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的哲学批判——从马克思生存论角度的分析
《现代性的哲学批判——从马克思生存论角度的分析》是于2005年10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张有奎。
内容简介
历史的洪流把自愿的和不自愿的人们义无反顾地捲入现代性。现代性这只怪兽的最大怪异之处在于,本真的生命存在只能以颠倒的物化形式表现出来。这种物化造就了经济帝国主义,也使人类的命运变得扑朔迷离。关心人类未来的人文社会科学家们,从各个角度考察现代性,构威多声部的大合唱。善于辨别音色的耳朵能够从合唱中聆听到一个响亮的音符,那是马克思的声音。作者立足于马克思生存论视域的辩证分析,既不同于实证科学,也不同于海德格尔理解的人道主义,从而克服了简单的苟同或者情绪性的谩骂态度,揭示了现代性的形上学根源,划定了现代性的边界,透露出人类未来的讯息。从马克思生存论的角度分析现代性,这在国内学术性着作中尚不多见。
目录
导 论…………………………………………………………………………………………………1
第一节 哲学与时代……………………………………………………………………………1
第二节 马克思哲学的时代性…………………………………………………………………4
第三节 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问题的凸现……………………………………………………11
第四节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其问题…………………………………………………………14
第五节 本文的思路……………………………………………………………………………21
第一章 现代性及其形上学本质…………………………………………………………………28
第一节 现代性概念的界说……………………………………………………………………28
一 现代、现代化、现代性、现代主义…………………………………………………29
二 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42
第二节 现代性的形上学本质………………………………………………………………49
一 现代性的背景分析……………………………………………………………………49
二 康德的启蒙概念………………………………………………………………………52
三 黑格尔与主体性的凯旋………………………………………………………………58
四 意识哲学与现代性的本质……………………………………………………………65
第三节 两种面对现代性的哲学态度…………………………………………………………68
一 后现代性的“颠覆”…………………………………………………………………68
二 哈贝马斯的“重构计画”……………………………………………………………74
第二章 内在性之被贯穿:马克思生存论视域的确立……………………………………………82
第一节 内在性问题……………………………………………………………………………82
一 内在性的基本建造及其困境…………………………………………………………83
二 瓦解内在性的哲学思路………………………………………………………………87
第二节 感性对象性活动——实践概念的提出………………………………………………91
一 实践概念内涵的历史变迁……………………………………………………………91
二 感性对象性活动:马克思对实践的本质规定………………………………………96
三 解读实践概念的两种不同方式………………………………………………………102
第三节 马克思生存论的彰显…………………………………………………………………108
一 生存与实践、生存论与存在论………………………………………………………108
二 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意蕴……………………………………………………………113
三 马克思生存论与存在主义的原则区别………………………………………………118
四 马克思生存论的当代意义……………………………………………………………122
第三章 基督教神学的形上学基础批判…………………………………………………………126
第一节 宗教之独立幻相及其破除……………………………………………………………127
一 上帝存在的证明及其缺陷……………………………………………………………127
二 费尔巴哈的神学批判及其理论意义…………………………………………………131
三 宗教解放·政治解放·人类解放……………………………………………………136
第二节 基督教的辩护性回应及其误区………………………………………………………146
一 投射理论及其前提预设………………………………………………………………146
二 信仰与启示……………………………………………………………………………148
三 神学维度的意义及其误区……………………………………………………………154
第三节 基督教和现代性的共谋关係…………………………………………………………158
一 基督教与现代性的缘起………………………………………………………………158
二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透视………………………………………………163
三 宗教:现代性的精神避难所…………………………………………………………167
第四章 国民经济学的形上学基础批判…………………………………………………………172
第一节 国民经济学範畴的非历史性质………………………………………………………172
一 亚当·斯密与国民经济学的确立……………………………………………………173
二 经济人:国民经济学的抽象前提……………………………………………………177
三 蒲鲁东之“贫困”的根源……………………………………………………………183
第二节 异化劳动的形而上追问………………………………………………………………188
一 对象化和异化概念的区分……………………………………………………………188
二 异化劳动的内在规定…………………………………………………………………191
三 “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196
四 异化劳动学说的理论定位……………………………………………………………200
第三节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哲学解读及其当代意义…………………………203
一 作为理论基础的新历史观……………………………………………………………204
二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建构……………………………………………………………207
三 《57-58手稿》哲学解读的当代意义………………………………………………210
第四节 资本概念的哲学意蕴…………………………………………………………………212
一 社会关係的物化………………………………………………………………………213
二 劳动力成为商品意味着什幺…………………………………………………………217
三 资本的内在规定及其后果……………………………………………………………222
第五章 共产主义与现代性的终结…………………………………………………………………228
第一节 整体性与进步…………………………………………………………………………228
一 整体性与历史决定论…………………………………………………………………229
二 进步:神话还是事实? ………………………………………………………………234
三 唯物史观和历史终结论批判…………………………………………………………238
第二节 共产主义的生存论性质………………………………………………………………244
一 几种不成熟的共产主义理论…………………………………………………………244
二 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生存论意蕴…………………………………………………248
三 克服对共产主义的两种误读…………………………………………………………253
第三节 现代性的终结…………………………………………………………………………258
一 人对物的依赖及其限度………………………………………………………………259
二 现代性终结的可能性及其条件………………………………………………………263
第四节 真正的人类史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268
主要参考文献…………………………………………………………………………………………271
后 记…………………………………………………………………………………………………280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现代性的哲学批判——从马克思生存论角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