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ICT创新经济学

ICT创新经济学

ICT创新经济学

《2ICT创新经济学》在传统创新经济学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多年教学研究经验,以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为重点,考察了ICT的创新经济特徵,ICT网路及其不同的网路经济特点;研究了基于ICT特徵的创新生命周期过程动态模型;将标準化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探讨各概念範畴之间内在关係和规律性;并基于ICT产业、产业融合及产业创新的模式和特徵,从企业、产业和国家创新三个层面对创新系统进行研究,借鉴国内外当代创新和标準化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国家创新系统中的标準化的重要作用。

基本介绍

  • 书名:ICT创新经济学
  • 作者:李保红
  • ISBN:9787563519729 
  • 类别:经济 > 经济学理论与读物
  • 页数:250
  •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06-01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丛书名:21世纪ICT创新经济管理前沿系列

内容简介

该书强调ICT特色,书中围绕主要理论内容,精选了不少近年来最新的ICT领域相关的真实案例,努力做到理论前沿性和实践指导性的结合。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创新经济学发展概述
1.1.1 创新思想溯源
1.1.2 熊彼特的创新经济学理论
1.1.3 技术创新理论的演变
1.1.4 制度创新理论的发展
1.1.5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提出
1.1.6 创新经济学潜在的发展研究空间
1.2 ICT创新经济学研究的意义
1.2.1 ICT是衡量和测度信息社会的尺度
1.2.2 ICT产业在一国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1.2.3 ICT创新对社会生活影响深远
1.3 ICT创新经济学基本框架
1.3.1 创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3.2 ICT创新经济学的研究範畴
1.3.3 ICT创新经济学研究内容框架
第2章 ICT及其创新经济特徵分析
2.1 技术创新相关概念
2.1.1 技术的内涵与特徵
2.1.2 创新概念的界定
2.1.3 技术发明、技术扩散与技术创新
2.1.4 技术融合、技术替代与技术创新
2.1.5 技术创新、技术进步与技术变化
2.1.6 技术创新的类型和特点
2.2 ICT的概念
2.2.1 IT与CT的技术分立和技术融合
2.2.2 ICT相关文献研究
2.2.3 ICT的内涵及本质
2.3 ICT创新经济特徵及规则
2.3.1 ICT创新的内涵
2.3.2 ICT创新经济特徵及基本规则
第3章 ICT网路与网路效应研究
3.1 网路的概念及其分类
3.1.1 物理网路与虚拟网路
3.1.2 单向网路与双向网路
3.1.3 单星形网路与多星形网路
3.2 网路的经济学含义——网路效应与网路外部性
3.2.1 网路效应与网路外部性
3.2.2 网路效应与网路类别的相关性
3.2.3 网路效应的来源与本质
3.3 ICT网路及其网路效应
3.3.1 ICT网路及其形成和发展
3.3.2 直接网路效应的ICT网路
3.3.3 间接网路效应的ICT网路
第4章 ICT技术创新过程和生命周期
4.1 5代技术创新过程研究综述
4.1.1 创新过程的技术推动模型
4.1.2 创新过程的需求拉动模型
4.1.3 创新过程的互动作用模型
4.1.4 创新过程的一体化模型
4.1.5 创新过程的系统集成和网路模型
4.1.6 5代技术创新模型的特点比较
4.2 ICT技术创新的S型曲线和生命周期
4.2.1 技术创新的S型曲线
4.2.2 网路效应下ICT技术扩散的S型曲线
4.2.3 从产品生命周期到技术和产业生命周期
4.3 ICT生命周期理论和S型曲线替代
4.3.1 ICT标準技术生命周期S型曲线
4.3.2 ICT技术生命周期S型曲线的替代
4.3.3 ICT技术生命周期S型曲线的融合
第5章 基于网路效应的ICT创新竞争和博弈
5.1 网路效应与ICT技术创新
5.1.1 ICT创新技术採用行为分析
5.1.2 技术倡导者关係分析
5.2 无网路效应的技术创新扩散过程的博弈
5.3 基于网路效应的ICT技术竞一合博弈
5.3.1 ICT技术标準战的基本策略
5.3.2 ICT标準的控制和标準的追随策略
5.3.3 ICT技术标準联盟竞一合策略
5.4 标準技术生命周期三阶段动态博弈分析
5.4.1 协商机制下的标準技术生命周期三阶段动态博弈
5.4.2 非协商机制下的标準技术生命周期三阶段动态博弈
5.4.3 两种机制下标準技术生命周期三阶段的博弈均衡比较分析
第6章 ICT创新和标準化经济学
6.1 标準及标準化经济学
6.1.1 标準及标準化的演化和发展
6.1.2 标準的主要分类及功能
6.1.3 ICT兼容性技术标準及特点
6.2 信息通信技术标準及其网路效应
6.2.1 ICT技术标準及其网路效应经济特徵
6.2.2 技术标準的经济学属性及有效形成模式分析
6.2.3 基于美、日、欧比较的中国标準化模式探究
6.3 技术创新与技术标準的关係
6.3.1 技术创新对技术标準的促进作用
6.3.2 技术标準对技术创新的双向作用
6.3.3 ICT产业技术轨迹中的创新和标準化
第7章 基于制度创新的ICT技术创新研究
7.1 制度和制度创新概述
7.1.1 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功能
7.1.2 制度创新的内涵
7.1.3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係
7.2 ICT创新的IPR制度激励研究
7.2.1 智慧财产权的概念和内容
7.2.2 智慧财产权的特点和制度属性
7.2.3 智慧财产权制度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作用机制
7.3 基于制度创新的标準化和IPR分析
7.3.1 横向维度的标準化和IPR双向作用分析
7.3.2 纵向维度的标準化和IPR互补作用分析
第8章 ICT产业、产业融合及产业创新
8.1 ICT产业的界定
8.1.1 信息产业的概念及发展
8.1.2 ICT网路产业及其特徵
8.1.3 ICT产业的概念
8.1.4 ICT产业与IT产业的统计界定
8.2 网路融合与ICT产业融合
8.2.1 产业融合理论综述
8.2.2 ICT产业融合
8.2.3 网路融合和三网融合
8.3 ICT产业创新
8.3.1 产业创新理论
8.3.2 产业融合与产业创新
8.3.3 ICT产业创新模式探究
第9章 信息经济的国家创新系统
9.1 信息经济概述
9.1.1 信息经济的内涵
9.1.2 信息经济的特徵
9.1.3 基于ICT创新的“两化”融合
9.2 信息经济的国家创新系统
9.2.1 创新系统理论
9.2.2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9.2.3 产业创新系统理论
9.2.4 企业创新系统理论
9.2.5 创新系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9.2.6 信息经济的国家创新系统构想
9.3 基于ICT标準化体系的NIS探讨
9.3.1 技术标準化与技术创新的关係
9.3.2 ICT标準化纳入国家创新系统的必要性
9.3.3 ICT标準化纳入国家创新系统的可行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ICT创新经济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