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努登自然保护区

努登自然保护区

努登自然保护区国务院1980年批文建立,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西部的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后旗境仙,地处中蒙边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努登自然保护区
  • 占地面积:总面积28040公顷
  • 位置: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后旗境仙
  • 建立时间:1980年

简介

占地面积
总面积28040公顷

地理环境

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西部的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后旗境仙,地处中蒙边境。

生态环境

保护区为剥蚀低山丘陵和一些断陷盆地形成的平沙地相间分布,戈壁、沙漠、剥蚀山丘均有分布,地型南高北低,靠近国境线最低,海拔多在840~960米之间。保护区受大陆气流的控制,冬季寒冷乾燥,大风频繁,夏季日照充分,炎热少雨。年均温6.5℃,年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无霜期约150天,全年大风日数约60~70天,平均风速5.6米/秒。

植物资源

保护植物资源较为贫乏,植物种类50多种。主要有梭梭、泡泡刺、霸王、红砂、白刺、绵刺、蒙古扁桃、锦鸡儿等。顶极为灌木荒漠,以多年生旱生灌木为主,植被稀疏,结构简单。
保护区国家保护植物二级有绵刺;三级有梭梭、蒙古扁桃、肉苁蓉等。
肉苁蓉:——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列当科,多年生寄生草本,高10~45厘米,全株元叶绿素,黄褐色。叶小,鳞片叶,多数互动成覆瓦状。老暗紫色,聚生成稠密的穗状花序,具苞片及小苞片,花萼钟状,五浅裂,裂片近圆形,花冠近唇形,顶端五裂。生长在盐硷地或乾河沟砂地,寄生在红沙、盐爪爪或珍珠等的根上。中医学上以茎入药,主治肾虚阳痿、遗精、腰漆痛和便秘等。
梭梭——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藜科,是荒漠区特有的古老植物种类之一,通常呈片状分布于沉积疏鬆的沙地上,有“荒漠森林”之称,是亚洲荒漠区中分布广泛的顶极植物类型,植株高约1~5米,呈小乔木状,根系粗大,可深入地入4~5米,是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梭梭还是骆驼的良好饲料和当地牧民的主要燃料。多年来不合理砍柴和放牧利用,使大面积梭梭荒漠遭到严重破坏,出现衰退现象。

珍稀动物

保护区生态环境恶劣,动物种类稀少,只有鹅喉羚、狐狸、北山羊、野兔等少数种类,鸟类主要有一些沙百灵等。
保护区国家保护动物一级有野驴、北山羊;二级有鹅喉羚、黄羊等。
沙百灵:鸟纲,百灵科,沙百灵属,为鸣禽,具盾状鳞,后爪特长。
鹅喉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m,也称“羚羊”,哺乳纲,偶蹄目,牛科。体长约1米,角黑色,角上绝大部分有波浪状横嵴。颈细长,尾短,四肢细长有力。嘴角至眼眶有较深的棕色面放,背部灰黄色,腹部、臀部为白色。随季节变分,有迁移现象。以艾蒿类及禾本科植物为食,耐旱。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努登自然保护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