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老年婚姻

老年婚姻

老年婚姻是一大社会问题。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 伴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增加与延长和退休老人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以及鳏寡孤独老人的逐渐增多,一个很值得重视的老年婚姻问题就逐渐突显出来。老年婚姻既有利于家庭和谐与老年人的身 心健康,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但是,老年婚姻存在一些新的特点、问题和多方面的阻力,确实很值得我们给予重视,并应该妥善加以解决。 有些人认为老年人结婚只是找个伴侣而已。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改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婚姻爱情观念,也随之逐渐与中青年人趋同起来。他们也要追求美满 幸福的晚年。从老年人自身特点来说,他们丧偶的可能性比青年人要大得多。老年人由于社会、家庭及其子女对其关注比较少,极易产生寂寞的心理,老年人的孤独问题越来越严重。因而在这一点上,特别是孤独老人比青年人更需要新的配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老年婚姻
  • 外文名:marriage of old aged
  • 原因:人们平均寿命的增加等
  • 注意:是一大社会问题

老年婚姻介绍

按成婚年龄划分的一种婚姻类型。既包括老年初婚,也包括老年离婚和丧偶后再婚。因男女寿命的差异、社会风尚、道德观念、妇女地位等因素,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具有与中青年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社会、民族与时代也有差异。东西方社会对美满、和谐婚姻都持崇尚态度,无论是西方社会中对“金婚”、“银婚”的庆贺,还是东方社会对“白头偕老”的祝愿,均是对持久恩爱相依为命的老年婚姻的肯定。

人口普查数据


1982年,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表明:40~49岁人口中丧偶者比重为 3.78%,50~59 岁丧偶者比重为12.63%,60~79岁丧偶者比重已达41.03%,80岁以上人口中丧偶者比重更上升为 80.94%。这种状况属人类生命不可逾越的规律。男女因寿命差异,鳏居和寡居者在各年龄组人口中所占百分比亦有较大不同。女性随年龄增长寡居者在各年龄组人口中所占比重上升速度远较男子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表明:40~49岁年龄组至80岁以上者,各年龄人口组寡居妇女比重分别为2.1%、19.1%、29.1%、69.7%,而相应年龄组男子鳏居者比重则分别为1.7%、4.4%、11.9%和20.8%。男子鳏居者较少的原因除女性寿命一般长于男性外,还因男子丧偶后选择婚配的机会较同龄寡居妇女多。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寡妇再嫁要受到社会的严重歧视,夫死守节成为封建伦理道德推崇的一种美德。20世纪50年代后,政府颁布法律保护寡妇再嫁。80年代,中国老龄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老年结婚、鳏寡老人再婚均已作为“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内容,得到法律保护和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

社会关注

老年人丧偶后,希望在晚年通过再婚寻找到新的伴侣,在再婚过程中会出现老年人自身的心理问题,家庭成员之间的融合问题,再婚后不进行婚姻登记问题,子女对父母再婚的干预问题,老年婚姻应引起社会的集体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老年婚姻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