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刑罚改革的权力与人文基础研究

中国刑罚改革的权力与人文基础研究

中国刑罚改革的权力与人文基础研究

《中国刑罚改革的权力与人文基础研究》是2011年6月1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瑞生。本书遵循“研究问题——探讨原因——找出对策”的思路,对我国刑罚改革问题进行了权力和人文的研究。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刑罚改革的权力与人文基础研究
  • 页数:418页
  •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第1版 (2011年6月1日)

图书信息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565304125, 7565304123
条形码: 9787565304125
尺寸: 20.6 x 14.6 x 2.2 cm
重量: 422 g

作者简介

李瑞生,男,1970年生,山东青州人。西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为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代表性论文有:《刑事和解建构机制根据研究》(《人民检察》)、《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自由刑执行的完善》(《南昌大学学报》)、《生命刑政策之重新检视》(《金陵法律评论》)等。合着《中国反恐立法专论》、《和谐社会的刑事法治》、《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和解》、《和谐社会语境下刑法机制的协调》、《和谐社会与中国现代刑法建设》、《刑法知识论研究》等。

内容简介

《中国刑罚改革的权力与人文基础研究》内容简介:一个国家的刑罚改革,是时代和国情的产物,但在某种意义上是为权力和人文因素所决定的。《中国刑罚改革的权力与人文基础研究》分为三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我国刑罚改革必要性的研究,从刑罚设定结构和刑罚适用结构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结论是我国刑罚结构呈现畸重畸轻的特点;第二部分是对我国刑罚结构历史根源的研究,探讨了权力机制、社会惯性、意识形态等三个方面的决定性因素;第三部分研究了问题的出路,确立了我国刑罚改革问题的三个突破口——爱与宽恕、人权、和谐。

目录

导论 问题的由来与基本概念
——兼及研究方法与成果创新
一、问题的缘起:刑罚严厉性与心态的关係
二、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与研究视角的确定
(一)心态与人文
(二)重要的人文範畴:权力与专制权力、儒家思想、社会惯性、意识怪圈
(三)极端化与极端化刑罚结构
(四)研究视角的确定
三、本书的研究方法
四、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刑罚改革的必要性
——极端化刑罚结构
一、我国现行刑罚设定结构研究——极端化刑罚
设定结构
(一)刑罚设定的立法考察
(二)刑罚设定极端化结构的缺陷
二、我国当代刑罚适用的考察——极端化刑罚适用结构
(一)1979年刑法颁行前的刑罚适用
(二)1979年刑法施行后的刑罚适用
(三)1997年刑法施行以来的刑罚适用
(四)考察结论:刑罚适用极端化结构及其背后
三、存在于我国历史上的刑罚极端化
(一)死刑极端残酷
(二)恩赦与刑罚适用极端化
(三)罪刑的极端不均衡
第二章 历史根源之一
——极端化刑罚结构的专制权力机制
一、专制主义与刑罚的关係
(一)专制主义及其与刑罚的关係概述
(二)中、西专制主义的比较分析
(三)西方专制主义与刑罚关係的实况
(四)西方古代的刑罚残酷是有节制的
(五)中国古代的刑罚残酷是缺乏节制的
二、中国的专制主义与刑罚极端化
(一)权力是帝王的私产,是帝王驾驭人民的工具
(二)皇帝言出法随,造成刑罚极端化
(三)专制主义妨碍经济发展,加剧刑罚极端化
(四)刑罚世轻世重,维护帝国统一的需要加重了刑罚极端化
(五)暴君的“榜样”作用与刑罚极端化
(六)君主专制与极端化刑罚结构如影随形
三、儒家思想与刑罚极端化
(一)中国的儒家思想统治
(二)对于儒家思想的总体评价
(三)儒家竭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从而导致刑罚的随意性
……
第三章 历史根源之二
——极端化刑罚结构的社会惯性
第四章 历史根源之三
——极端化刑罚结构的意识怪圈
第五章 历史根源之四
——极端化刑罚结构意识怪圈的消弭
第六章 人权
——对极端化刑罚结构社会惯性的缓冲
第七章 和谐
——轻刑政策对极端化刑罚结构合理化的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中国刑罚改革的权力与人文基础研究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