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浙江龙游石窟

浙江龙游石窟

浙江龙游石窟

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它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体现。龙游石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2年,是至今被发现到的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底人造建筑。

龙游石窟集人文、艺术、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因此,1992年,世人传说中的"无底塘"在四个当地的农民的隆隆水泵声中"水落石出"。这些石窟的断代成因和用途更是众说纷坛,成为难以破解的千古之谜,也被当地人称之为"世界第九大奇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浙江龙游石窟
  • 地理位置:浙江
  • 建造时间:公元前212年
  • 发现时间:20世纪80年代

简要介绍

1992年,世人传说中的“无底塘”在四个当地的农民的隆隆水泵声中“水落石出”。这些石窟的断代成因和用途更是众说纷坛,成为难以破解的千古之谜。
浙江龙游石窟
这是一个谜团百结的地下建筑群。在方圆0.38平方公里的土丘上似有规律的分布了大小24个洞窟,每个洞窟的面积从1000-3000平方米不等。每个洞窟从矩形洞口开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约30米。顶部呈漏斗型,洞窟内科学地分布着3-4根巨大的“鱼尾形”石柱,与洞顶浑然一体。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洞壁、洞顶和石柱上都均匀地留下古人似乎带有装饰意图的凿痕。

五大迷窟

一号谜窟

它是七个谜窟中最小的一个,地面面积约300平方米左右,呈近正方形,地面平整,矩形方池在进口处下方。因支撑面小,只有 一根擎柱。窟顶分高低两层,相差约50cm,就像擎柱顶着大梁而把一间大厅一分为二一样。该洞窟进口处与竹林禅寺仅一墙之隔。离窟口不远处有一鱼、马、鸟三种动物雕刻图,这是在已抽乾的7个谜窟中唯一的图象雕刻。
浙江龙游石窟

二号谜窟

二号谜窟比一号谜窟大3倍,地面面积约900平方米,也近正方形,靠北边尚有小部分未完工(或有意留下),因窟顶支撑面大,有四根立柱,其中三根鱼尾形柱尖头朝北,靠东一根尖头朝东,矩形方池南壁中部。四根柱子中最粗的柱横截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297cm、274cm、155cm,高约10cm。 该谜窟光线较充足。 进口处(天井)下方窟壁上有一些明显的极不规则的凿痕,有人辨认为象形文字中的“正”、“伏”两字。

三号谜窟

三号谜窟较之二号谜窟要大,约1200平方米,但高低相差悬殊,窟顶呈45度斜面从南延伸到北壁,地面几乎也呈45度斜坡伸到北端,给人以深邃阴森的感觉。 该谜窟呈长方形但东北角尚有很大一部分未挖掘,因而呈缺角矩形,是掘凿者有意不挖除,还是因故停止挖掘留下,乃不解之谜。其转角处从顶到底有螺旋状刀痕,笔者认为是一条巨型机械的进刀痕。 该谜窟有三根擎柱,呈一字形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在西北角,阶梯在西壁沿伸而下,西壁有极少量的深水,据介绍一壁之隔尚有个巨型石窟未开发,渗水系隔壁窟中之积水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渗透过来。
浙江龙游石窟

四号谜窟

这是工程最大的一个谜窟,进口先为一平台,右侧为陡峭石壁,左侧是盘壁而下的石阶,石阶与前几个谜窟一样的锯齿状。原阶距长达三米,从窟口到窟底深达 20余米,阶道达50米以上,窟底较;平整,面积约2000平方米,三根擎柱呈三角形分部,矩形方池在窟底中部。 矩形方池可能因窟规模大,也相应比前几窟大多倍。
浙江龙游石窟

五号谜窟

该谜窟规模较小,仅700平方米左右,该谜窟进口处有大量的土石未排出,梯道也埋在土石堆下。旅游者可从窟底一人工开凿的横门由四号窟进入。 该窟呈矩形,三根擎柱呈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在东北角。
浙江龙游石窟
龙游石窟是一处气势恢宏、瑰丽壮观、世界罕见的古代地下人工建筑群,1998年5月才用此名,固北有汉朝古都洛阳龙门石窟,南有姑蔑古都州龙游石窟,遥相呼应,而名声鹤起。

门票价格

成人票自5.8起 门市价 ¥50 优惠价 ¥45

订票须知

① 景区开放时间:8:00—18:00 最晚入园时间:17:00 ② 儿童票:身高1.2米—1.4米25元每人,1.2米以下免票。老年票:70岁以上持老年证30元每人。 ③ 大门口团队接待处开票,再到售票口支付取票。

