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滇红椿

滇红椿

滇红椿

滇红椿(学名:Toona ciliata Roem. var. yunnanensis (C. DC.) C. Y. Wu)是楝科香椿属植物。大乔木,高可达20余米;小枝初时被柔毛,渐变无毛,有稀疏的苍白色皮孔。叶为偶数或奇数羽状複叶,叶轴和小叶片背面被短柔毛,脉上尤甚;侧脉每边12-18条,背面凸起;小叶柄长约9毫米。圆锥花序顶生,约与叶等长或稍短,被短硬毛或近无毛;花瓣5,白色,近卵状长圆形,长4.5毫米,宽1.5毫米,先端近急尖,无毛或被微柔毛。蒴果顶端浑圆,木质;种子两端具翅,翅扁平,膜质。花期4-6月,果期10-12月。

分布于中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生长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山地密林或疏林中。

滇红椿材质优良,纹理直、色泽美观,耐腐,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广泛用于建筑、车辆、船板、地板、茶具、家具、雕刻等用材,被誉为“中国桃花心木”。

(概述图参考来源:)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滇红椿
  • 学名:Toona ciliata Roem. var. yunnanensis (C. DC.) C. Y. Wu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芸香目
  • 亚目:芸香亚目
  • :楝科
  • 亚科:椿亚科
  • :椿族
  • :香椿属
  • :红椿
  • 变种:滇红椿
  • 命名者及年代:(C. DC.) C. Y. Wu,1846

形态特徵

大乔木,高可达20余米;小枝初时被柔毛,渐变无毛,有稀疏的苍白色皮孔。叶为偶数或奇数羽状複叶,长25-40厘米,通常有小叶7-8对;叶柄长约为叶长的1/4,圆柱形;小叶对生或近对生,纸质,长圆状卵形或披针形,长8-15厘米,宽2.5-6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基部一侧圆形,另一侧楔形,不等边,边全缘,叶轴和小叶片背面被短柔毛,脉上尤甚;侧脉每边12-18条,背面凸起;小叶柄长约9毫米。
圆锥花序顶生,约与叶等长或稍短,被短硬毛或近无毛;花长约5毫米,具短花梗,长1-2毫米;花萼短, 5裂,裂片钝,被微柔毛及睫毛;花瓣5,白色,近卵状长圆形,长4.5毫米,宽1.5毫米,先端近急尖,无毛或被微柔毛,边缘具睫毛;雄蕊5,约与花瓣等长,花丝被疏柔毛,花葯椭圆形;花盘与子房等长,被粗毛;子房密被长硬毛,每室有胚珠8-10颗,花柱具长硬毛,柱头盘状,有5条细纹。蒴果顶端浑圆,木质,乾后紫褐色,有苍白色皮孔,长2-3.5厘米;种子两端具翅,翅扁平,膜质。花期4-6月,果期10-12月。

产地生境

滇红椿分布于中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生长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山地密林或疏林中。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能在酸性土、中性土、钙质土、石灰土上生长良好。喜光,喜深厚、肥沃的土壤。
滇红椿滇红椿

繁殖方法

採种:採种应选择15-30年生树干通直圆满、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当蒴果由绿转棕色或棕红色可採种。採收的种子要及时凉乾、筛选、去净后装袋。
苗圃地选择与作床:苗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光照充足,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轻壤土为宜。苗圃地必须细緻整地,施足底肥,消毒、杀虫处理。做成高床,床面宽50-60厘米,床沟宽30-40厘米,床高15-20厘米,床面要整平,土壤细碎。
播种方法:滇红椿新鲜种子可即采即播。播种可选春播和秋播,春播3月,秋播10月,一般多採用春播。播前先将种子揉搓去翅,然后置30℃温水中浸种12小时。并用硫酸亚铁或福马林浸种消毒。採用条播,行距25-30厘米,1床2行,播种沟深2-3厘米,播幅5-8厘米,将种子拌沙或细土均匀撒入沟内,播后覆细土0.5-1厘米,以不见种子为度。然后盖草或蕨类保持湿度。每亩播种量2.5-3千克。

