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水千山(1959年华纯、成荫执导影片)
《万水千山》是八一电影製片厂、北京电影製片厂联合摄製的战争片,由华纯、成荫执导,黄凯 、蓝马主演,于1959年上映。
该片根据同名话剧改编,讲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克服重重险阻,胜利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
基本介绍
- 导演:华纯、成荫
- 编剧:孙谦、成荫
- 主演:黄凯,蓝马
- 出品公司:八一电影製片厂、北京电影製片厂
- 对白语言:汉语国语
- 中文名:万水千山
- 製片地区:中国大陆
- 类型:战争
- 片长:95分钟
- 上映时间:1959年
- 色彩:黑白
剧情简介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了敌人防守来到大渡河渡口。但大渡河自然条件险恶,数万大军难以通过。后有敌兵追击,前有天险挡路,我军决定要排除万难夺取大渡河上游的泸定桥渡口,以保大军渡河。红军前卫营不畏艰险、顽强战斗夺下泸定桥,并铺设桥板,使红军大部队安然渡河,继续向大雪山进发。在雪山行进的过程中,天气极为恶劣,许多战士都牺牲在这里,但大雪山还是被我军征服。1935年8月,红一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大军继续行进。在大渡河战斗中受伤的指导员李有国旧伤复发,情势危机,房东老大爷将自己仅有的一匹马送给了红军。草地行军艰苦异常,首长杀掉了马分给战士们吃,李有国用乐观向上的态度鼓励着大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红军终于走出草地,战士们一鼓作气打垮了前来袭击的国民党马步芳军队,随后,又迅速突破敌军重兵防守的天险腊子口。1936年12月,历经千难万险的红军终于与红十五军团在陕北胜利会师,完成了可歌可泣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海报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备注 |
---|---|---|---|
李有国 | 蓝马 | ---- | 教导员 |
赵志芳 | 黄凯 | ---- | 营长 |
罗顺成 | 梁玉儒 | ---- | 副营长 |
王连长 | 陈惠良 | ---- | ---- |
小周 | 白尔纯 | ---- | ---- |
李凤莲 | 李萌 | ---- | ---- |
老周 | 王纯声 | ---- | ---- |
团长 | 冯光辉 | ---- | ---- |
政委 | 刘一民 | ---- | ---- |
职员表
製作人 | 原着 | 导演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剪辑 | 美术设计 | 造型设计 | 录音 |
---|---|---|---|---|---|---|---|---|---|
张芳清 | 陈其通 | 华纯 成荫 | 孙谦 成荫 | 高洪涛 韦林岳(副摄影) | 时乐濛 晨耕 | 陈国强 | 刘侖(美术顾问) 张征 | 王希钟 | 吴汉标 |
军事顾问 | 陆耀海 |
演奏 | 中央乐团 |
演奏指挥 | 李德伦 |
演唱 | 总政文工团歌舞团合唱队 |
伴奏 | 总政文工团歌舞团乐队 |
伴奏指挥 | 方韧 |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曲名 | 作词 | 作曲 |
---|---|---|
《长征》 | 毛泽东 | 时乐濛 |
幕后製作
在接受改编话剧《万水千山》的任务后,导演曾考虑完全忠实于原作,在话剧基础上进行稍作删减,略加外景,半纪录性地拍下来。后来,他考虑到电影与话剧的艺术形式的差异,影片不可能受原舞台剧所规定的场景限制,同时,改编成电影也不能完全限于舞台剧所包括的内容,需要在内容上有所增减。另外,电影需要故事有头有尾,中间有连贯,这样一写,就会写成长征,而他们当时没有能力展现长征全貌,真写了也会脱离原作。考虑再三,他们决定,把舞台剧中的几个人物的故事有头有尾地连贯起来,反映这些人物在长征中的一段经历。为了扩展情节,主创人员走访了杨成武等许多参加过长征的将军,了解红军与敌人作战的情况、生活情况、甚至身上的装备、过雪山草地的情景等。
原话剧版的第一幕是以二打娄山关为背景展开情节。而对于影片的开头,主创人员原本有两个构想,一是从离开江西开始,突出介绍几个人物,不涉及历史上的重要问题;二是从渡乌江开始,接着进入遵义会议,不写长征中的路线斗争。之所以不涉及历史上的政治问题,主要是因为导演认为当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表现这些重大的政治矛盾,另一方面,是由于不能脱离原话剧的基础去创作。
影片评价
该片通过鲜明的英雄人物形象、感人至深的情节、壮丽优美的画面,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和感染,总的来看,较之话剧原作并不逊色,甚至在许多气势磅礴的场景中更发挥了电影的优越性,给观众带来了更大的真实感.该片所取得的可喜成就,在于它创造了深刻、感人、鲜明的形象。特别是李有国这一形象强烈地激动着观众的心。(《电影艺术》评)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万水千山(1959年华纯、成荫执导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