交通状况

龙游火车站乘1路或2路公车直达,票价2元。
距杭州180公里,距金华60公里,距衢州30公里,距千岛湖1小时车程,距大慈岩、诸葛八卦村、灵栖洞半小时车程。
衢州市长途客运中心与杭州汽车西站间每天有16班快客往返。从浙赣铁路衢州站中转到千岛湖 100公里,到黄山270公里。此外,还有发往省内玉环、普陀、永康、桐庐、瑞安、温州、苍南、丽水、柯桥、湖州、路桥、慈谿、建德、义乌、乐清、上虞、金华、绍兴、宁波和省外上海、徐州、南京、无锡、鹰潭、三清山、婺源等地的班车。
从衢州到上海的车,每天有12:30和18:30两班。上海到衢州,每天12:00,14:00,18:05三班长途汽车(客运总站,经停南站)到衢州,全程5小时。
客运中心长途汽车站坐落于荷花中路411号,与新火车站毗邻。班车东至上海、石浦、宁海、玉环、虹桥,南至南昌、宝安、福州,西到黄山、安庆,北至郑州、临沂,还有江、常、龙、开四县普客等。
客运中心汽车南站(快客站)位于上街209号,是浙西地区旅客流量最大的车站,开通衢杭高速、衢杭快客、上海、温州、萧山、宁波、义乌、金华、上饶和江、常、龙、开快客班线及部分城乡公交班线。
上海方向:走沪杭、杭金衢高速直达,行车约5小时
温州方向:走金丽温、杭金衢高速直达,行车约4小时
鹰潭、上饶方向:走梨温高速、杭金衢高速直达,行车约1.5小时
宁波方向:走甬金、杭金衢高速直达,行车约2.5小时
苏南方向:走宁杭、杭金衢高速直达,行车约5小时
景德镇、婺源方向:走17省道直达开化、常山、衢州行车约3.5小时
武夷山方向:走320国道、走梨温高速、杭金衢高速直达。行车约3.5小时
杭州方向:走杭新景或杭金衢高速直达。行车约2.5小时
浙江龙游石窟

