我用四年的时间写了《白鹿原》.厉以宁:经济学应该以人为本.吴晓波:记录“小人物”,总结商业历史.沈昌文:书牵涉到灵魂,对待灵魂的事情,要慎重。
作者介绍
高晓春,从事记者、编辑工作二十多年,採访中国当代文化名人一百多名。其精彩深入的访谈直面受访者的精神世界,既洞察入微,又通达巨观。不仅突显出受访者的思想轮廓与精神之光,而且真切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印记。已出版作品有《直面中国文化名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