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比较哲学与文化(一)

比较哲学与文化(一)

比较哲学与文化(一)

《比较哲学与文化(一)》是吴森着哲学着作,1978年7月出版。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比较哲学与文化(一)
  • 创作年代:现代
  • 作者:吴森
  • 类别:哲学

内容简介

(一)“哲学和文化的比较研究”一文介绍了五种哲学和文化的比较研究方法:通观法、局部法、衬托法、批评法和融汇法。(二)“从‘心理距离说’谈到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三)”情’与中国文化”这两篇文章指出了中西文化之别:中国文化重道德,具有艺术意味,中国文化精神以“情”为基础;西方文化重法律,与科学精神共通。(四)“中国伦理的基本精神”指出我国伦理精神具有“人本的”、“现世的”、“实践的”、“和平的”和“非功利的”等特色,但这些都不是最基本的精神;最基本的精神是对“行为之美”的感受。(五)”个人主义’与中国社会”说明我们需要的不是美国的个人主义,而是个人主义后面的“守法精神”和。个人独立精神”。(六)“怀海德和东西哲学的融会”阐明怀氏哲学与中国思想的几点共同之处:宇宙历程观、万有相关论和强调当下的体认。(七)“杜威哲学的重新认识”指出自胡适以来把杜威思想译为“实用主义”是不妥的,而应泽为“实践主义”。(八)“易经和杜威思想的革命观”把易经中“革”卦的卦理和杜氏政治哲学中的革命思想作一比较。(九)“易经和杜威的因果论”把杜威哲学的因果论和易经思想所设定的因果观作一比较。(十)“从美国哲学看易经的宇宙观”用美国后实用主义的“根喻法”说明易经的宇宙观是中国人家庭观的引申和扩展。(十一)“从比较哲学的观点看佛教的基本精神”指出佛的“无我论”可以和当代西方的现象学、精神分析学及实践主义汇通,在道德修养上可以矫正个人主义的流弊。(十二)。从‘比较文化’和‘科学哲学’看中医的基本精神”中作者首先将中西文化作一简单比较:西方文化有三大支柱:科学、法律和宗教;中国文化有两大基石:道德和艺术。然后作者分析了中医的特点,指出中医是一种艺术性的科学,不是反科学,而是属于另一科学传统之学。(十三)“论治哲学的门户和方法”和(十四)“续谈门户和方法”两篇文章尖锐地指出,中国哲学之所以未得以显着发展,其原因之一在于传统学人的积弊:以学术为私产,形成门户之对垒,彼此攻击,以至于各自划地为牢、孤芳自赏。因此作者提出应以“方法意识”代替“门户意识”。(十五)”克己复礼’辩”以语义分析法和文字训诂法来论证“复礼”一词的真实含义。(十六)“论中国哲学的出路问题”中提出关于“未来的中国哲学应如何创造”问题的“四要”、“四不要”。“四不要”是①不要期望“礼失而求诸野”;②不要“讳疾忌医”;③卫道之士不要“故步自封”;④革新之士不要“崇洋媚外”。。四要”是①要认识中国文化传统;②要分别糟粕与精华;⑧要沟通古今和中外;④要融合理论和实践。(十七)“哲学教育改进之我见”中批评哲学教育的现状,指出讲授法的流弊。最后一篇为(十八)“门户、方法和中国哲学的未来”,文中构想了未来的中国哲学,指出未来的中国哲学应该是以中国文化为本,要融汇各哲学传统,要赶上世界潮流,是全中国人的哲学。要实现这一构想重要的是改革哲学教育方法。

创作背景

本书作者吴森先生是台湾学贯中西的学者,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并在美讲学18年。他学识十分渊博,不仅哲学,文学、经学、佛学,而且文字、训诂之类都有深刻研究。回台湾后,他专门研究比较哲学与文化课题,本书便是作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收入作者近年来在港台两地发表的论文18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比较哲学与文化(一)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