石窟谜团

1. 如何採光:洞口狭小,石窟内光线暗淡,石窟四壁及洞顶均未留下任何油烟痕迹,开凿者何以照明?
2. 半米壁距:石窟群彼此相邻紧贴但绝不相通,连现代科学仪器也很难做到这点,古人开凿测量何以如此精确?、
3. 不见史料:如此宏大的地下工程,在当地的地方志及其它史料上却未有直接记载,何故?
4. 石料去处:据估算,石窟群的开採石料量至少在80万平方米以上,而开採出来的红砂岩很难用作建材,究竟哪里去了?
5. 洞壁石刻:1号洞石壁上有鸟、马、鱼的石雕图案,2号洞有闪电状石刻线条,究竟代表什幺?
6. 矩形水池:每个洞窟中心部位均有约20平方米的矩形水池,其两厕开凿而成,另两厕砌石而成,有何用途?
7. 鱼去何方:旧时石窟群作为寺院放生池,养有大鱼,村民常在此钓鱼,水抽乾后不见鱼影,何故?
8. 北斗七星:已发现的七个石窟的平面布局呈北斗七星状,是故意设计还是纯属巧合?
9. 石窟数量:已探明石窟36个,有否更多石窟?仍是未解之谜。
10.石窟日食与月食传说:.龙游石窟是由根据星宿排列的布局巧妙的大大小小几十个洞窟组成,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中国先进的天文学,从前从事这项工作的成员都是皇家的祭司,那就容易跟神庙联繫在一起了。我们再看一看各个洞窟的建构:每个石窟就是一座宏伟的大厅,呈倒斗矩形状,上小下大,项部及洞壁都有凿刻的斑纹痕迹,甚至还有清晰可见的壁画,内容是马、鸟、鱼等动物。这些具有象徵意义的画面更加令人浮想起与宗教的联繫,必定是在里面举行某种重大的仪式。每个石窟都有一个天窗(以前被认为是出口)和一个半凿半砌的矩形方池,蓄水池底部与外界江河相通。对于蓄水池的用途至今一直困扰着人们,百思不得其解。这些蓄水池过去叫“洗礼池”,是君王在祭祀仪式上进行洗礼用的。天窗则是入口和出口,以及为了祭司们在祭祀仪式上为了可以準确及时地观测日食(月食)的动向。因此,龙游石窟实际上是当时越国的祭祀神庙!
11.龙游石窟功能猜想:
A.採石说。论者认为开凿龙游石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採石。但异议来了:“若要採石,为何不露天开採,而要进行地下开採?”再说从顶部开小口,然后竖式向下开採,增加了无端的麻烦和难度。为什幺不把口开大一些?为什幺要採用工艺技术要比平洞开挖法和底挖法複杂得多而难度极大的顶挖法呢?
凤凰山24个石窟,左右相邻而不相通,上下相依而不相连,在地下达到如此相对独立又十分近似,绝非偶然。于是,採石说又派生出採石非惟一目的说。论者认为,开凿龙游石窟主要目的是为了採石,但获得的空间另有他用。
B.穴居说。论者认为,龙游石窟是古人为穴居所需而开凿。论者以史料为依据。因为韩愈的《徐偃王庙碑记》及有关徐偃王的记载中,凡提到徐人便都涉及“凿石为室,以祠偃王”的事。诚然,龙游为徐偃王后裔居住之地,金、衢等市县徐为大姓,但他们的先人为什幺要花如此大的代价凿石室群居呢?南方远不如北方乾燥,地下生活方便吗?何况他们的财力够吗?
C.宫殿说。论者认为它应该是绝对权威者出于某种特殊需要而不惜工本所为,可以说非王者莫属,因而推断它很可能是姑蔑国的宫殿。然而作为宫殿,是王室成员久居之地,为什幺宫中没有半点王家遗物?既是王宫,理应对如此宽敞的殿堂作适当的分隔,也应有内在的建筑,而石窟中空空如也,全无遮挡和内部建筑的痕迹,只有一个水池能说明什幺?还有石窟上下台阶距离很大,运输、进出都有一定的难度,难道王者不考虑水火、地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灾害吗?
D.陵寝说。论者认为龙游石窟或许是古代吴越帝王或其他诸侯生前建造的陵墓。因为根据石窟顶部呈穹形来推测,很符合汉代以前一些地下王陵的特徵。但不可解释的是,既是王陵,理应有陵寝、棺椁及陪葬物,诸如金器、银器、铜器、陶器、瓷器、玉器及珠宝、纺织品或者它们的碎片,但石窟内却空空如也。
E.仓库说。这是浙江大学的褚良才博士提出来的。
论者认为,从地理角度看,龙游石窟地处衢江、灵山江、塔石溪三水交汇处,在过去以水运为主要交通手段的时代,这儿是交通要津,因而商贾云集、运输繁忙,在江边开凿众多地下石窟用于贮存物资,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仓库说不能解释的是,古代龙游经济再发达,也不需要这幺多地下仓库来贮存货物。洞厅这幺高大,贮存的利用率极低,与常理实情相悖。
F.巨石文化说。从广义上说是对的,如埃及的金字塔、蒂瓦纳科神庙的太阳门、英国伦敦的巨石阵、非洲的石雕王宫等,龙游石窟自然也属巨石文化。不过龙游石窟的巨石文化不是在地面上用巨石堆砌而成的,而是藏于地下、从巨石中开凿出来的,与金字塔、太阳门、巨石阵、石雕王宫不同。
G.外星人造说。龙游石窟是外星人所为,并写了一本书,名为《中国发现外星人疑迹──龙游谜窟》,多方论证龙游石窟为名副其实的巨石文化。但这仅仅是大胆的想像而已,是不现实的。龙游石窟理应是地球上人类创造的奇蹟。
H.道家福地说。这也不符合历史事实,道教产生于东汉,而龙游石窟凿成于东汉前,与历史不符。再说道家福地应选在名山大川、高远幽深之处,如道教圣地湖北的武当山。何况自汉迄今,龙游一直为县治所在地,人烟稠密。
I.伏龙治水说。论者认为,古时衢江常泛滥成灾,致使两岸民不聊生,开凿这些石窟是为了“给龙王爷安个窝,让他不再兴风作浪”,为害生灵。但要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石窟与治水无关。
J.藏兵说──也就是战备基地说比上述各说更有说服力,并有一定的史料和文献佐证。藏兵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中国建筑学会史学分会会长杨鸿勛先生提出来的,这是受到费孝通先生“是权力组织下有计画劳动的结晶”启发,是对他本人《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一文中越国藏军说的具体发挥。然而藏兵说不能解释的是,复国名曰“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实际上準备了22年,到鲁哀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73年)才灭掉吴国。22年中又要秘密备战藏兵、又要开石窟,显然是不现实的。也就是说,开凿石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为,要把这幺长的大好时光用于挖洞,又用这幺长的时间进行练兵,岂不荒废、消耗本来已经弱小的国力吗?所以杨先生自己也说,这仅仅是根据建筑形制和开凿痕迹等遗构情况及手头的部分文献材料所作的初步推测,在没有找到更为可靠的证据之前,是不能作为定论的。
探索,未有穷期。
是的,人类在探索自身生存的世界时,发现了许多难以解释的谜团:从恐龙灭绝到尼斯湖“水怪”的出没,从埃及金字塔到英国麦田的神秘怪圈……一个个自然之谜和历史之谜等待着人类去破译。对于人类来说,“谜”总是具有无穷的诱惑力,人类总是在不断探索的进程中,一步步感受这无奇不有的世界。
龙游石窟也不例外。