栽培技术

苗期管理

主要做好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鬆土除草等。春播,4-5 月份为出苗期和幼苗期,当苗木陆续出土后,应及时揭除覆盖物;苗高10厘米左右时应间苗和补苗,苗距8-10厘米;此时期中国云南为旱季应及时浇水保湿,并注意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危害。6-9月为苗木速生期,6-7月要做好施肥工作,可用尿素搭配全量複合肥,每亩每次施肥量量5-7.5千克,8-9月要加强排水、鬆土、除草等管理。

苗木出圃

春播苗可当年造林,秋播苗次年造林,也可培育成大苗造林。造林时对苗木进行複选,选Ⅰ级壮苗出圃造林。

选地整地

造林地选择:造林地应选择坡度小于30°,海拔1000-1500米的沟谷、溪边、山脚、凹地阳坡半阳坡中厚层红壤、赤红壤立地类型。选择的造林地地类为宜林荒山荒地、无立木林地、耕地。
林地清理: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的清理方式为穴状清理,按设计株行距,以植穴为中心,砍除杂灌、刬除杂草,规格为1米×1米,清除物须堆积沤制绿肥。在林地清理时儘量保留原有的小乔木和灌木,与造林树种形成人工、天然块状、带状混交林,增强水土保持作用和抵御病虫害能力。耕地和“四旁”种植则不用清理。
整地:整地方式採用块状整地,规格为60厘米×60厘米×40厘米,整地时间一般在造林前一个月进行。

栽植方法

造林密度及混交方式:根据立地条件、树种特性和当地造林经验、民众习惯等,确定造林密度。选择2米×3米、3米×3米的株行距,1667株/公顷、1111株/公顷的造林密度,植株行沿等高线布设,栽植点按三角形配置。与其它混交树种形成行间、株间、块状等混交方式。
混交树种选择:营造混交林有利于滇红椿的健康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滇红椿属阳性树种,可选择冠幅较小、慢生、耐庇荫的小乔木或灌木进行混交,所选择的混交树种是杜英、苦楝、楠木、黄连木、木荷、青冈、杉木、花椒等,滇红椿与混交树种比例为7:3或8:2为宜。
定植:主要在雨季造林,造林定植时间在7-8月,根据造林密度、混交方式进行定植。定植时应苗正根舒,严格执行“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培技术,定植好后盖一层粗粒土,再盖上草、枯枝落物等,以保湿、防风。
大苗造林:为保证造林成活率,促进造林地提早郁闭,提高木材工艺价值和生态效益,建议採用2-3年生的优质大苗造林。

抚育管理

中耕除草:定植1-3年间,没有进行农林间作的地块,每年需进行中耕除草2次,第1次于5月,宜浅鬆土,除净杂草;第2次于9月,宜深耕,深翻20厘米左右,熟化土壤,促进生长。
农林複合经营:在定植的1-3年间,特别是退耕地造林可适当间作。农林间作植物首先选用豆科牧草、绿肥等,其次儘量套种豆类、花生、蔬菜等矮生作物。3年后根据情况,只要没有完全郁闭,可种植玉米、向日葵等高秆作物。
合理施肥:滇红椿喜肥,在立地条件比较差的造林地块要适当施肥,施肥量尿素200-300千克/公顷,全量複合肥(1:1:1)200-300千克/公顷,施农家肥300-400千克/公顷,每年1次,环施,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在植株根际周围施下,肥料与土壤拌和后覆土。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可适量减少或不施。
合理修枝、间伐:滇红椿侧芽生长萌发力强,植株在高1-3米时,发现侧芽随时剪除,以保证顶芽生长。对于混交林,将影响滇红椿生长的其它树种进行修枝,以防过度遮荫,影响生长。幼林郁闭后,可适当间伐,伐除长势差、过度被遮、受病虫害危害的植株,以保证健康林木的生长空间。

病虫防治

病害:滇红椿的常见病害有白粉病、叶鏽病等,用8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600-800倍液防治。
虫害:滇红椿的主要危害害虫是滇红椿梢螟、金龟子、天牛、白蚁等,虫害防治措施:一是营造混交林,混交林是控制害虫的有效措施;二是清除虫害木,在幼林中一旦发现有害虫危害,应及时伐除被害植株,集中焚烧。

主要价值

滇红椿材质优良,纹理直、色泽美观,耐腐,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广泛用于建筑、车辆、船板、地板、茶具、家具、雕刻等用材,被誉为“中国桃花心木”。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滇红椿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