美食概述

龙游发糕:传明代民间有发糕,因风味独特,製作精美,又音谐“福高”,象徵吉利,遂成节日佳品。逢年过节家家户户蒸製发糕,用作点心,或馈赠亲友,成特有风情。花色品种多样,旧时多红糖糕、青糕,现时蒸製白糖糕、桂花糕、核桃糕、红枣 糕、大栗糕。西乡詹家、团石一带喜做敷有冬笋肉丝鹹味焙糕。发糕加工精细,选用上白糯米搭配粳釉米,浸数十天后,用水漂清米泔味,磨成细粉或米浆沥乾。按比例加猪油、白糖、酒酵调成糊状,置垫荷叶蒸笼。先温热催酵,待发至满笼,旺火蒸熟。趁热印花纹图案,或撒敷红绿丝、桂花等,涂麻油或菜油。色泽晶亮如玉,孔细似针,荷香扑鼻,食之糯而不粘,甜而不腻。旧时多为家庭製作,自食或馈赠。1959年后龙游食品厂等厂家加工应市。80年代起,配料更精细,色香味美,名声大振。逢春节,外地人慕名纷往求购,食品饮食部门加工销金、衡、杭、沪等地,供不应求。
龙游小辣椒 :始产于清鹹丰元年(1851)。时安徽歙县人王家锐在县城创办王正丰酱园,采城北赤步锄头农民种植“寸钉椒”,用家传秘方酱制而成,至今130余年历史。其色泽紫褐,清香微辣,鹹中带甜,脆嫩可口,含胡萝素、抗环血酸等营养成份多种,开胃解腻,风味独特,成龙游名产。民国时年产约30担,2/3销往沪、杭等地。1963年3月,赤步堪头建小辣椒厂,加工成品约300担。70年代后龙游小辣椒濒临绝迹。1983年后,重建生产基地30亩,年加工成品约 200担。1986年湖镇小辣椒厂建成投产。1988年种植200亩,加工成品1200余担。小辣椒原以工艺竹筒盛装,改玻璃罐头瓶装。销沪、甬、京、皖、粤等省市,港、台同胞常慕名求购。
“金棠”黄花梨:“金棠”黄花梨是“衢州农业名牌”产品;8月份又被浙江 ,省名牌产品论定委员会评为浙江农业名牌产品。在全省首届精品 水展展示合上获得一等奖。是国家农业部果品苗木质量监督测试 中心认定的优质产品。由于其独持的地理环境“金棠”黄花梨肉脆汁多,味浓鲜嫩:气味芳香,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份:互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生津消渴,降压减肥等多种药用功效,是理想的保健水果。“金棠”黄花梨观有栽培面积共10500加亩,总产量达到5000吨、11月份龙游镇被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命名为“中国黄花梨”之乡。
“天子贡珠”通心白莲 :中国是莲子的故乡,早在五千年前“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发掘到两粒莲子,三千年前的《诗经》中就有“隰有荷花”诗名。 太空莲于1994年7月搭载我国“940703”返回式卫星绕地球238圈,在太空历时14天19小时35分,通过子莲种子空间诱变遗传变异试验培育而成。志棠“天子贡珠”牌通心白莲具有粒大而园润、色白、蒸煮易熟、久煮不散、口味好等特点,并于2000年12月8日通过美国FDA检验,胜登美国超市。 志棠太空白莲基地位于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蹟的龙游石窟附近,传统种莲历史距今已有800多年,曾荣获1992年首届浙江食品博览会银奖,省优质农产品称号,二度100多万支荷花出口日本。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浙江龙游石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